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的结构变化,分析其中的权重构成情况,得出其各自内部不合理的情况并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评析。而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苏州市以后产业布局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产业结构苏州市 意见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据2010年苏州统计年鉴,自1978- 2010年三大产业占苏州GDP比重数据进行分析,苏州第一产业呈接近零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处于高水平的稳定发展的状态;第三产业远低于第二产业的上升趋势。2010 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可比上年增长1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7:57.8:40.5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增长20.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万亿元,增长22.3%, 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1亿元,增长29%,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740.8亿美元,其中出口153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33亿美元。

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40多倍,经济实力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三大产业比重很明显的从“二一三”发展到“二三一”。第一产业2004年以来,比重趋于稳定,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把农业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否则整个经济体系会处于瘫痪。第二产业近些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持续高位,第三产业比重,根据最新的数据,2010年将突破40%,但依然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_5%的平均水平,与苏州经济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第三产业处于相对的弱势,函待转型。

第二产业内部比重不合理

从表1.2中可以得出,第二产业内部,主要分析工业内部的构成状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的比重达到了将近60 070。这些产业显著的特点就是劳动密集型,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显然竞争力低,发展潜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的形式。而按照钱纳里的理论分析,苏州很明显的进入到工业的中后期阶段。长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工业化的阶段不符。另外,传统工业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技术和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没有优势,更多的产业只是简单的加工制造,缺乏持久的竞争力,工业内部急需转型。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最近几年刚刚提出,它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政策支持,显然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兴产业虽然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但是总体来说,比重不大,需要加快发展。

第三产业内部比重不合理

表1.3中可以得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第三产业内部主力的是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开发,金融行业。生产业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中国目前所处的情形,房地产开发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最近几年国家虽然出台了多项措施控制房地产的泡沫,但收效甚微,过后几年的发展态势令人堪忧。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发展滞后,规模较小,比重偏低。2009年租赁和商品服务业的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左右,但是对于第三产业的贡献度仅在5%左右;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更是维持在很低的比重和经济贡献度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对苏州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性建议——实现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2.1 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苏州工业约占一半的制造业,位于“微笑曲线”的低端,缺乏两端的研发能力和未来的销售渠道。未来的工业发展,必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科研经济,着力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生产业体系,全力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的两端攀升。工业技术进步,产品档次提高,深加工、精加工以及相应的设计、运输、包装、储存、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体现在这些扩展的环节上,这些扩展的环节使原有的内置于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服务活动通过专业化分工而逐步外化,形成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需求体系。

努力发展金融、会展、工业设计、文化、软件和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占领工业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引进企业营运总部、管理中心、营销中心等职能型总部,建立中央商务区,形成总部集聚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重点发展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提高创新意识。积极开拓产后渠道,发展物流产业等,使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融合成一体。

2.2 农业和工业的融合发展

农业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在于农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向农业渗领域,导致两种产业之间企业边界逐渐模糊。初级农产品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等多种产品方向拓展。现代农业大大拓展了传统农业的领域和内涵,工农业将融入一体。传统的产业分类方法己难以分清业务交叉融合后的企业归属。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要加速向工业化转换,而且要高度重视与信息化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扩大企业交易范围,以全球化视野寻求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苏州市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3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苏州市明确了发展太湖生态体闲业的方向。由于体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而成的新型融合产业,因此它具有农业和旅游的双重属性,农业与自然有关,旅游业与市场有关,农村与人文有关,因而观光农业具有自然、人文和市场的一体化特征。旅游观光农业关联度较大,其开发经营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与商业贸易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而且推动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拓展了旅游业的产业边界,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的转变。苏州市农业可以依靠苏州市作为国际旅游都市的带动作用和苏州市大量外来人口的优势,努力发展体闲观光农业。

以后的发展,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要注意旅游产品的特色性,以增强其吸引力,大力宣传和推销乡村体闲旅游产品,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销。对旅游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定位监测,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赖以生存的土地、水资源,加强具有农业特色的旅游产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郭鸿憋.城市空间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2010

[6]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一一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7]苏州市统计局.苏州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0

[8]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