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文”为本,有效拓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文”为本,有效拓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在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上,“拓展”被认为是体现新课标教学的有效新策略,并以此推动课堂实现由封闭、僵化、机械化向开放化、信息化、生活化转变,由“学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或者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往往在教学实践中便不拘泥于教材文本,为脱离文本,使拓展流于形式化、片面化、低效化。所以如何正确对待文本与拓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文”为本要求教师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家、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精神内涵等进行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突破时空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丰富学生的感知及思维层次。这就要求我们遵循科学、合理、适度、有用的原则,对拓展切入点、拓展内容、拓展形式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思考和实践性的尝试,实现高效拓展。

一、拓展切入要准确

要做到拓展切入准确,就需要教师提高对文本的研读能力,熟悉文本,把握文本,多角度、多方面地挖掘文本及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是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规定的。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无论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还是所附的阅读资料,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空间。如《在山的那边》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三题:“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这道题就是把文本意象作为切入点,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诗歌的主题进行了深层的领悟和适度的延展。而且课后还附上了作者王家新的写作意图,避免了学生对诗歌的曲解。

二、拓展内容要贴合实际

对文本挖的越深,收集的资料越多,拓展的内容也就越丰富。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学目标要求拓展内容必须与文本有着紧密的联系,且考虑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条件,这必然要求拓展的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否则就难以凸显文本的教学重点了。如《荷叶・母亲》的拓展,既可以联系实际感悟爱的故事,又可以仿写文章最后一段的精美语句,还可以鉴赏阅读《繁星・春水》中的其他优秀诗篇。这就需要执教者结合自己的文本教学目标进行取舍,选择最佳方案。

三、拓展形式宜多样

一成不变的拓展形式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文本的特点,人教版的教材都是以相同主题来划分单元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如果只是让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情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亲情故事,学生第一次还言之有物,能表达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那么第二次、第三次的单一机械性的拓展就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也忽略了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拓展。同样是这第一单元,教师可以对这五篇文章针对文本的具体语句、情感、结构等采用不同的拓展形式,如:《散步》可让父母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分享;《羚羊木雕》可改编成课本剧《新羚羊木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设计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将一场围绕羚羊木雕的矛盾变成一次愉快的沟通,然后选定演员表演;《咏雪》可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仔细揣摩文中两个比喻句的妙处。

总而言之,有效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但应注意拓展的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显示其学科特色。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使拓展真正走向高效。这既是一种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