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后的朋友》中爱的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后的朋友》中爱的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去年春季获得强劲收视率的《最后的朋友》,讲述了受伤的五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波折过后获得积极面对生活勇气的故事。究其受欢迎的原因,便是爱,越爱越吸引人,5个年轻男女相互纠缠的爱以及暴力、同性恋等劲爆的话题,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这部不仅仅是夹杂着不寻常爱情的电视剧,更是一门艺术。干净唯美的东京,清新柔和的蓝天白云,5个渴望真爱的年轻人,编剧以东方人独特的艺术敏感和文化眼光塑造着人物,细腻委婉地表达着人物的情感,从一个别样的角度揭示了全人类永恒话题――爱情。

关键词: 爱 纠缠 视角

在日本电视界有奥斯卡(明星派)之称,由读者、记者及专业审查员评选的“第57届日剧学院大奖”于2008年8月20日宣布得奖名单,收视狂收20多点的话题剧《最后的朋友》夺得8个大奖中的6个奖项,包括“最佳作品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主题曲(由宇多田光献唱)”等。《最后的朋友》这部叫好又叫座的话题剧讲述的5个由锦户亮、长泽正美、上野树里、瑛太、水川麻美所扮演年轻人,各自有说不出口的烦恼,又各自纠葛缠绕。最终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中的爱。

一、爱的缠绕

在这场你追我赶中,故事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片头将五人缠绕的红线,像一种暗示、一种引渡,将他们牵扯进漩涡,同时也送达至彼岸。

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宗佑那般的独占、美知留盼望的温暖、可理解的隐忍奉献、小武沉默的陪伴、绘里选择的激情,然而这5种爱都不完整,于是5个人内心始终隐藏着纠结,爱在心中缠绕。

(一)暴力下的爱――宗佑

及川宗佑有着童年即被父母抛弃的经历,这让他一直缺乏安全感,对爱,他选择了极端的占有手段。他嫉妒美知留与可的感情,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想紧紧把美知留抓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他选择了暴力,但每一次事后又垂下了他软弱的头颅,温柔地哭泣。

第一次看到在理发店楼下静候多时的宗佑对着正忙碌的美知留莞尔的时候,我想美知留的心里肯定也如我这般温暖和幸福,那就像向日葵看见了太阳,可惜这种暖意并没有持续多久,是那昙花一现的美丽。

奥地利诗人弗里特曾说过,暴力不是开始于一个人卡住另一个人的脖子,它开始于一个人说:“我爱你,你属于我!”当爱变成暴力,也许放手对谁都好,即使放手注定是你我心中最深沉的疼痛。

宗佑说爱美知留,点燃了她内心的火焰,但是,宗佑那是灼伤的火焰,想和对方容为一体而无法忍受两个人之间有任何间隙,他只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越想企及却无法到达的爱,并因为对方不理解自己这样的爱而感到受伤。宗佑表达出强烈的爱恨,早已毁灭了美知留的生活。爱得如此强烈而自我却从没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对美知留的爱只能给她带来伤害的时候,整个信仰崩塌。他们的感情就像晚春一定会凋谢的花瓣,岌岌可危,徒劳无功,最终走投无路,必须有一人选择死亡……

“……日本人突出的坚忍性格,包括自小到大的各种意志锻炼。这种性格最极端的行为是自杀。日本人尊重自杀,认为它可以是一种光荣的、有意义的行为”。[1]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宗佑的自杀是编剧所给予他最慈悲的一种表达,因为在现实中他的所做作为使他已经获得不了爱的权利,也已经没有被爱的资格,正如“只有死亡才是使生存得以实现的条件”,[2]只有死亡才是可以使他的爱得以实现的条件,毕竟爱情不是占有。

(二)同性之爱――可

当可骑着自行车疯狂地追赶美知留,我便知道,故事展开,情节蔓延,不期而遇,还是故意相遇都已不重要了。

可,初见心动而后心痛的女子。她并不完美,在自信的外表下是一颗恐惧与人接触的心灵,“就算是朋友,也要保持距离”。在遇到小武之前可一直刻意筑建着与人之间的藩篱,害怕他人看到心中的秘密,然而她却没有坚强到可以独自承受一切,因此在四角关系中她逐渐走向边缘,一度濒临崩溃。在可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痛苦称作“隐忍”,隐忍到我们不忍。你可以将自己的伤口与痛苦和人分享么,你有没有死都不想说的秘密呢?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美知留那样将不幸渲染得满天飞,更多人选择独自承担。在这个女子身上我们找到了共鸣,每当主题曲《prisoner of love》的歌声响起,就好像可内心的独白。痛苦在自己的世界,找不到出口。

可,如此单纯地爱着美知留。对美知留的爱超越一切,但是当现实不可控制的时候,又开始软弱。她似乎必须接受生命中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她知道,这个世上,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她永远都是在抗争着,想摆脱却又只能隐藏。正如琼・W・斯科特所说:“女同性恋是什么?……是这样一位妇女,常常在童年就开始按照自己的内在愿望行事,想成为比自己社会所允许的一个更完整和更自由的人。这些需要和行为使她与该社会的人、环境、传统的思维方式、感情和行为产生痛苦的冲突,最终导致她与自己周围的一切,常包括自己,处于永恒的冲突”。[3]

可真的非正常吗?这不重要,她对美知留的爱之所以一定要区分是友情还是爱情,是因为她无法面对这种感情。害怕周围人对她期望的破灭,她不敢留在爱的人身边。可是爱可以不用区分,不是占有,不是每天一遍遍的重复,不是要把爱的人捆在身边,而是不让她痛苦,希望她快乐,永远在身边支持她,无论以一种什么方式,哪怕要隐藏自己的爱。

可又何必如此痛苦,爱应该像小武给的一样,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这种感情是爱情还是友情,我只是爱你这个人,何必给它下个定义何必在乎不爱你的人如何看你,只要自己可以面对,就不会有痛苦。

(三)唯爱――小武

小武,一个善良到体贴的男人。编剧对这个人物充满了同情,用东方式的隐忍来诠释这个人物的痛苦,小武把敏感而纤细的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只是默默守在自己爱的人身边,海报上也只有小武是睁着眼睛的,他敏感地察觉到她的需要,他细心又体贴地照顾着每一个人。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边,因为感觉无害而成为很多人的“情感回收站”,却无法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内心,不但自己的伤痛无法袒露给别人,也要承受别人的伤痛。默默陪伴就是他的表达。

第八集小武挽留可时的那段话和一个拥抱,就像流星划过,陨石落地,哗啦啦击中了我的心。

他的拥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安全,把他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把他的眼泪刺激得夺眶而出,他禁不住咬紧了嘴唇,他那么瘦削,却那么坚定,坚定得我的心里好像下过了一场流星雨,陨石纷纷落地,那些碎片既不是宝藏,也无关幸福,在人人心中留下了钝重的创伤,骨肉剥离。

我爱你,不是简单的爱一个女人一样去爱,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会支持你守候你。是爱情、是亲情、是友情,为什么要划分的如此清晰呢,我爱你不是出于原始的生理冲动,也不是出于血脉延续的本能,更不是要符合这个社会对责任感和人际关系的要求,我只是爱你这个人,不分亲情、友情、爱情,不需要一个明确的名分和定义,不需要一种社会的、物质的关系,只是希望支持你、帮助你、希望你快乐开心。

仿佛就因为小武的那句话,剧情讨论的不再是猎奇和哗众取宠的边缘化,其实之所以有边缘化,有时候是因为爱这个字被狭隘和庸俗化了,爱不等同于亲情、友情、爱情,狭义的爱说白了是基因延续的需要。真正的爱是可以很纯粹地爱上一种思想,爱上一个孤单的灵魂,不需要之外的任何东西,这才是人。

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不是被内分泌左右,不是被本能左右,是由自己脑电波建立起的那个不能被一切规律定理所描述的思想来控制自己,这就是唯爱产生的土壤。

(四)迷失了的爱――美知留

儿时的变故、母亲的冷漠、同事的欺负让美知留缺少“家”的感觉。于是,当这个女孩终于从宗佑那里得到关爱和爱情,可以和喜欢的人组成小家庭的时候,她以为自己可以安定下来,抓住幸福了。然而她却在其中迷失了自己。没想到温文尔雅的男友居然有着家庭暴力倾向,于是在一个下着雨的夜晚,在被宗佑拳打脚踢全身伤痛不堪忍受的美知留逃出了那个“家”,被可带回了share house。

美知留是在哭泣,她一直都在哭泣,从认识宗佑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走过漫长的孤寂,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能够相爱的人,她怎么舍得放弃。所以宗佑在雨夜的等待,只消清晨一个同样孤寂的眼神,就可以把美知留完全打败。

于是我们责怪她无视可的爱,我们责怪她对宗佑的一错再错,我们责怪她的犹豫不决,却看不到那个雨夜中,美知留同样孤寂的双眼滑落的眼泪。在没有可、没有小武、没有share house之前,美知留一直都是一个人,没有希望,没有支点,只有一个宗佑。所以这段感情留下纠葛、留下羁绊、留下甩不掉的印迹。正如美知留所说“因为一直都是一个人,所以不觉得寂寞,如果可以得到温暖,就不会轻易放手了”。

对可的依赖她也许只以为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割舍的情谊;小武瘦弱的肩膀上也能搁置住她的脸庞,所以她又以为喜欢上了小武。也许她真的只是想找个依靠,从宗佑到可,或者是小武,恐怕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否真正需要他们这些人,或者只是需要个精神寄托,无法缺失一个活在心中的人。

(五)孤独中的爱――绘里

绘里说“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永恒的爱情”,可是她虽然嘴上这么说,却并不代表心里就是这么想的。绘里总是给人一个快乐天使的感觉,像个疯婆子,用肤浅的快乐来麻痹自己孤独的内心。一旦静下来一个人,她就会惧怕那孤苦无依的感觉,尽管认定了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真正的爱情,可心里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真爱的渴望,所以她才会被宗佑对美知留的感情所感动,一封一封地阅读宗佑给美知留的情书。

同时对小武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也许有爱,可是更多的应该是为摆脱寂寞孤单时想握住的稻草,所以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当小仓手捧玫瑰出现于她面前大声宣誓的时候她羞涩而会心的笑,于是镜头的下一秒就是那圣洁的教堂和那喜悦的婚礼进行曲。

对于绘里,也许结婚是最好的归宿,她需要找个伴一起欢喜一起忧愁。小武享受不了绘里的激情,小仓却是个能一起疯一起玩的小男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回来了,相逢的人还是相逢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结局:正如美知留所说“所有人回来,同时拥有家人、朋友、夫妻、恋人这四层关系,但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就这样珍惜着这份脆弱的幸福,努力地生活下去。今后都是好朋友,可以的话一直都不要分开,即使分开了,也能在某处重聚,微笑面对。我亲爱的朋友,你们是我最后的朋友。一起组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不管演绎的是友情、爱情、或是夫妻之情,三个人最终能在一起生活。编剧浅野妙子说这种结局就是“以这样微妙的三角关系的方式能走到哪里就算哪里吧。”[4]也就是说小武和可的关系今后也不会有发展,就保持这种状态。作为人,一个重要的人接受可,理解她的心意。只是会停留在这里或那里。但是,还是选择了通过孩子保持一定距离一起生活,而且还有小武,算是happy ending。

二、爱是全世界人类永恒的主题

这是一部关注人类感情的电视剧。有时候爱会以强大而永恒的方式存在着,并且对谁都有可能。爱本没有错,它是永恒而纯美的。镜头对剧中的每一个人都用一种无责备的眼光在看待,因为爱使得这部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无过错的。

编剧描写可对美知留的同性之爱那种超越性别的态度,正如在《断背山》中李安曾说的“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和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与爱男人是一样的,在观看本片时,不妨把性别撇在一旁。因此,爱情与性别无关,只与你爱的人有关,与爱情本身有关。[5]

这部日剧就是演给那些向往真爱的人看的,也是演给那些灵魂相通的人看的。这是影片的结尾也是影片最温馨的时刻,三个人还有一个孩子背对镜头面向大海的互相依偎,让我看到了春暖花开的幸福。

尽管有暴力下的爱、同性之爱,但编剧真正的目的却是唤醒埋藏在人类心底的那种被压抑的真实情感,而人物和性别只是一个符号工具。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是全人类共有的,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种感情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超越身体甚至性别。这样的爱是唯一的,这样的可和美知留是唯一的,这样的小武和可是唯一的。

在现代社会里,人情冷漠,人与人直接充满着各种利益,你争我夺,缺乏交流,甚至是背后算计,大部分人都觉得孤独和寂寞。《最后的朋友》的成功不是偶然,编剧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不寻常的东西来:宽广的大海、洁净的白云、与世无争的share house,这些都能给人以包容和忍让的力量,从而挖掘现实社会最真实的感情需要。五个人相信爱情,编剧也相信爱情。其实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爱情,相信爱情的美好和永恒。

《最后的朋友》中玩转的各种手段即用纯爱的手法把人性的种种一一展示。在这部08年春末最具卖点的日剧中,平淡的表象下蕴含了无限的激烈,在唯美的镜头伪装下,隐藏着难以启齿的隐痛,这番精彩的表现,配上宇多田光亲自作词作曲的完美主题曲《prisoner of love》,不禁感慨爱的羁绊就像五人手腕上纠缠的红丝线,缠绵不绝无可逆转的命运转盘,不经意的相遇便开启了命运的转轮。一切早已注定,终究是爱的囚徒,纠结在劫难逃。那寓意深厚的片头已经将整个剧情的丝丝脉络深深剖析。

参考文献:

[1]尼迪克特著.昌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一版:115.

[2]叔本华.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78.

[3]琼・W・斯科特,王政,杜芳琴译,女性主义与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8:368.

[4]引自百度《编剧浅野解读〈LF〉》大结局./blog/cns!1499138914547387!389.entry.

[5]段续.电影《断背山》中爱的艺术视角[J].电影评介,200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