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文万华 异彩纷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文万华 异彩纷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漆工艺已有7000年的历史,到了西汉时期,漆工艺步入黄金时代,彩绘、镶嵌、金银铜饫等技法均已使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青瓷逐渐取代了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地位,漆器制作继而转向工艺品方向,各种工艺技法相继问世。随着唐代雕漆的出现,螺钿漆器的发展,充分显示了螺钿漆器自身所具有的美感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明清时期漆工艺空前发展,装饰技法达到了漆工艺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可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旅顺博物馆馆藏漆器百余件,主要以明清漆器为主。其来源广泛,主要是通过上级拨交、民间征集等途径收集到的。1954年至1959年,国家文物局指示北京故宫博物院向旅顺博物馆调拨珍贵的宫廷文物200余件,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明清宫廷漆器。在此基础上,又多方收集民间漆器文物,形成了漆器收藏的现有规模。

近日,旅顺博物馆从馆藏百余件漆器中遴选出部分精品,推出“明清漆器精品展”。其中以雕漆为主,此外还有螺钿、填漆、描金、戗金等类别(图一)。

明清时期常见的漆器可分为一色漆器、罩漆、彩绘、描金、填漆、堆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戗金、百宝嵌共14类。明清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十多种髹饰方法的结合,它富于变化,绚丽多姿,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装饰题材异常广泛,常见的题材有花卉、鱼虫、鸟禽、翔凤、云龙、山水人物、神话传说以及寓意吉祥长寿等内容。

秀丽典雅、色泽鲜艳的

明清剔红漆器

1、明代剔红漆器

剔红,即雕红漆,属于雕漆的范畴。始于唐代,制作方法是以红漆在胎骨上一层层髹涂,每涂一层必须阴干,如此反复直至数十层,然后在其上面雕刻花纹图案。高濂《燕闲清赏笺》称明代果园厂的作品“漆朱三十六遍为足”,由此可见剔红在雕漆中的重要地位。剔红漆器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达到高峰。

明永乐剔红牡丹圆盒(图二),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口直径18.7厘米,高6.4厘米。此盒呈圆形,平盖,木胎,子母口扣接。通体髹红漆,漆层较厚。盖面雕五朵盛开的牡丹花,问缀以花蕾、枝叶;外壁装饰牡丹、月季、等图案。盒内及底部髹黑色光漆,底部边缘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单行款。此器造型秀美,色漆光亮。有条不紊的布局章法与精细严谨的工艺,充分表现永乐时期高超的制作水平。

明代永乐时期的剔红漆器,堆漆肥厚,刀工圆润丰腴。花卉禽鸟,云龙缠莲,往往密不见地。或稍露空隙,而无地可容锦纹。更有同一花卉,双层重叠,各自成章,穿枝过梗,或显或藏,耐人赏析,构图之精,令人叹服;山水人物,多分刻天、地、水三种锦地;盘盒周匝,或雕仰俯四季花,或雕香草边,浑厚工巧,兼而有之。

永乐朝三次赏赐日本国王的礼物中,都有剔红器。经过官方的赏赐及商品的输出,元、明雕漆对日本的髹饰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剔红花卉纹圆盒(图三),明代(L368――1644年),口直径6.43厘米,高2.8厘米。此盒为圆形,启盖始分上下。通体髹红漆,盒内髹黑光漆。盒面上一支三朵盛开的花卉旁衬托着含苞待放的花蕾,在繁茂的枝叶映衬下铺满整个盒面。这件剔红圆盒漆色光亮温莹,刀法深峻圆润,雕工精细,堪称佳作。

明剔红荔枝纹圆盒(图四),口直径7.49厘米,高3.625厘米。此盒为圆形,子母口扣接。通体髹红漆,盒内髹黑光漆。盖面中心满雕荔枝,叶茂果丰,在果实上雕不同的锦纹以突出其立体效果;器壁满雕折枝花卉,花筋叶脉清晰生动。此盒漆层肥厚,刀工圆熟、枝叶翻卷自如。

明剔红凤凰牡丹长方几(图五),长4l厘米,宽28.7厘米,高13.5厘米。此几案面呈长方形,束腰、鼓牙、弓形腿,外圈足。通体髹红漆,案面以盛开的牡丹花衬底,上压一双凤凰在花丛中展示飞翔、嬉戏,凤凰全身剔刻出细若刷丝的羽毛;牙面、腿足上满饰花卉。此几刻工精细,漆面磨光圆润,是明代剔红漆器中的精美之作。

2、清代剔红漆器

清代剔红漆器颜色较明代鲜红而色滞,图案纹饰也更加丰富多彩,除继承明代的山水人物、云龙翔风及花卉鸟虫图案外,又涌现出波涛中的鱼、龙、海兽等图案;尤其是乾隆皇帝雅好古器,以至复古仿古器大盛,因而推动了崇古好古之癖和制伪之风的盛行。器形多模仿瓷、玉器以及古青铜器造型;花纹多在满刻的锦纹地上加刻诗文词句。

乾隆款剔红云龙纹圆盒(图六),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口直径15.4厘米,高7.2厘米。此盒为圆形,通体髹红漆,漆层较厚。圆盒上、下图案一致,在厚达数十层的红漆上剔刻云龙纹。苍龙双目圆睁,须发飞动,身驱翻腾。波涛剔刻成无数的旋涡状,似被龙搅动所致,极富动感。盒内髹黑色漆,内底中心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直款,盖里中心刀刻填金“云龙宝盒”双行器名。清代乾隆时期漆器以上下对应款为佳,此器对研究清乾隆年间剔红工艺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乾隆时期的雕漆,融合了明代早、中、晚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义有所创新。在技法上追求精细纤巧的效果,刻必精细,而且是无处不刻,越刻越细,运刀如笔,刀工锋棱清楚有力。

清剔红开光松鹿卷足长儿(图七),清代(1644―1911年),长107厘米,宽54厘米,高35.5厘米。此几为长方形,表面髹红漆,两侧卷下为足。几面开光内雕古松树,树下有一仙鹤与鹿回首对望,两侧开扇形,开光雕饰花鸟纹。几背髹黑漆。此几髹漆肥厚,无处不雕,充分显示出清代髹漆匠师高超的艺术造诣。

流转自如、沉稳恬静的剔犀漆器

剔犀,属于雕漆类。始于唐代,兴于明代,是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颇为珍贵的种类。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多以红黑两色为主),有规律地逐层积累,至相当的厚度,然后用刀斜剔出回纹云钩等图案花纹,在刀口的断面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层。这种独特的效果粲然成纹,流转自如,回旋生动,取得了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因此又被称为“云雕”,日本则称之为“屈轮”。

清剔犀云纹长方桌(图八),清代,长69厘米,宽36厘米,高22.3厘米。此桌为长方形,平面束腰,四足弯弓内敛。通体髹黑漆,露出红漆线五道,周身为剔犀云纹。桌面及腰部间饰卷草纹,中间饰如意云头纹。漆层中搀入的若隐若现的精灵般红色线条,在黑黝黝的底色漆中游走,真有一种宛若昙花一现般的动人之处。此桌剔工豪放自然,纹饰大气酣畅,刀法流畅,漆质光润,为难得之作。

剔犀云龙碗(图九),清代,直径21.2厘米,高10厘米。此碗为银胎,深腹。通体髹黑红相间漆,外刻如意云纹。器底断纹均匀,器足对称规矩。凡漆器之中剔犀最具沉静之美,纹式虽比较单一,但由于其翻转连续的图案,流 畅的刀功,即使单纯的图案也能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纹饰细腻、色调和谐的螺钿漆器

螺钿是用贝壳作材料,裁切成薄片,镶嵌于漆器表面的。由于所裁切的贝壳厚度不同,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厚螺钿,因其壳片较厚,而称之为“硬螺钿”;薄螺锢又称“软螺钿”,其薄如纸,是贝壳经过加工处理,剥离成色彩光泽的薄片,按所设计的图案,裁切成不同的形状粘到漆器上。

螺钿漆器早在西周时期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螺钿髹饰技法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作为铜镜背面的装饰,大放异彩。唐现用较厚的螺钿片镶嵌于漆器表面,元明清时期有厚与薄两种螺钿漆器。厚螺钿器与薄螺钿器流行于明清两代,厚螺钿多见于大件家具,薄螺钿比厚螺钿有较大的发展,纤巧精工,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清螺钿八宝葵花式攒盒(图十).清代,直径39.5厘米,高8.3厘米。此盒为木胎,呈葵瓣形,子母扣接。通体髹黑光漆,盒盖内髹红漆。盖面图案均是将贝壳片经过加工处理后,镶嵌粘贴于器物表面,经打磨而成。盖面正中嵌“吉庆有余”图案。四周缠枝莲分承、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八件佛家宝器。盖缘环以灵芝云纹修饰边框。立墙嵌缠枝莲纹。攒盒内置九盘,正中盘内嵌“五福捧寿”图案,周环八盘内各嵌葫芦、温凉扇、横笛、鱼鼓筒、本笊篱、阴阳剑、花篮、七洞箫,寓“八仙庆寿”之意。贝壳呈黄、赤、白等莹光变化,各色之间相互交相辉映,与黑漆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洋溢着吉祥、福贵的气氛。

这种以物寓意的吉祥图案在清代极为流行,吉祥图案的综合运用,使整个画面意韵自足,赋予图案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更加成熟丰满。

清螺钿山水人物插屏(图十一),清代,高30.4厘米,宽12.6厘米,厚0.4厘米。此插屏为竹木质。屏风与架均为螺钿工艺制作。屏心分为正背两面,正面镶嵌云山楼阁山水人物等自然景色;背面镶嵌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南北相过殊不远,暮潮从去早潮来。”下部圆形内框嵌花草纹饰。此插屏通过作画题诗的完美结合,将人们对春天挥之不去的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

座屏主要流行于明清两代,它的种类丰富,造型多样。大者高3米有余,一般设在室内当门之处;而小的只有20厘米,通常置于桌案之上,用来遮挡砚池,使得墨汁不易被风吹干,所以也叫砚屏。座屏一般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套环板和抱鼓墩组成,屏心分为正背两面,正面多以木雕、石雕、牙雕镶嵌,内容多为山水、人物和风景等;背面一般镶嵌诗句或者是素板。座屏集诗情画意于一身,装饰手法繁复,画面华丽多变,线条和谐流畅,成为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受到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的喜爱。

雅致凝重、细腻温润的填漆漆器

填漆即填彩漆。其制作方法是在漆器上阴刻花纹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纹,干后磨平,因而其表面是光滑的。填漆与雕漆不同,它不用加金的方法勾纹理。

明填漆菱花形几(图十二),明代,长43.9厘米,宽28.9厘米,高17.3厘米。此几为木胎。通体髹朱漆作地,填彩漆细钩纹饰。几面正中雕一持杖的老翁,其神态安详,前有一童持琴侧身回首凝视,二者均立于小桥之上,人物刻画如生。河中泛有渔舟,河对岸山上有一亭。桌面边缘均饰回字纹。桌腿呈大s形,腿端外翻,均刻有缠枝牡丹。此器形制精巧,漆色温润,雕工细密,为明代填漆之佳作。

灿如锦绣、富丽堂皇的雕填漆器

雕填漆器,数量之多仅次于剔红漆器。其做法是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纹,然后沿着花纹轮廓勾划出阴文线,并细勾出花纹上的纹理,在线内填金。明清时期的雕填器,有的花纹是刻后填色漆而成,有的花纹是用彩漆画成的,也有一器之上填、描兼用。《髹饰录》根据二者不同的做法,分为“戗金细钩填漆”和“戗金细钩描漆”。

清代填漆戗金云龙菊瓣盒(图十三),清代,直径45.8厘米,高19厘米。此盒为木胎,呈菊瓣形。通体髹朱漆作地。盒盖中心绘一飞龙,周围环绕八条小龙,盖面的边缘环以回字纹;每一菊瓣形立墙内又绘一条小龙,间饰如意形云纹及火焰纹。盒面下方绘有16组山、海、蝙蝠的图案,意思是“仙山福海”,寓意吉祥如意。空间布满如意形朵云。每条龙均呈戏珠状,赤青龙为五爪,龙身作双s形游走势,与之相对应的盒底立墙饰寿山福海和如意状朵云。这件果盒漆面光滑明净,刀法刚劲挺秀,戗金技术极为熟练,游龙细鳞卷尾,点缀骨朵云,把幻想的龙刻画成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灵和帝王天子的化身,表达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漆器的戗金工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针刻。其作法是用特别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填漆后再填金,银粉。填金的称之为戗金,填银的称之为戗银。明清时期戗金工艺已非常成熟,此件填漆戗金云龙菊瓣盒的填漆戗金技巧,各显清代漆器工艺的高超水平。雍容华贵、威严显赫的描金漆器

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其制作方法是在退光漆地上用朱漆或黑漆画花纹,待干后,在花纹上打金胶,然后将金贴上去。以黑漆作地的最常见,朱漆地次之,其他漆地的较少见。

清黑漆描金攒盒(图十四),清代,直径38.8厘米,高11.4厘米。此盒为木胎,呈八瓣葵花形,子母口扣接,底有垂云四足。通体髹黑漆作地。盖面呈葵形,起窄边郭,嵌9个内绘蕃莲团花开光玻璃图饰;正中为菱花形,边饰描金八蝠;余为圆形,间饰描金勾莲纹,运笔细腻。盒内饰描金花卉小盘9个,正中为圆形,余为葵子形。上下器壁饰描金花卉图案,金色深浅不一,线条粗细相宜,构图工致繁复,整体呈现出金碧辉煌之意。

漆是天然的,滴漆入土,千年不腐;漆器是中国的,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集漆艺发展之大成的明清漆器,以其作品题材的丰富性,工艺技法的复合性,纹饰、色彩的多样性,从一个时代断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漆艺文化无穷魅力。透过一件件精美的漆器,任思绪流连于漆艺发展的流程,赏鉴漆艺的流变之美、亲合之美、肌理之美、坚牢之美、气韵之美,岂能不感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这也恰恰是旅顺博物馆推出明清漆器精品展的展陈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