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我16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和自己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谈四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灵活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看作自觉积极的参加者,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巧妙设问,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比如上《按比例分配》时,我开门见山地板书了课题并拿出一个大盒子,问:看见了课题和盒子,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提了很多问题:什么是分配?怎样分配?什么是按比例分配?盒子里是什么东西?要分配给谁?为什么要分配?盒子里的东西也要按比例分配吗?等等。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二、引而不发,导学诱思,发挥学生主体性

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应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深度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形成探索精神。教师应先诱导学生,引导他们自主思考,顺学而导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和铺垫,待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感受已从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有利于知识点的讲授。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

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8+8+8+8+4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一部分学生列成了8×4+4,还有的学生列成了 8×5-4,但出乎我意料的却有一位学生列成了是9×4。我立即表扬了他,其他同学马上反对。这样,许多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评论之中。此时,课堂气氛逐步高涨,我适时引导学生对这几个算式发表自己的评价,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学生进行了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减轻心理压力,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并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训练,勤于指导,认识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 “好”、后进生吃 “饱”。 如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在巩固新学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思考与解决稍难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新学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我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巩固提高,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