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语文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语文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同时通过预习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本文对当前高中学生的语文预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预习效果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预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学习模式,也是课改中所提倡的。在自主学习中,预习十分重要。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得学生为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是一个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对新的知识与现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一个主动求知过程。

一、对高中生语文预习现状的思考

1.预习方式单调

因为高考的压力,很多高中生都是“时刻为考试而准备”,进而影响到他们没有将更多的心思去思考如何才能够使得自己的预习更有效,在预习语文时通常只是采取纯读的方式,而且很多学生读课文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进行过思考。这样的预习方式如何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呢?

2.预习没有针对性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学生的预习定下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制定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如果教材没有变,那么就可以完全采用以前的教学思路来为学生定下预习目标。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足够的学习自主性,只是按惯性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并且认为教师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不用认真预习,因此没有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3.对预习没有有效的检查监督手段

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所有高中学习与教学几乎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预习也不例外。因此,很多教师喜欢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却很少进行检查,他们将预习与课堂教学完全分割开来,这就使得学生没有预习的压力,预习不能深入,而只是解决一些较为肤浅的简单问题。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诱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预习效果;教师又不能够给出一个有效的检查手段来进行监督,最终就造成了学生预习时的无所适从。

二、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预习效果的策略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良好的预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出足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没有良好的预习作为基础,而想通过其他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显得更加困难。如果能够处理好预习环节,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鱼得水,学习效果有效提高。

1.重视学生的预习反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有兴趣的人会主动进行预习。预习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预习缺乏兴趣。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整篇课文初知概貌。我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从这两方面入手,培养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情,让他们能够看到预习所能够带来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黑板报、早读课等方式对预习的作用进行宣传。同时,还必须要在每节课上花一定时间,或者采取特殊的方式来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并要能够善于发现正面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正面典型的表扬,来激发学生们的预习兴趣,保护好学生们的预习兴趣。

利用竞争机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评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几分钟的“知识竞赛”,为学生们交流自己的预习经验提供机会,使得他们的预习更加灵动和充满活力。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让他们以笔记为基点来交流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和收获,并定期对他们的预习笔记进行检查,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学不会与不会学的地方,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让学生学会预习时多方质疑,减少盲点

阅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预习也是如此,而且这两者的方法应该是相互结合,多种方法同步使用,而并非决然分开。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初读中进行感知,抓住全文重点。在预习的初读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题材、知识的不同类型,抓住其中的重点,进而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在布置预习初读时,布置这样的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探讨解决:①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②题目“故都的秋”都点明了什么内容?③这篇散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④作者笔下的秋体现出了作者哪些情感?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预习,将有助于他们掌握这篇散文的重点。

细读中进行深究,理解全文大意。通过深读学生能够对文章大概有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圈划批注的方法领悟课文的深刻含义。例如在《蜀相》这首诗中“寻”“泪”这两个字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通过对这首诗的细读、理解,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够知道:整首诗词的情感都浓缩在“寻”“泪”中,这两个字表现出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诸葛亮和像作者本人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竟的惋惜之情。

3.预习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中学生需要自己摸索、动脑思考、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为学生们提供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预习就是这样的机会。要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学完成课题的分析、生字词的学习、内容的把握、中心的感知等内容,并且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应该不断地为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主攻方向,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知识。

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语文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预习;而且还要给予他们提出问题、看法和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发现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对那些在预习时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题时,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促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慎桢.高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初探[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12):10―11.

[2]柳振华.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规范性预习[J].学语文,2010(1):18.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