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学生心理弹性评估及有效干预途径分析刘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学生心理弹性评估及有效干预途径分析刘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倦怠、挫折等问题,无论是调节能力、认知水平,还是应对行为,均会对其情绪状态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本文从心理弹性角度,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对大学生心理弹性评估及干预途径进行了分析,着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弹性;评估;干预

所谓的“心理弹性”,是个人在受到压力,或面对困难时,自觉表现出的优秀的个人特征,并在其内心和外部环境间发挥调节等作用。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对于更深刻地认识和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高校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分析

总体而言,虽然高校学生心理弹性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低,高低得分间差异较大,这表明我国高校学生所得到的保护资源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一方面体现在性别方面,通常男生较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更高一些。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男权社会的影响,男性在各领域均处于主导性地位,使其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另一方面,体现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通常独生子女的心理弹性水平较非独生子女得分更高。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获得了相对更多的物质、情感、资源支持;家庭所在地也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弹性存在影响,城镇学生较农村学生具有更高的得分,这同教育条件、资源的差异性密切相关;对于高校专业、年级等方面而言,心理弹性并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心理弹性形成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因此,同社会、家庭环境关系更密切,专业、年级则与此并无太大关系,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弹性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

二、高校学生心理弹性评估方法

当前,对于心理弹性还缺乏一个有效的操作性定义,由于理解角度不同,对于心理弹性的评估还缺乏一个统一化的标准。不同学者对心理弹性的评估分别给予了不同的理解,所得评估结果也不尽相同。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时,应针对具体情况,慎重选择心理弹性量表。

1)有学者认为心理弹性属于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可通过这些较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加以评估。台湾萧文教授认为,可以利用如下7个因子,对心理弹性进行评估:一是对事件具有幽默感,并能从多个角度观察;二是即使遭遇挫折仍能将自我同情境适当分离;三是具有自我认同感,拥有自我控制环境的能力;四是对于未来生活及自我具有明确的目标及导向;五是拥有挑战压力或不良环境的能力;六是拥有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七是不过分强调个人挫折及无力感。这几方面分别从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自主能力、未来目标、乐观、信任他人、不断进取等方面加以说明。因此,可以用来评估高校学生的心理弹性。

2)有学者将心理弹性分为四方面,即自控性、乐观性、灵活性与挑战性,分别从控制及管理情绪、激发意志、认知期望的导向等方面,对学生心理弹性成分进行剖析,并编制了相应的心理弹性量表。

3)国外针对心理弹性的评估已有一些成型的量表。如Jack Block所编制的自我弹性量表,用以对心理弹性特质进行测量。Biscoe等分别编制了与儿童、青少年、成人相适应的心理弹性量表,但由于其选取样本的局限性,导致其应用受限。Conno、Davidson所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得到了广泛应用,该量表主要涉及消极情绪的忍受能力、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控制及精神影响等因素。Sandra Prince所编制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意在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将其建构于心理弹性测量中,将其视为个体内部力量,分别从掌控感、情绪反应、关系感等方面出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不仅适用于个体测量,还适用于群体测量。

三、高校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途径

在已存在的干预心理弹性的方案中,有些是通过提高个体能力,有些是通过提高外在保护水平,但这些方案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当前,应用较多的心理弹性训练计划是Stemberg等提出的“另一个3R”方案,培养高校学生逐步学会推理、责任及心理弹性,这正是一个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型,其更关注个人同环境间的互动及个体对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其模式图见图1。

此外,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认识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高校学生心理干预中来。团体心理辅导,指的是在团体情况下,利用团体力量及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方式,利用团体人际相互间的交互作用,促使学生通过交往、观察、学习及体验,正确认识、探讨、接纳、调整及改善自我与他人间的关系,从中树立新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以进一步发展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当前,高校学生群体对于心理弹性培训的需求很大,仅仅依靠心理教师很难满足上千名学生的需求。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不仅高效,还省时、省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及号召力,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学生需求量大等问题。因此,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具体而言,高校应以认知行为作为指导,借助于团体心理辅导,制定一套同高校学生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心理弹性培训实施方案,如针对人际交往、抑郁、职业规划等,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内容,如针对完美主义等各类心理障碍的小组辅导,并通过实践逐步完善和修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加以应用,逐步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弹性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心理弹性直接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弹性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二者紧密相连。当高校学生心理弹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时,我们应当关注少数心理弹性较低的学生。此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把低心理弹性水平学生作为重点教育对象,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参考文献

[1]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初性量表与Corner-Devisor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学,2012(05):441-448.

[2]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11(08): 9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