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牢笼,难以挣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牢笼,难以挣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廊桥遗梦》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描写中年人婚外情的小说,结局是女主人公选择了家庭,放弃了爱情,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赞扬。笔者认为弗朗西丝卡此举是违背了自我内心欲求,主动地受压抑。文章分析了弗朗西丝卡受压抑的原因即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年妇女的特殊心理和社会历史传统三方面促成。

[关键词]《廊桥遗梦》 受压抑 女性

美国著名作家兼摄影师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1992年出版的短篇名著《廊桥遗梦》(原名《麦迪逊县的桥》)只有八万余字,但问世后在文学和社会等领域引起轰动,高居美国各大报刊畅销书榜之冠,销售量超过千万册,并于1995年由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搬上银幕。影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并由其作为男主角、梅里尔・斯特里普饰演女主角。由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后,同样引起相当大的轰动,倾倒了全世界亿万观众。为什么销售《廊桥遗梦》能如此畅销?为什么影片《廊桥遗梦》会催人泪下格外受青睐?笔者认为是故事情节的自然合理使然。为什么说是自然合理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故事情节内容――单身汉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因为要拍摄一座古老的“上有顶盖”的廊桥,在依阿华州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乡村有缘遇见了有夫农妇弗朗西丝卡・约翰逊,他们两人一见如故,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牵制,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相处,互相撞击出眩目的心灵火花,共沐爱河,达到灵肉一致的完美结合,互相都觉得灵魂上找到了永恒的归宿。但两人由于社会的、家庭的、道德的、责任的、义务的理性压力而不得不分离,但刻骨铭心的思恋萦绕在两人心头达二十年之久,按照罗伯特的遗嘱,人们将他的骨灰撒在廊桥畔,以便他能永远陪在弗朗西丝卡左右。而当弗朗西丝卡即将离开人世时,也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桥周围,以便能时刻陪伴在她所爱的男人罗伯特身边。

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不足两百页的篇幅,它真是因为悲剧爱情故事本身吸引了人们吗?前面提到自然合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在于小说给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美国人们带来理性的反省与思考,我们知道,美国的六十年代是一个性解放的年代,七、八十年代是一个自我的年代,九十年代是一个现代文明高度发展、一切以金钱为价值判断标准的物欲横流的年代。在一个性泛滥、艾滋病蔓延,离婚率骤增、金钱就是一切的大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此已经厌腻,更加向往圣洁,渴望人间真情,寻觅灵魂的归宿,走向传统,回归家庭,回归自然本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廊桥遗梦》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精神需求,人们从弗朗西丝卡身上看到了榜样。正是弗朗西丝卡重家庭、重责任,理智地留下而没有跟罗伯特云游四海这一点,让广大读者观众为这一悲剧结局潸然泪下,同时又很能满足读者在精神上的渴求。

《廊桥遗梦》这一影片笔者看过数次,始终觉得有些许缺憾,尽管笔者也赞同对家庭要承担起责任,但作为女性,我始终感觉到主人公弗朗西丝卡被动地压抑自己,因此,笔者试图探讨弗朗西丝卡受压抑的原因。

一、文化环境

从小说中罗伯特驱车来到麦迪逊县找廊桥而迷路可知,这是一个较偏僻的地方。当罗伯特向弗朗西丝卡问路时,弗朗西丝卡回答以后还有令人吃惊的举动――要给罗伯特带路。她连自己都感到吃惊,因为“在二十年的封闭生活中,长期遵循乡村文化所要求的克制、含蓄、不苟言笑的行为的弗朗西丝卡……”[1]当罗伯特问弗朗西丝卡对依阿华的感觉怎样时,弗朗西丝卡的回答同样也让我们了解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我应该说:‘很好。很宁静。这里的人的确善良。’这些大部分都是真的。这里是很宁静,当地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很善良。我们都互相帮助。如果有人病了,受伤了,邻居就会进来帮着拣玉米,收割燕麦,或是做任何需要做的事。在镇上,你可以不锁车,随便让孩子到处跑,也不必担心。这里的人有许多优点,我敬重他们的品质。”[2]由此可知麦迪逊县的乡村氛围是务实而封闭的,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乐于助人,但由于比较保守,这里的“男女双方在巧妙地互相应付中继续过着同床异梦的生活。与此同时女人们在麦迪逊县的漫漫长夜只有面壁叹息。”[3]人们对男女风情之事闲言碎语表现出僵化保守的一面,从弗朗西丝卡面对罗伯特发自肺腑邀约她一同离开时的回答可以看出――“单单是我的出走,我的身体离开这里就会使理查德受不了。单是这件事就会毁了他。除此之外,更坏的是他得从此在当地人的闲言碎语中度过余生:那人就是理查德・约翰逊,他那意大利小媳妇几年前跟一个长头发的照相的跑了。理查德必须忍受这种痛苦,而孩子们就要听整个温特塞特在背后叽叽喳喳,他们在这里住多久就得听多久。他们也会感到痛苦,他们会为此而恨我。”[4]当弗朗西丝卡去世后,其儿女迈可和卡洛琳把母亲的事情告诉作者时也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因为“迈可和卡洛琳承认,把故事讲出来很可能引起一些粗俗的闲言碎语,并且使理查德与弗朗西丝卡・约翰逊夫妇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遭到无情的贬低。”[5]可以想象,麦迪逊县是一个保守传统的地方。对于有情感上的自由天性和情爱上的美满幸福以及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之美好梦想和殷切期望的弗朗西丝卡却又无可奈何,她与罗伯特的相遇及留宿就怕被人撞见遭人议论,所以特别小心在意,直到最后没有抛夫弃子无不是因为当地的文化环境保守传统甚至落后促成了弗朗西丝卡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拉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曾这样界定欲望,“欲望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或其他生理性的欲望,而是所有欲望和需要――从食欲、到审美需要和伦理需求――的渊源和本体。”[6]《廊桥遗梦》中弗朗西丝卡就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在欲望的海洋中经受煎熬。

二、中年女性特殊心理促成

从古到今社会传统赋予女人的命运即让她步入婚姻,婚姻是女人与社会较好结合的惟一手段。因此,很多女人都把婚姻当成了她们的救命稻草,把丈夫当作她们的靠山,或多或少都希望能从婚姻中获得一点实惠。如弗朗西丝卡曾经和一位大学艺术系教授有过一段浪漫的恋情,后来因为传统观念较深的父母不赞成而结束。“她在黑头发上系着红缎带,恋恋不舍自己的梦。但是没有海员上岸来找她,也没有声音从窗下街头传进来。严酷的现实迫使她认识到自己的选择有限。理查德提供了另一种合理的选择:待她好,还有充满美妙希望的美国。”[7]看起来似乎是理查德能使弗朗西丝卡圆梦,但其实她嫁给理查德是因为更现实的情况驱使着――“我一九四六年到这里时温特塞特正找不到教师。我嫁给了当地人而且这是个退伍军人,这使我能被接受。于是我就得了一张教师执照,在中学里教了几年英文。”[8]无疑,弗朗西丝卡出于一丝功利心理而走向与理查德的婚姻。不管婚前有多么浪漫的梦 想,选择了婚姻就不得不面对婚后的现实,变得实际,而那美好的梦想也只能暂时被现实抛弃。经历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步入中年后,儿女慢慢长大,丈夫忙于事业,妇女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子、过着温饱的生活,也获得令人尊敬的地位,拥有的是稳定、富足而高尚的生活。但同时,倍感寂寞,特别是像没有工作的弗朗西丝卡。如果这时,吹来激情凉风,寂寞的家庭妇女就会不顾一切地激情投入。但激情过后又会向往平静,渴望安定。所以,婚外恋情给妇女带来了激情,也带来了心灵上的动荡,但由于中年妇女特殊的心理需求,她们往往在激情过后,经过艰难挣扎,大多能理性地选择平静的家庭生活,因为她们已失去了折腾的勇气,对婚姻家庭充满了忧患的心理。

三、社会与历史传统

自古希腊文化史中记载了尊重妇女和歧视妇女这两种思想传统延续至今,人们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赫西奥德叙述的女性邪恶的深化――第一个女人潘多拉的故事,在西方社会以不同的形式不断再版,从《圣经》中夏娃的堕落到民间传说的女巫传统,视女性为“红颜祸水”的主题不断被重复。亚里士多德的妇女观在西方历史中产生回响,其歧视妇女的思想被许多神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宣扬:“你们作为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有是教会全体的教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9]中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强调:“女人天生是受男人统治的,因为男人在明察道理方面占优势。”[10]就连主张“天赋人权”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把妇女看作低于男性的二等公民。总之,传统以来,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非常低下,女性形象受到歧视、歪曲。尽管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可以不必再依靠男人了,但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依旧不同程度地使女人把自己阻挠和禁锢起来,男权主义的统治与奴役导致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与泯灭。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里,女人被看作是延续男人生命的具有生殖功能的器具,“女人成为交际中的示意符号”。[11]“她们不仅受到以父母和老师那里直接接受到的教育的限制,而且也受到她们所读的那些书的限制,受到传统的妇女形象的限制。”[12]我们可以从影片《廊桥遗梦》中看到弗朗西丝卡在家中的角色就是相似于一个有着做不完的家务活的女佣。正是这种单调、繁杂的家务劳动剥夺了她的创造力,使她变得更加依附丈夫依附家庭,而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激情搅乱家庭生活的平静,只有接受现状,不去破坏,更加眷顾家庭。因为这毕竟是她二十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是她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自己的不独立让弗朗西丝卡感到前路茫茫,宁愿原地踏步,宁愿相信以契约维系的情感比以情感维系的契约牢靠些。

电影的结局要想让观众个人和社会都感到满意,让二者完美结合,就需要精心设计。可以说,《廊桥遗梦》的结局让大多数观众个人和社会基本上感到满意的,但我们知道,电影不存在单一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读解,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读解角度。作为读者观众,应该从盲目的电影消费者变为积极的本文意义的生产者和阐释者。基于此,笔者不追随大流盛赞弗朗西丝卡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了家庭的完整,而是从文化环境、中年妇女的特殊心理、社会历史传统三方面来分析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必定是选择家庭和责任、选择受压抑的。看到影片中弗朗西丝卡坐在丈夫的车里满脸泪水手抓车门的扶柄一副欲挣脱汽车的牢笼不能的痛苦矛盾的难受模样,笔者真想为她打开车门,让她追寻自己的梦想而去。大雨中,罗伯特一人离去,不禁给笔者留下遗憾心理。正是弗朗西丝卡所处的文化环境、她作为中年妇女特殊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历史传统造就了女主人公受压抑的处境,笔者无限感受到:只有在上古时代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地在人类生物圈中,自由、自在、自足地生存。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憧憬一种男女两性关系的乌托邦情境、两性和谐的诗意时代早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