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出发,结合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精神,阐述了转变观念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改革;药用基础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4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大部分没有摆脱“本科压缩型”和“中专放大型”的束缚,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高职的课程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不但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而且包括素质教育体系,使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成一体。

一、高职教育课程现况

1.课程设置不适应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对社会需求、市场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我国的高职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中专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专业计划中的课程缺乏自身特色。现行的课程有的是对中专课程简单修改后的挪用,有的是对本科课程的模仿和照搬。有的是把原来中专的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在专业计划中,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课程相对甚少,与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脱节,难免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的技术型人才的现象。

2.教材的内容陈旧

教材是传播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是否能及时更新,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选定教材以后,教师的备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的处理、加工和再创造。

3.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其业务发展具有导向性。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局限在情况和学年总课时量的完成上。教师的练功比武大赛也大多选择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比赛、粉笔字比赛、普通话比赛、教案和课件比赛。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的比赛受到忽视。

另外,高职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师有过深人生产第一线的经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教授的内容与实际生产情况和工作过程脱节,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调查、体验,将企业运用的最新技术、工艺、方法和工作过程引用到教学中来。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因此,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本文以《药用基础化学》为例,谈谈对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

《药用基础化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药学专业人才总培养目标,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按“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修改和完善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制定出了新的培养方案,实施职业基本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初步培养,突出不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强化培养,理论与实践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

1.学习与调研

通过对国家关于高职高专的教育文件、国家相关的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形成对培养人才模式的新认识。同时,通过对医药管理的行政部门、各级基层医疗单位、药店、药房、同类高校和专业人士、毕业生和实习生的走访和调研,了解药师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药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确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首要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对本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高职高专毕业生课程岗位目标、任务、知识和能力,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将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为课程的设计思路,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3.开发“双堂双标”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方案的执行需要课程教学标准。如果说制定课程标准是为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标准,明确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那么执行课程教学标准就是实施课程标准的手段。专业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案,交融“课堂”与“药厂”、理论与实践,为实现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双堂双纲”教学标准,包括在校教学和在企业教学标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

根据收集的信息和对课程改革的设想,结合药学专业的新培养目标,重新制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目标,修订《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新标准

4.进行《药用基础化学》内容的整合

(1)课程概况。《药学基础化学》共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个板块,共14学时,其中理论课108学时,实验36学时,于第一学期开设。

(2)打破学科界限,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传统类化学课程进行优化和重组、整合,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专业特色和专业需求。

(3)根据教学改革突出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对本课程在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化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内容包括需要对药物合成、生产反应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知识;对药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质结构知识;对药品检测所必需的化学滴定分析方法和技能;对中西药制剂所必需的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等知识。因此,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保障了学生毕业后面向医药行业,从事药品生产检测、经营管理一线岗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工学结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课程改革方案,必须营造“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在校内,要按企业环境和专业课程岗位的操作流程,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实训过程的岗位针对性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外要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成立实训基地。“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合作型”和“顶岗实习型”两种类型。

6.完善鉴定与评估的方法,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

突出课程教学改革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融“教、学、做”为一体进行改革,冲破学习团队成绩评价的一贯性,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职业性成绩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通过校内基础技能的培训、鉴定与企业岗位实践、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把能力标准分解成实作指标,随着教学的每一环节,逐一对指标实施鉴定,并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习者展示知识、技能、态度。以能力为唯一尺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同时,能力鉴定可实施观测、口试、笔试、操作、自评、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单一试卷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实践性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把握,在专兼职教师双考评机制下正确评判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