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民俗节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民俗节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家好。我是2408年的一位古代民俗学者,我的研究方向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民俗。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课题是在几百年前流行于神州大地的传统佳节之一——高考节。

高考节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时间基本定在每年的六月。有学者宣称,古代高考节的起源是对知识之神的崇拜,人们在这一天献出自己的孩子,向高考之神供奉祭品,祈祷人类知识传承永不断绝。古人对于高考节的热情前所未有,根据研究,几乎每个未成年人都要花上十二年的时间来筹备过节。

高考节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静默仪式。高考节与其他中国传统佳节不同的是,它特别安静。可以这么说,高考节是中国最安静的一个节日。从高考节前三天开始。所有参与节日的人都变得特别安静,甚至不允许周围环境有一点噪音,唯恐这样会触怒高考之神。这一点与印度的静默节很相似——没有鞭炮齐鸣,没有锣鼓喧天,连载歌载舞都不允许,更别说汽车鸣笛和深夜施工了。

第二阶段,叫做献祭仪式。这个阶段通常持续两至三天,每个家庭都会把自己的适龄子女献出来,放在祭坛之上。祭坛是矩形房间,里面会容纳20至30名未成年人,通常会安排两至三名成年神职人员协助。全国参与这个仪式的有上千万人,几乎遍布每一个省份,他们会在同一时间进入祭坛。

虽然高考节的基本内涵是献出子嗣蒙神悦纳,但一些学者误解了献祭的意思,不是肉体的牺牲,而是精神的奉献。这些未成年祭品们所需做的,是带着由教育部开光的法器“准考证”进入祭坛。他们会得到一些纸,纸上事先印有高考之神的神谕,他们必须在两天之内,分别用文字、数字、外文字母以及更为玄妙复杂的理论体系——出土文献将之称为“文综”和“理综”——在纸上写下神谕的相应回答,这被视为与高考之神的交流。在之前三年,这些苦修者每天都在进行着刻苦的针对性训练,其艰苦程度是今人所无法想象的。

顺便一提,在这些未成年祭品献祭时,他们的直系亲属会聚集在祭坛之外肃立,直到仪式结束。这种肃立从来没受过天气影响。

仪式结束后,这些神谕将会被教育部的执事收回。接下来的数天,高考之神将会附身到数万名教育裁判所的司铎身上。通过他们表达自己的喜恶。有些祭品会获得褒奖,有些则不被喜欢。得到褒奖的家庭,会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失宠的祭品则在次年会被重新送上,有些极端案例甚至会持续五至六年。

当献祭阶段结束后,接下来就进入到了高考节的第三个阶段:狂欢节。

经历了献祭仪式的大部分未成年人,在这个阶段都会陷入狂喜。这种狂喜行为有早有晚,有的在一走出祭坛之后就开始,有的则要等到回到家中才会表现出来。有的还会捣毁祭祀器具、撕毁神谕文书,整个人陷入一种癫狂状态。具体表现为无规律地大规模进食,不分昼夜地在线测试交互性电脑程序,在国境内进行长距离移动等。这类狂潮通常要到当年九月初才会告一段落。而一些不幸的未成年者,则要很快转为苦修状态,准备次年的祭坛再开。

以上就是本人对古代高考民俗节的一些粗浅研究。囿于史料的不足,目前的研究还不够精准,可能会对古人的行为造成误读。希望今后有更多研究成果出炉,以还原古代高考节的真实原貌。

学校食堂搞笑定律 白水加冰

不等式定律:3两+1两>2两+2两>4两。

衰减指数定律:食堂装修后开张和新学期开始后,饭菜质量和分量呈指数形式衰减。

多功能定律:食堂不仅具有普通食堂的功能,它还具有小卖部、录像厅、自习室,以及陪心情不爽的同学叫板等多种功能。

拉面拉伸次数定律:每个拉面师傅在拉面时的拉伸次数永远是恒定的,所以面的粗细不定,习惯是很难更改的。

免费汤定律:根据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从理论上讲,如果用一缸水煮上一颗绿豆,那么这就不再是一缸水,而是一缸能消暑的免费汤。

互补定律:打饭师傅的发福程度与打给你饭菜的分量互补,打给你饭菜的质量与分量互补。例如,如果给你的牛肉很多,一定是嚼不动的:如果给你的饭很多,一定是夹生的:如果给你的菜很多,一定是难以下咽的。

唯一性定律:如果食堂的师傅给你的饭菜足够质量和分量,而且你又不是很漂亮,那么一定是膳食大检查的人员在食堂里。

随机性定律:无论是经济快餐、汤煲还是特色炒菜,都有随机出现铁丝、头发、苍蝇、石头、蜈蚣或别的令你胃口全无的东西的可能。随机性不可预计。

随机性定律推论:我们仅仅从食物中随机出现的杂物,就能推断出食堂大师傅的一些特点:师傅大多是经常脱发,用金属铁丝洗碗,而且非常喜欢昆虫和树叶的标本。

相对论定律:如果你感觉勺子、筷子或者餐具不干净,请你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这是经过红外线消毒的!”然后就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