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先得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的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为此,在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从字词教学引导学生的兴趣: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规字词教学的方式只有练习,把生字词编成考试中的各种题型让学生去做,教字词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从教学效果看,效率极低。如何让枯燥的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呢?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对这一领域重新进行审视和探讨。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字词不仅是符号,每一个字词的背后都有许多有血有肉的灵魂。为了改变学生的字词学习观念,我开设了这样的一堂课《字词、有血有肉的灵魂》。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情”字,让学生组词,学生们感到有些奇怪,这不是太小儿科了吗?于是纷纷举手:亲情、友情、爱情、情感、情愫、情不自禁……我微笑着一一写下。等学生们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我环视了一圈,看着他们一个个都睁着眼睛期待着我的下一步。我停了停,问大家:“亲情”应该怎么解释?有人当时就显得很失望,亲情不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吗?我不动声色,此时,思维活跃的王静同学首先站起来说:“老师,我想用自己的理解来解这个词行吗?”我说好啊!你给大家说说,她想了一会,说:“我生病了,妈妈焦急的眼神、关切的问候就是亲情。”同学们思索了一会,接着报以热烈的掌声。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亲情”一词。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我让学生总结:对这个词的解释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不仅要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重要的是能通过字词看到字词背后有血有肉的灵魂与形象。此时,我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字词,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很多。
其次,我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并让学生给其他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词语,推荐时讲清楚自己喜欢这个词的原因。这一过程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的积累兴趣,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加积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一个平时基础不是很好的卢晴同学一天主动站起来向同学们推荐他前一天积累的最喜欢的成语“飞蛾扑火”“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告诉同学们,因为第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因此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而第二个成语则告诫人们做事要小心,不要因不小心而令自己后悔终生。这两个成语对我们自己的生活都极有指导意义,所以他喜欢并且想推荐给同学们。听了他的发言,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他也在这掌声中找到了自信,更喜欢学语文了。
二、以真诚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的感触到语文的人文价值的重要性,面对当代的中学生,既要让他们学会阅读、思考,也要让他们学会说话做事,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都成为一个个有感情有爱心的孩子,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建立在感情沟通的基础之上。言为心声,作家对于生活的独特情感体验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情感。
(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独特的人性美,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每讲完一篇文章,我都会让学生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人性美并联系生活谈感受。例如讲《羚羊木雕》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不要只看到摆在面上的问题,应找出产生这一家庭尴尬的根本原因,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如何避免这类似的尴尬呢?学生得出了这样的概括:缺少真正交流和沟通的家庭必定缺少快乐与理解。他们联系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谈自己与家人的沟通,从沟通的方式到沟通的内容,一些同学的想法让其他人如梦初醒。这一课讲完之后,许多家长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孩子回家跟他们交流有很大进步了,这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了。
(二)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如在讲《散步》一课时,故事的内容并没能让学生们感动,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父母背着孩子,奶奶让着孙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们也体会不到中年人肩上的那份责任。于是课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们听听自己父母的创业史,让他们感受一下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美好的生活。结果这一课学过之后,学生们得出了一句自己的名言:别忘了,还有一种感情叫感动,别忘了,还有一种感情叫感激。可见,只要我们的语文课科学的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学生就会成为一群情感丰富的可爱天使。
三、引导课外阅读,以广阔的空间吸引学生的兴趣
语文的学习,如果把视野仅仅局限在课内的几篇文章上显然是不够的,这一点,已得到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认同,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
首先,我利用文学欣赏课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让他们去听许多他们不知道但听起来却极想知道的内容,在此,我故意不将内容讲完,而是让他们自己去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兴趣点一旦被点燃,他们自然会去读的。记得那次给他们讲《西游记》,一提起故事情节或人物学生们都很熟悉,但问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却是讲不清楚。我给他们讲了我读后的体会:八十一难的根源只有两种,一是那些鬼怪要吃唐僧肉,一是那些美女妖怪要与唐僧结婚。鬼怪们想吃唐僧肉的为着长生不老,而美女妖怪呢?我想我就不用说了吧。而唐僧本人呢?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的内心要承受着具大的茅盾痛苦。如果承受住了则可成就事业,否则就会半途而废。这与我们生活中想获得成功的过程是一样的。不信你们去看一看就知道了。那天的中午,我就发现有许多学生在看《西游记》了。
其次,教给学生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比如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的两难结构如何得出,比如文学作品中的喜剧、悲剧成份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中国农耕文化与西腊海洋文明的区别。学生听来津津有味,阅读的兴趣自然就高涨起来了。
再次是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得到的经验应用在课堂的分析与作文的写作上,与课内的学习所得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对比与联想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当然,有乐趣自然就会有兴趣了。有个学生在他的随笔中写到:语文课可以调节她一天的情绪。学生书桌里名著渐渐多了,课堂问题的回答更见广度与深度了,可知他们的兴趣确实被调动起来了。
实践证明:从高效率的字词教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付之与真诚的人文精神,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