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金融业进行系统分析,以了解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的优势、弱势所在,指出其提升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业;竞争力;swot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河南省作为重点工作省区之一,地方政府应积极利用其金融业竞争力的优势、扭转弱势,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的优势

(一)市场优势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有1亿人口,在欧美等国家,其大小如同一个国家,2011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居全国第6,比上年增长11.6%左右,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很多金融机构很看重这个资源,重视河南这个经济体。“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河南经济总量有望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从河南所处发展阶段来看,投资仍然是“十二五”时期河南发展的重大拉动力量,全省金融市场规模加速扩张、金融业高速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

(二)区位优势

河南省特别是郑州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全国交通枢纽和商流、物流、人流中心之一,是承接东部、辐射中西部的重要平台,金融辐射能力强,通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发展,未来有可能形成在较大范围内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三)承接优势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外部环境趋紧和内部成本压力增大的双重作用下,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企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河南省具备较强的承接能力和基础,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实体经济的转移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需求的转移,为全省金融业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潜力优势

2010,我省金融机构存贷比68.5%,比2009年下降了1.8%,利用本地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见表1)。同时,河南省2010年末城镇化率仅为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8个百分点1,“十二五”末,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要接近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据测算将达到48%左右,净增城镇人口1000万左右,这都将形成金融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为金融市场规模扩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

表1 河南省2009、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年份 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亿元) 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亿元) 存贷比

2009 13437.43 19175.06 70.3%

2010 15871.32 23148.83 68.5%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2011年统计年鉴。

二、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的弱势

(一)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2010年,河南省GDP达到23092.36亿元,居全国第五,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02%,而全国平均水平超过5%;2010年河南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5871.32,占全国的3.11%,低于GDP在全国的比重5.8%(见表2)。我省金融业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相比,与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相比,金融业发展仍显滞后。

表2 2010年河南省GDP、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全国情况对比

指标 GDP

(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

(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亿元)

河南 23092.36 697.68 3.02% 15871.32

全国 3979832 - >5% 509226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年报。

(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于信贷市场发展

河南省资本市场发展水平整体上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我省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全国的2.45%,累计筹集资金只占全国的1.75%,而我省GDP总量占全国的5.8%,我省资本市场的地位与经济总量的地位不相称。我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多样化融资渠道,缺乏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支持,缺少丰富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于信贷市场发展将导致不能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和金融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

一般来说,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凭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3。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9月底,河南省中小企业单位数38.3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据统计,河南省有79.1%的中小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紧张,86%的企业承认融资存在困难,这些都跟我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紧密相关。

(四)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于中央驻豫机构发展

从表2可以看到,至2010年,河南省共有17家城市商业银行、143家农村合作机构和19农村新型机构等地方金融机构。这些地方性金融机构拥有营业网点5896个,占河南省全部金融机构个数的50.7%,其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其整体实力较弱,表现为地方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25.94%,这些金融机构2010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872.71亿元和4121.43亿元,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的25.36%和25.96%(见表3),而且至今我省还没有一家本省品牌的商业银行。因此,整体而言,河南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

表3 2010年末河南省地方性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对比

年末存款余额(亿元) 年末贷款余额(亿元)

地方性金融机构 5872.71 4121.43

全部金融机构 23148.83 15871.32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这四方面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潜在优势充分发挥以及提升金融业竞争力的瓶颈。

三、提升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面临的机遇

(一)全球经济变动背景下的产业转移机遇

产业转移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从国际形势看,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势必再次推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现在的转移“主动式”的比较多,有转移意向的大部分企业既考虑生产要素,更考虑战略发展,而且这部分企业大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大产业、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实现中部崛起,将发挥更大的牵动作用。河南省的经济力、开放度、经济环境、交通便利度、金融基本设施等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产权交易等各种金融业务,功能较为完备,运行比较稳健。我省应积极利用已有的承接、区位等优势,抓住此次金融产业转移的机遇,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我省金融业竞争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部崛起。

(二)国内市场新发展背景下的市场机遇

2009年以来,河南全面落实国家和本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2010年,国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依然保持宽松,政府投资需求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河南中原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经济带动力的持续增强使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河南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将是主要的基础优势,促使金融业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上升期。经济的企稳向好必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旺盛的资金需求,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的金融共建机遇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河南经济社会及金融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河南省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打造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河南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构建中原经济区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重大项目,努力把金融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抢占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河南省金融产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发展期,面临由传统金融到现代金融、由封闭金融向开放金融的转变,健康发展的主基调已经形成,正步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四、提升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信贷紧张,风险加重,贷款投放需注重结构调整

2011年银行贷款规模收缩,加之贷存比考核的压力,河南省各地普遍出现了信贷紧张的局面,这在小企业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贷款规模有限的前提下,银行业纷纷加大了对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但由于缺乏抵押物、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管理难度大等多方面原因,从银行角度来看,小企业业务的成本确实相对较高。现在一些银行在基准利率上提升了10%到30%,很多企业存在着贷款成本过高的情况。此外,连续几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贷款投放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增长环境,但贷款的大量投放会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存贷比较高,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背后呈现的是信贷风险加重。信贷结构能否进一步优化成为提升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带来竞争与压力

随着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河南省优惠鼓励性政策的陆续出台,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来豫发展。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在资金规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处于劣势。河南金融市场的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提升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信誉度。中资金融机构需经受世界经济大潮的锻炼和考验后方能成长壮大起来。

(三)受金融危机冲击,金融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第一波的负面因素正逐渐消退,但未来全球金融系统依然脆弱,金融市场系统性复苏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也会根据国内经济运行状况及时进行调整,这同时也增加了金融业风险的不确定性。由于国内金融业具有新兴转轨的特点,各种经济体制并存,经济成份复杂,金融业的发展会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高低起伏,上下波动的周期性变化,而国家的经济政策也相应地不断在收缩和放开之间进行调整。宏观政策的调整,会使部分产业受到冲击从而倒闭或陷入经营困境,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甚至破产清算,给银行业增加了自身不可抗拒的风险。同时,投资者将面临着货币收紧措施不断“升级”对资本市场的打击。而这种打击与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一起,可能使资本市场的动荡幅度显著加大,投资风险也开始明显增加。

(四)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信贷,金融业风险监测和管理压力增大

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信贷的活动表现在:第一,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治压力或市场准入等各种“花样翻新”的优惠政策诱使所辖区域内的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实体单位向政府倡导的政绩项目或者其他公共设施出资,上级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诱饵”,鼓励下级政府或单位利用各种方法集资来完成某项工程;第二,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索要政策,发展辖区内的地方性银行机构,将其变为自己发展地方经济的“提款机”,为地方政府选定的项目和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兼并其他陷入困境的城市信用社、向处于困境的企业提供贷款、垫付地方政府债务等。由于地方政府背景贷款游离于财政体系和公共监督之外,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金融机构难以完全掌握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总量。尽管当前信贷资产质量问题不太明显,但伴随还款期的陆续到来,未来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五、提升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的对策

当前,我省应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充分发挥我省区位、市场、承接的比较优势,以完善金融体系、扩大融资规模为目标,以发展多元融资、优化融资结构为导向,以深化金融改革、做强金融主体为动力,以引进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招商为抓手,以加强考核评价、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着力增强金融业的集聚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提供金融支撑服务。

(一)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之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历史机遇,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产业主体,加快完善金融体系

第一,中原经济区正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正是需要资金扶持的时候,我省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不断完善银行信贷、企业债券、股票等多种融资渠道。

第二,通过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产业主体,完善河南金融产业布局。如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培育小额信贷组织、组建本省银行或金融集团等,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完善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第三,发挥信托、证券、保险等多种平台的作用,积极推动其在我省省辖市、县(市、区)和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拓展业务。

第四,积极支持设立或引进基金公司、外资证券类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完善现有金融体系。

(二)结合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中原经济区项目建设的优势,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第一,加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中原经济区的金融营业网点建设,增加ATM、POS机、转账电话等电子机具的投放量,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第二,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主要是长短期贷款、差额承兑汇票、贸易融资、信用证、上市顾问以及并购贷款、融资租赁和结构性融资等复杂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以此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加强此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第三,加大金融机构对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中原经济区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优化贷款品种。比如探索银团贷款的模式,扩大有效抵质押物范围,筛选中小企业行业协会贷款、“农信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3―5个典型的信贷产品进行推广。

第四,设立中原产业投资基金。河南省在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把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支撑之一,未来战略新兴产业、支撑产业、基础产业的发展资金需求巨大,建议在河南设立中原产业投资基金。

(三)发展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提高河南省金融业的辐射力

第一,深化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谋划整合省农村信用联社金融资源,建立中原农村商业银行。

第二,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步伐。首先,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支行,使更多城市商业银行获得跨区域经营的资格;其次,加快推进我省银行机构重组上市步伐,支持郑州银行、洛阳银行等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争取尽快达到上市条件;然后,研究组建具有河南品牌、机构逐步延伸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三,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加强与澳洲联邦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台湾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哈尔滨银行、广州农商行、成都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在我省再组建更多的村镇银行,支持河南金融业走出一条本土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第四,结合我省农牧业发展和农产品交易的现状,组建中原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生猪、大枣、玉米、山药进行中远期交易,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市场调控、套期保值的作用,使之成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势互补、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注释:

①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6.66亿人 城镇化率达49.68%,.

②2010年全国GDP增长10.3%,.

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年报。

参考文献:

[1]王仁祥,孙亚超.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45-48.

[2]谢太峰,朱璐.中国主要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2010,(2):12-14.

[3]李雅丽.河南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

130-136.

[4]周小全.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思考[OL].

作者简介:吴俊红(1982—),女,河南许昌人,经济学硕士,许昌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WT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