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海鸥》中的麦德维坚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海鸥》中的麦德维坚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将围绕《海鸥》一剧中小人物麦德维坚科的角色塑造来展开探讨,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来谈一谈如何将小人物形象进行准确、生动、完整的演绎,将配角的作用发挥于舞台之上。

关键词:《海鸥》;角色台词;形体塑造

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22-02

2010年夏天,我十分有幸通过甄选参加到俄国伟大戏剧家契诃夫的四幕戏剧《海鸥》的排演中,同时也是《纪念契诃夫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出剧目。我所饰演的角色就是小学教员——麦德维坚科。这个角色粗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性格可以挖掘,更看不出他在全剧中有什么作用。然而,我相信伟大的契诃夫笔下没有多余的人物,所以,当扮演配角的任务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演员迎接了挑战。通过反复读剧本,细细体会、比较,一次又一次的排演,我完成了这个角色,塑造出了一个与以往演出版本不同的麦德维坚科。本篇文章就是结合自己在话剧《海鸥》中的一些创作经历和体会,来谈一谈如何将众人眼中可怜、卑微,似乎是“盲点”的人物,通过自己的表演塑造成演出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一、定位“正常人”

这个人物在剧中有什么作用呢?契诃夫为什么写这个人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了对于剧本的分析。我从人物关系入手,逐渐达到了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一)人物作用

从人物作用着眼,我发现了麦德维坚科的特别之处:他是剧中唯一的一个总是在计算着工资和日常生活的人,他生活在世俗层面;而其他的人全都是仅仅谈论着艺术和爱情,生活在风雅境界,讲求高雅的调子。只有麦德维坚科不是,他是人群中的一个不协和音。

发现了这种不同,我不禁想:契诃夫标明《海鸥》是讽刺喜剧,他到底要讽刺谁?难道是要讽刺算计金钱和日常生活的可怜的小学教员麦德维坚科吗?写这么一部戏来讽刺一个小学教员,这讲不通。于是,我逐渐扫除掉很容易本能地发生的对于该剧中主要人物们的认同感,发现他们才是契诃夫要讽刺的对象。

(二)人物形象

除了具备小知识分子固有的形象之外,在他的身上,还有着一种忍耐,别人对他的熟视无睹,他却能自己“消化”,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他同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在生活方面,麦德维坚科被现实生活所困扰,他靠着少的可怜的工资,依然去努力照顾弟弟和妹妹,养活家里人,所以他是善良的。在感情上,麦德维坚科深爱着玛莎,他会每天来回跑十二里路来看她,尽管看到的总是玛莎冷漠的神态。即便是结婚后,他对已成为自己妻子的马莎仍旧是唯唯诺诺,在岳父岳母面前低声下气,甚至眼瞅着马莎不顾自己幼小的孩子而去服侍特里勃列夫的起居,也不敢吭气,以最大的限度包容着自己的妻子。

那么,通过剧本的这种分析,起初对角色理解上的“盲点”,或者说是无从着手的模糊状态渐渐开始变的明朗了,我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角色的台词、角色的行动,使之成为清晰可见的“亮点”。

二、角色台词分析:挖掘人物心理

人物的台词必须在规定情景下进行,在把握时代、地域、人文环境的的前提下,非常具体的对生活语言形式再现,从而揭示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第一幕第六场戏,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一个人有理由把精神和物质分开......(向特里果林,热切地)你知道,恐怕应当创作一个描写我们小学教员生活的剧本,把它演一演,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

众人对他的这句谈话没做出回应。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就角色而言,他是符合人物的性格,更符合其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麦德维坚科不想被众人边缘化,他的价值没有破灭,他需要有所表达。处理这段台词,“没有一个人有理由把精神和物质分开……”我在众人的争执声中,换一个略高的调值将台词抛出,站在人物的角度,极力去引起别人的注意,对特里果林说道“应当创作一个描写我们小学教员生活的剧本,把他演一演,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的时候,语气上再做一种变化,调值语气需要变得热切,有一种盼望、期待的神情。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特里波列夫的戏剧创作是一种幻想、不切实际的,而将“小学教员”生活反映在舞台上,对他来说,是自己的生活,也是切实可行的。麦德维坚科的“意气风发”与众人对他的“漠不关心”就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人物形象,所以说,人物台词的分析、处理,对塑造人物心理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形体塑造:设计合理的舞台行动完善人物形象

舞台行动是指在规定情境中,人物按着角色的逻辑,执行角色有目的,有意识,有特殊方式的行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舞台上需要动作。这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艺术基础。既然舞台行动是戏剧艺术,演员的艺术的基础,那么只有通过舞台行动才能够创造人物形象,才能够较好的完成演员的二度创作。”

如何将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恰如其分的融合呢?我们来看麦德维坚科的最后一次告别:

第四幕戏中,众人围坐一起打牌,玛莎见到麦德维坚科在她身边还没走,央求她父亲给她丈夫一匹马让他回去。但是却被父亲呵斥住了。此时的麦德维坚科心里是极度无奈的,所以,我在处理时,为了不让父亲继续呵斥玛莎,提出自己走回去,“算了,玛莎,我自己走回去,也不过就十二里路……”波琳娜此时接了一句“在这样的天气里走啊……”我听到此话,立刻走到波琳娜的身边,认为她能够理解我。但是她一句“先生太太们,请来吧,打牌……”让他的一丝希望再度破灭了。此时,麦德维坚科只能告别离去。于是我把这次的告别处理得使人觉得心酸一些,先走到波琳娜身边,再走回玛莎身边伸手告别,他们的眼中依旧没有麦德维坚科的存在,于是,我慢慢撤回到舞台中间,说道“也不过就十二里路,再见吧,诸位”众人叫牌的声音与此时的麦德维坚科形成鲜明对比,麦德维坚科心有不甘说道:“要不是为了那个可怜的孩子,我谁也不会麻烦的”,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向大家鞠躬。“再见……”像被人抓住错处似的走到下场门口,此时,麦德维坚科还是觉得别人会理睬他的,于是我的处理是:走到门前的三个台阶时,先左脚迈上一个台阶,右转身看向其他人,在这里有一个形体上的定格,这种定格不同于说台词时的停顿,而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一种艺术境界。相比他们打牌的热闹、叫牌的声音,此时的麦德维坚科心里彻底冰凉了,开门离去。所以,这样舞台行动的处理,势必会给观众带去一丝思考:玛莎苦恋着特里波列夫,她以自虐的方式嫁给一个她根本不爱的麦德维坚科,即便是结婚后,麦德维坚科对已经成为自己妻子的马莎依旧是唯唯诺诺,在岳父沙姆拉耶夫和岳母波琳娜面前低声下气,甚至眼看着玛莎不顾自己幼小的孩子而去服侍特里波列夫的起居,他也不吭气,他娶了她的身却没有娶回她的心。从而,麦德维坚科这个小人物形象得到了同情,在观众的脑海中变得清晰而完整。

综上所述,通过对麦德维坚科这一角色的塑造和把握,使我认识到,演好一个配角,需要自己在创作中发现并给予人物新的心理内涵。合理的剧本人物分析、角色台词的挖掘、设计合理的舞台行动,塑造出观众认可的人物形象,依然需要我自己去努力实践,因为戏不在大小,人物不在主次,只要演好了,演活了,演真了,同样散发光彩。

参考文献:

[1]马卫红.现代语境下的契诃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的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刘研.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4]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5][俄]契诃夫.海鸥.联经出版公司,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