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挖掘古丝绸之路文化的现实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挖掘古丝绸之路文化的现实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的提出,从历史纵深中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带一路”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必须大力挖掘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深厚积淀,开拓丝绸之路新纪元,迎接一个大丝路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丝绸之路上有丰富的故事题材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 ,我们找不到“丝绸之路”的名称。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877年-1912年出版的《中国亲历》5卷本中,首次将从中国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北非的西域商贸道路称为Seidenstraseno ,也即“丝绸之路”,彰显了以丝绸为媒介的古代中西交往的通路。20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源于法国汉学家沙畹(édouard émmannuel Chavannes),他在《西突厥史料》中据唐朝贾耽著称有“陆、海两道”。此后法国学者让・菲利奥扎(Jean Filliozat)首次使用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由此,陆路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通道,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从海上交通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乃至欧洲的的海上通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的丝带、丝线和残绢等物,印证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从事养蚕和织丝等生产活动。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通道,古代中国和西方诸文明之间的交通与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2100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从陆上通西域,并遣使开辟南海航线,开始与海外国家与地区的交往,正式开创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浩瀚的海洋是大陆的延伸,海上丝绸之路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陆海丝绸之路不是前后相续的两个发展阶段,而是两个相互平行的通道。

古代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广义的丝绸之路,早已超出了字面含义,成为后世对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不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不仅是一条交通道路之意,而且是四通八达、辐射广泛的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通网络;不仅是丝绸西传,西物东来,而且也沉淀了东西方文明相互交往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且已扩展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符号。

迄今中外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中国,从中西交通史至中外关系史,形成了诸多专门研究领域,诸如“陆上丝绸之路”(也称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西南丝绸之路)等。此外,还有不少是没有带“丝绸”二字的中外交往通道的研究,如“陶瓷之路”“茶叶之路”“茶马古道”“瓷银之路”“皮毛之路”等等,不断拓展了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外延,凸显了古代诸文明之交流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赋予新的内涵

今天的“一带一路”以“丝绸之路”冠名,是依据时代内涵更加扩大发展的“丝绸之路”,可称为新的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彰显了历史文化符号,是中国联结东西、通往全球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大丝绸之路时代。

追溯丝绸之路之初起,我们注意到首先由民间对外交往活动形成的道路,正式成名则来自国家层面推动的深远影响。2100多年前,张骞的赫赫声名与陆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是汉代中国的国家代表,开辟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610年前,郑和的辉煌业绩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中国的国家代表,实现了中西陆海丝绸之路在印度洋上的全面贯通,印证了中国不仅是一个海洋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洋强国。

今天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基于国家层面所需的历史文化软实力支撑,整合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和平交往与合作发展的价值理念,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打造与丝绸之路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为消除沿线国家疑虑,以创新的合作模式,深入践行21世纪新的丝绸之路,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以往注重单向文化输出的方式,实现机遇共享,加强与沿线各国和民族的双向乃至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互动。

一是合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线路是近年世界遗产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遗产类型。和以往的世界遗产相比,文化线路注入了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即由重视静态遗产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的方向发展,由单个遗产向同时重视群体遗产的方向发展。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行动指南》中指出,文化线路遗产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历史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动脉,沿线聚居着的中外各国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遗产又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类别,既有文物、典籍等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也有口头文学、传统艺术、节庆礼仪、民俗活动、民间工艺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沿线凝聚了各国的文化遗产,是一份多国共创共享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发掘、保护和研究各国的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2014 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境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登录了世界遗产名录,是合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成功先例。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协作机制,跨国合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在拉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发展。

二是合作共建国际文化旅游线路。

“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随着丝绸之路不断向着未来延伸,文化线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遗传价值和考古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由于文化线路基本上是呈线状结构,文化线路沿线一般都有很多文化遗产的遗存和古迹。当今旅游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如果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源很好地加以保护和进行合理的开发,就是一份极有价值的国际旅游资源。挖掘丝绸之路文化,开发新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的文化价值,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文化平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中外战略合作的新亮点,吸引众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与,共建多条国际文化热线及其网络,将带来丝绸之路发展的新机遇,孕育丝绸之路新的文化艺术,形成新的丝绸之路文化体验之旅,有力地推动新的丝绸之路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