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扇面的艺术——方寸之间 大千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扇面的艺术——方寸之间 大千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扇面市场概况

近年来,扇面市场的行情一直看涨,拍卖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扇面专场,十多年前四五万的扇面如今已被炒到天价,扇面作为书画收藏门类中的配角,这样的市场前景对扇面收藏家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此外,扇面仍有升值空间。市面上的扇面精品并不多见,原因在于藏家们不会轻易出手扇面藏品,这就为以后扇面价格的进一步走高埋下伏笔。与此同时,一般的扇面价位依然很低,适合普通藏家或初学者入手,拍卖场上那些动辄数百万的珍品并不多见。且扇面小巧精致,也便于收藏。

藏家攻略

董之一给初学者收藏扇面的建议:

对于初学者,先要懂得扇面的门类,扇面从类型上可分为团扇和折扇,团扇为圆形,表面光滑无折痕,折扇有弧度并且有折痕;从形式上可分为扇面与成扇,扇面就是韧纸或绫绢做的扇面,成扇是指有完整扇骨的扇子。一般说来,由于扇骨的材质、雕工等有很多讲究,加上在成扇上作画难度很高,因此成扇的价格远高于扇面。

入门收藏扇面三方面的建议:

1.入手现代名家的作品收藏,名家的画作目前来说还不贵,但艺术价值高,将来绝对有升值空间。

2.入手已故大师的优秀学生作品,这些学生大多继承了老师的风格,其作品同样具备升值潜力。

3.入手名家后代的作品,名家的后代深得名家真传,作品无疑价值不菲。

扇面价值的讲究:

1.应酬之作升值潜力不大。许多画作是画家为应酬而作,一般都比较随意,因而艺术价值不高,不值得入手。

2.品相好的价值高。拥有好品相的扇面无疑是上佳的作品,如果再配上如“寿桃”之类的吉祥内容,扇面整体的价值自然会上一个层次。过于陈旧或破损的扇面价值不大。

3.年代久远价值高,但要学会鉴别真伪。例如宋元时期的团扇或明代的折扇,对于这一时期的扇面无论是否出自名家之手都很珍贵,对于清代的扇面,只要品相周正,画面精致,即可果断入手藏之。

扇面的收藏途径:

1.通过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拍出的作品一般都比较正规,但通常价格会被炒到很高,对于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藏家来说不适合。

2.画廊、书画店和古玩城,这些地方是藏家必去的几个场所,虽说作品鱼龙混杂,但也不乏许多精品,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眼力,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3.人脉途径,通过朋友同事等关系收购作品,也可与藏友合买某些价格较高但却值得入手的作品。

丁利年扇面收藏经验谈:

丁利年拥有数十年的扇面收藏经验,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在扇面收藏方面颇有心得,几十年来也累积了不少宝贵经验。他在谈到扇面收藏时指出,扇面的价值需从扇面和扇骨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对扇骨的考量:

1.材料:扇骨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竹制的,也有木制的。木材中的乌木、鸡翅木属上等木材,竹材中的罗汉竹和优质湘妃竹也是珍贵竹材。此外,象牙、玳瑁也属于珍贵材料。

2.镶嵌:镶嵌是将骨、螺钿、银丝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效果的纹饰。镶嵌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嵌入法,二是嵌在漆骨的漆内,但牢固度不如前者,工艺上也较前者简单。

3.雕刻: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的手法,主要是针对竹制骨而言。竹骨雕刻分阴刻和阳刻,阴刻又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深刻一般层次较分明,而浅刻则是在竹面上轻轻留下划痕。但在内行人看来,浅刻比深刻更有难度,因为它的力度更难把握,细微的变化也更难处理。阳刻有沙地、平地之分。沙地也叫“沙地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平地是把地子全部铲平。沙地制作省时,平地则耗时耗工,价值也在沙地之上。

对扇面的考量:

首先要选择那些纸质好的扇面进行收藏,一般为宣纸。其次扇面的品相要过得去,画面布局要给人舒服的感觉,这样的扇面才值得入手。丁利年指出,现在的许多扇面都粗制滥造,落款题字被大幅的画面挤到一个角落里,失去了从前扇面的神韵,不值得收藏。

丁利年的建议:

做理智的收藏家

新手未必非要追求稀有的扇面,因为那些扇面价格过高,可望不可及。藏家只需根据左面提出的两条来考量扇面的价值,尽可能地收藏自己喜欢的扇面作品。新手收藏讲究一个娱乐性,为了个别扇面倾家荡产大可不必。

董之一:收藏家有善心 艺术品有善报

董之一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做一些公益事,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总是尽量地帮助他人。他曾长期从自己的工资中省下一些钱,去资助邻居孤老王老太。年轻的时候他曾在报社做美编,那时候他就以乐善好施著称,在朋友中口碑很好。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一位约莫50岁左右的中年人找到了董之一,说是要请他去家中喝老酒,董之一先是委婉地拒绝了他,可是那个中年人此后几次来找他,他推脱不过,只好跟着中年人去了。

那人家住苏州河边上,房间很暗也很拥挤,董之一进去后眼睛适应了好一会儿,才看到房间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看上去有些失常,中年人告诉董之一,这是他的女儿,是先天弱智,想到自己几年之后便要退休,将来老了生怕没人替他照顾女儿,他听说董之一是个热心肠人,所以这才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助自己。

董之一本就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听完中年人的叙述,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没过多久,他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带着中年人找到了许多书画名家,说明情况后,那些书画家很乐意地为中年人画了几幅画,中年人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二十多年后,某一天董之一偶然遇到了当年的中年人,如今他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了。老人告诉董之一,他现在过得很幸福,女儿的生活也有了着落,这都要归功于二十多年前董之一的那次义举。

丁利年:打假捍卫祖父名声

丁利年的祖父是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丁利年从小生活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对书画也产生了强烈兴趣。闲暇时,祖父会手把手教他临写帖子,他也学得有模有样。退休后这些年,他都致力于搜集整理祖父作品的资料。

因为祖父名气大,这就导致了很多人会冒充祖父的作品谋取利益,那些作品往往都粗制滥造,有损祖父的名声。丁利年对这些行为感到很气愤,每次总是极力为祖父澄清。

有一次在一个拍卖会上,拍卖公司出示了一件落款为“鹤庐丁辅之”的扇面画,丁利年凭借对祖父作品的敏锐直觉,再加上那幅扇面的画风毫无祖父的气韵可言,后来证实确实不是祖父的作品。丁利年深感拍卖公司员工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他自费请了一些专家到拍卖公司为员工们上课,补充专业知识。

丁利年毕生的积蓄不多,退休后的收入大都用在了收藏作品上,有时碰上自己喜欢的藏品,因为财力不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好东西落到别人手中。即使是自己祖父的作品,丁利年出于血缘亲情,尽管想着要买回来,也都因价格过高只好作罢。

丁利年认为,祖父的东西凭他的能力是买不回来的,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对祖父传世的作品资料进行整理,以方便后人研究用。在他看来,祖父的画作已经变成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藏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这份文化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