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草根式的生存困惑与人性挣扎(创作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草根式的生存困惑与人性挣扎(创作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荐者张宝银的话:这里,笔者推荐一篇山西省青年作家王秀琴女士的“创作谈”。她谈的是创作之艰辛,而所创作的是镖师生涯。过去的镖行,纯属武术范畴。但即使是过去的镖行,也决不是单纯血腥的打斗厮杀,而是涉及到人情、学识、伦理、道德、交际、谋略、感情、友谊、血性、正义等等。笔者向贵刊推荐并希望贵刊刊发王秀琴女士之“创作谈”,此其想法之一也。王秀琴女士的长篇小说“《大清镖师》”,讲述的是晚清著名镖师左二把凭道义人格立足江湖受道光皇帝赏赐黄马褂及其曲折经历情感纠结的传奇一生。自2009年焚香动笔起,耗时六年,八易其稿;其间,她奔赴山西、山东诸地,探踪访源。她做家务,接孩子,样样不误;查资料,敲电脑,夜以继日。其间艰辛周章非他人所能知。由此笔者想到,文学创作艰辛如此,武学修持,又何尝不是如此7为武者,如能从王秀琴“创作谈”中吸取营养,于“修炼”亦将大有裨益!此笔者之所以推介该“创作谈”想法之二也。王秀琴女士大著“《大清镖师》”,已分别寄赠国内多家武术杂志编辑部,笔者希望能引起国内众多的武术爱好者,特别是武术研究者对于“《大清镖师》”的关注与研究,以了解过去的“保镖”与“镖行”究竟是怎么一种文化现象7此笔者想法之三也。“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播惠九州”,王秀琴女士“《大清镖师》”值得武术爱好者,研究者认真一读。

2009年,省级刊物《黄河》发表了两个份量较大的中篇后,我便萌生了写第二部长篇的念头。

文水地域文化早有三晋著名学者赵桂溟先生做过统领研究。知道自己是踏着先贤的脚步在进一步深入。继第一部长篇《麻衣仙姑传奇》后,我将目光聚焦锁定到“左二把”这个历史感厚重的题材上。左二把是武者,职业镖师,镖局的产生、发展、运营、兴衰、黯淡,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都与晋商息息相关。2006年,《乔家大院》、《白银谷》的小说面世到电视剧热播掀起席卷全国的“晋商热”。放眼市场,几乎还不能找出一部既属晋商范畴、又在武术领域、还能完全反映镖局镖师命运的好作品。

其实,做事,就是做势,凭的是眼光和胆识。

这是一个市场空档。定了目标后,我便一头扎了下去,一方面实地搜集民间资料,一方面查阅相关书面资料,全身的毛孔都张了开来,只要听到、看到与左二把、镖局、清中晚期、武术、苏州、山东、京城等有关的资料,都会搂拉进自己的资料档案中。结果,越搂拉越多。太原、祁县、太谷、平遥、清徐、榆次、汾阳、交城等邻近县市,这些晋商曾经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跑了不是一次两次,或独行,或友伴,踟躅于历史交会、青砖曼布的小巷,叩问历史,探悉回音,是最有乐趣的事。山东是查拳盛行的地方,曾是左二把镖行路经最频繁的省份。一定得去看看,走走,访访,探探。为省资费,坐了老公驾驶的大货车,两天两夜,一路颠簸,始终霸占着后座卧铺,把两个男人司机累得够呛,而自己困得腰也快折成两截。不过,漫步孔庙,访问查拳的盛行地,收获颇丰。苏州,是左二把所开的昌隆镖局的发祥地,本应再探踪访源,终因资费不足而搁浅。

因这个题材涉及到的领域实在是太广泛了,诸如历史学(特别是明、清、民国三个阶段的帝王史、民间历史、官阶等)、武术学(内外家的拳种、拳术特点与风格、兵器学、流派等)、民俗学(左二把曾奔赴“北六南七”十三省的地方的民俗,尤其是苏州、北京、山东、山西、安徽等几个重要省份)、地理学、医学、养生学、社会学、军事学、文化学、甚至于古时走镖时的江湖学等等十几个领域和范畴。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使我广结善缘,得到了许许多多朋友的帮助与启迪。对于他们的帮助和善良,我心里无限地感念、热爱他们。正是这份情愫,支撑我信念坚强地走写作之路。搜集资料的过程,虽然辛苦,繁重,但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面,拓展了视野,开扩了眼界,活跃了思维,为以后的小说再创作做了铺垫。

断断续续,资料的搜集和查阅、框架架构、修改大纲大约花费了三年时间。曾经,我讨教过好多人。其实,这项工作没有尺度可以衡量,觉得差不多了,可又不敢肯定,不甘心情愿,也忐忑不安,隐隐觉得某个幽静的角落还潜藏着我所想要的极其宝贵的东西。因为吃不准这些,又对自己再次驾驭长篇的能力深表怀疑,所以,迟迟不敢下笔开写,怕玷污了那些清白、厚实的东西。这些东西萦绕在脑子里,纠缠不休,让思维很纠结。这让我很痛苦。

终于在2009年的某一天,我决定下笔,沐浴焚香,以示郑重。开笔后,不似想象得那样可怕与艰难,既尝到了写作的煎熬,也尝到了其间的与愉悦。

四、五个月的时间,每天,我都像一些个文字女工,急急赶赶,做家务,送孩子,八点以前,必须坐在电脑前,写到十一点半左右,准备做午饭接孩子。下午也要保证三到四个小时创作时间和良好状态。中间,也休息一下,舞弄一会儿太极与自创拳,以缓解疲劳。

也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坐在电脑前,一天写不下几个字。可是,不写不行啊,写作这东西上瘾。歇两天,缓口气,继续写。近五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32万字的初稿。当敲完最后一个字时,我关掉电脑,松了一口气,心里说,“哦!这个孩子终于生出来了”。

压了两三个月以后,开始修改。

修改阶段,我要特别感谢几位老师。一位是原省经贸厅外资处处长、文水西街人、左家拳名宿李毓秀的递贴弟子康富元先生;一位是文水左家拳忠治武馆王保平先生的得意弟子,我的长拳师傅张小刚先生;二位将多年积累的渊博的武学知识与实战经验,不惜垂吝倾吐于我,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武术的魅力和智慧。他们又不辞辛苦地为文本的武学知识作了详尽的指正,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现年已95岁高龄的郭永安先老先生毫无保留地将多年订阅的武术期刊赠我参阅。深研太极多年,著作颇丰,我的太极拳启蒙老师张宝银先生,他通读了我的第二稿,提出了商榷意见。山西中医学院党组书记、文水北张村人阎登岗先生不辞辛苦,往来穿梭于文水、太原之间,传输信息,捎带稿子,以便修改。原省文化厅厅长温幸老师对我的作品极为关心。改到第四稿时,还不满意,就又请原《黄河》主编张发先生和山西文学院副院长张卫平老师审定,他们提出了不少意见。《大清镖师》,在几经增删中完成自我蝉蜕。山西大学王春林教授作了中肯评论。我县文联主席宋建英先生予以首肯,并于我县《大陵风》杂志上安排连载。出版之际,感谢杨占平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吕改莲和阎东海部长、韩思中先生、梁大智先生和其他主编们,使《大清镖师》忝列于《吕梁文丛》,成为其之长篇卷,浩荡面世。

一部作品,犹如一个人,自有它的命运。也许有机缘包含在里头。我们无法参透它,也无法凭一己之念主宰它。只能交给社会,交付市场,留给历史,呈交世人,任评说纷纭。

已步入不惑之年,但我依然相信爱情,相信真善美,相信社会和文明在物质之丰富、教育之普及、法制之健全、制度之完善、宗教之提升中缓慢推进。我不愿放弃文学,因为文学是阳光透明,空气流畅,精神栖息的好场所。

困惑的时候,打几趟拳,看看书画作品,感受西洋画的大块渲染和层次脉络:听听音乐,感受节奏的律动;我出来和墙角下晒太阳的老头儿老太太们聊一聊,在安静祥和中豁然顿悟时光与人生的清澈透明。一生无所事事,穷通自任,就这样一点点老去,最后无疾而终在文字堆里,在我想来,这也不失为一件幸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