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螨类对白蚁防控能力测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螨类对白蚁防控能力测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作者:董立坤欧克芳汪婷刘超夏文胜王朴作者单位: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白蚁属广布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是在我国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1个属,因散白蚁具有群体多,群体数量少,无定型巢居结构,群体受惊易转移等特点,只能在分群期前后进行防治且操作难度大[1-3]。散白蚁在武汉地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主要危害古树名木及房屋建筑中的木结构,也取食危害长势衰弱的多种园林植物,其发生与危害较为严重。目前国内利用螨类天敌防治白蚁的相关研究,仅见于马延明利用从白蚁群体中收集到的粉螨对圆唇散白蚁的寄生试验[4]。另外,敬素秋进行了利用粉螨科、革螨科、食菌螨科以及盾螨科的一些种类防治黑胸散白蚁R.chinensisSnyder效果研究[5]。这些研究中,室内螨类对白蚁的控制效果较好,但野外试验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效果较差。另外,供试的螨类主要是从白蚁群体中采集获得,虽然敬素秋的研究中为了提高螨类的繁殖率使用了硫酸链霉素刺激等措施,但仍然是以白蚁作为繁殖材料,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因此不能作为防治白蚁的常规手段。蒲螨是一类新天敌资源,对小蠹虫、天牛等隐蔽危害的害虫有明显控制效果,并具有繁殖速度快、便于大量生产的特点[6-9]。作者以人工繁殖的小蠹蒲螨为生防材料,初步探讨了其对黑胸散白蚁的寄生能力和实际防治效果。

1试验

1.1供试虫源

小蠹蒲螨引自北京植物园,引回后通过饲养在实验室建立稳定种群;黑胸散白蚁种群采自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内建筑木料及树桩,采回后在储物盒内用枯木段饲喂,让其在枯木段内建立巢群扩大群体,备用。

1.2方法

1.2.1蒲螨对黑胸散白蚁寄生能力测定

将30只黑胸散白蚁(工蚁25只,兵蚁5只)移入直径9cm培养皿中。培养皿壁上涂抹凡士林,防止蒲螨逃逸。然后接入健壮的蒲螨,共设8个处理,每处理接螨量分别为1,3,5,10,20,30,50,60只,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接螨后每隔1h观察1次蒲螨活动及寄生情况,48h结束试验。

1.2.2湿度对蒲螨活动及寄生能力的影响测定

蒲螨个体较小,在湿度较大的白蚁巢群内易受水分因子的影响。因此进行了室内表面湿度对蒲螨活动及寄生能力影响的测定。1)湿度对蒲螨活动能力影响测定。参照张佐双等研究蒲螨爬行速度的方法[7],在放有直径为12cm滤纸的培养皿中用移液枪分别均匀地加入0(CK),0.5,1.0,1.5,2.0,2.5mL蒸馏水,设定6个湿度处理,将1只蒲螨接到滤纸上后在显微镜下跟踪其爬行路线,并绘制爬行轨迹。测量60s内的爬行轨迹长度,并计算其爬行速度,进行10次重复,最后计算出每种湿度处理下的爬行速度平均值。2)湿度对蒲螨寄生能力影响测定。在直径12cm培养皿底部铺直径为12cm的灭菌滤纸,滤纸注水量分别为0(CK),0.5,1.0,1.5,2.0,2.5mL,共6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每皿接入30只散白蚁(工蚁25只,兵蚁5只)。然后在皿中央接入蒲螨50只,接螨后观察并记录螨对白蚁的寄生情况,48h结束试验。

1.2.3蒲螨室外防治黑胸散白蚁试验

试验选取园林科研所苗圃内黑胸散白蚁为害的树桩作为试验树木。经预试验可知,纸袋悬挂法释放的蒲螨不能侵入未被破坏的蚁巢进行寄生。因此,用收集吸管大量富集蒲螨后,采取打孔喷射的方式将蒲螨释放进蚁巢当中(图1)。并采取熊德平的“淹没式释放策略”持续大量的接螨,保证足够控制白蚁种群的蒲螨进入蚁巢[7]。共处理3株树,另设1株被白蚁寄生的树仅进行打孔处理作为对照,接螨7d后解剖蚁巢检查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蒲螨对黑胸散白蚁的寄生能力

2.1.1寄生过程

接入的螨会迅速向四周搜寻白蚁,并叮剌在白蚁体壁上,向其体内注射毒素,被叮咬的白蚁会剧烈扭动。螨在1个部位叮刺后会继续选择新的部位叮刺,此过程反复进行约0.5~2h。白蚁个体逐渐被麻醉,待其麻醉程度加深,螨便固定在白蚁身体的某个部位,直至发育成腹部膨大体。白蚁个体间会用上颚相互清理对方体壁上寄生的蒲螨,可造成螨的伤亡。在接螨量较少的几个处理中,螨几乎没有伤亡,但随着螨量的增加,被白蚁咬死的螨数量也会增加。

2.1.2寄生侵染能力

本次试验将白蚁麻痹率及被寄生率作为评价蒲螨对白蚁群体控制能力指标。因被蒲螨麻醉的白蚁基本上丧失了为害能力,并且也失去了逃逸及反抗的能力,可算作群体数量的减损。测定结果显示:平均1只蒲螨即可造成3~5只白蚁麻醉,至少1只白蚁被寄生死亡。在1号处理的3个重复中,平均每只螨麻痹3~4只白蚁,麻痹率达到了11.11%。并且白蚁麻痹量随着接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接螨量高于60只时可使全部的供试白蚁麻醉,而当接螨量达到150只时白蚁的被寄生个体为85只,寄生率高达94.44%(表1)。从总体来看,当接螨量为150只时可达到麻痹与寄生的最佳效果,此时接螨量与白蚁的数量比为5∶3。白蚁的被寄生率与被麻醉率都与接螨量呈正相关,但被寄生率增幅要小于被麻醉率的增幅(图2)。说明螨在麻醉了大部分白蚁之后,仅选择了其中部分个体进行寄生,其余白蚁仅处于被麻醉状态而未被寄生。另外,在试验中发现蒲螨有多次叮刺实施麻醉然后定植的习性。

2.1.3蒲螨繁殖情况

蒲螨在白蚁个体上完成繁殖的较少,繁殖率最高的为1号处理,达到100%,即接入的3只螨均完成了繁殖。其余处理繁殖个体数较少,最高的5号、6号处理也不到接螨量的一半。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白蚁体内营养物质不能被蒲螨利用,另外也可能跟蒲螨群集定植习性有关,即白蚁个体营养水平低,能供养的蒲螨数量有限。

2.2湿度对蒲螨活动及寄生能力的影响

2.2.1湿度对蒲螨活动能力的影响

湿度对蒲螨的活动能力影响较大,湿度越大,搜寻寄主能力越弱。在设置的湿度梯度中,未加水的滤纸上蒲螨的平均爬行速度可以达到0.26mm/s;加0.5mL水时蒲螨的平均爬行速度有所下降,约0.19mm/s;加入1.0mL水时蒲螨的平均爬行速度明显下降,仅有0.08mm/s;当加水量超过1.5mL时单只蒲螨的活动能力急剧下降,蒲螨会被滤纸表面形成的水膜困住,60s爬行距离在1mm之内,有时甚至不能爬行;加水量为2.0mL时,滤纸表面开始形成较厚水膜,蒲螨被水膜束缚不能爬行(表2)。

2.2.2湿度对蒲螨寄生能力的影响

各个处理蒲螨与白蚁的数量比为5∶3(前期试验证明这个比例下螨对白蚁的麻痹与寄生效果最佳),在没有水分因子影响的对照处理中,白蚁麻痹率达到了100%,蒲螨的伤亡率也最低。但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表面水分因子除了能降低蒲螨活动能力,还可造成螨个体死亡,进而影响到蒲螨对白蚁的寄生效果,其中能形成水膜的1.5mL加水量是蒲螨伤亡率和白蚁麻痹率的一个转折点。当加水量超过1.5mL时,蒲螨的伤亡率从30.67%增加到74.67%,其对寄主的叮刺活动也受到限制,白蚁的麻痹率也急剧下降,从81.11%下降到7.78%(表3)。由此可知,表面水膜的形成是蒲螨活动的重要限制因子,水膜抑制了蒲螨个体的活动,造成蒲螨个体的伤亡,从而降低了蒲螨对寄主的控制作用。

2.3蒲螨防治黑胸散白蚁室外试验

对3株树桩上黑胸散白蚁蚁巢进行大量接螨7d后解剖树干内蚁巢调查蚁巢内白蚁的存活及被蒲螨寄生情况,发现整个黑胸散白蚁群体被蒲螨寄生,并在蚁巢内发现有存活的蒲螨,而且在大量白蚁尸体上发现了膨腹体螨(图3中箭头所示)。因此蒲螨可以在黑胸散白蚁种群内繁殖新的蒲螨,再侵染寄生,从而产生持续控制白蚁种群的效果。

3结论与讨论

湿度对蒲螨活动及寄生能力的影响较大,表面水膜可限制蒲螨的活动并可增加其死亡率,这对于寄生钻蛀性害虫来说是个限制因子,因为多数钻蛀性害虫如天牛、小蠹虫以及卷蛾等危害的蛀道内植物组织分泌水分或黏液较多,湿度较大,很容易影响蒲螨在蛀道内爬行寻找寄主。这一结论在其对散白蚁的控制试验中也得到验证,当散白蚁巢体因降雨等原因湿度较大时,蒲螨对白蚁群体的控制能力也大大降低。因此在应用中要考虑湿度对蒲螨的影响。建议在干燥季节开展防治。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蒲螨对散白蚁群体有较好的寄生控制能力,单螨对白蚁个体有较强的麻醉、寄生能力,通过增加接螨量也可实现对散白蚁种群的控制。在采取纸袋悬挂释放方式的野外防治预试验中,蒲螨对巢体内的散白蚁种群控制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散白蚁群体采取的死亡个体的清理、建立阻隔巢室等自我保护措施影响了蒲螨的寄生,但通过富集—注射的接螨方式克服了以上不利因子,并在后期的散白蚁野外防治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可成功的将蒲螨应用于园林树木及房屋建筑散白蚁的防治中。蒲螨作为一类很有潜力的害虫天敌资源,在防治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等隐蔽性害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另外,与早期马延明、敬素秋等用于防治散白蚁的粉螨等螨类相比,蒲螨不仅对白蚁个体具有更强的寄生能力,还可进行规模化生产,这就使其作为一种常规防治手段成为可能,因而更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