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背景:“换脸”手术争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2月6日,世界首位接受面部移植手术的“换脸人”伊莎贝尔迪努瓦尔第一次站到了公众面前。当天,在接受手术的法国北部亚眠医院,这名38岁的法国女子说话费力、声音低沉,脸上的鼻子到下颚还有明显伤痕,嘴也无法完全合拢。
迪努瓦尔家住法国北部瓦朗谢纳地区。去年5月,她被自家的宠物猎狗咬掉鼻子、嘴唇和下巴。去年11月,医生利用一名脑死亡者的肌体组织给她实施了换脸手术。
“换脸”的技术伦理难题
换脸手术在医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想成功进行这种手术,依然面临许多难题。
技术问题自然是一个方面。断手移植曾经因涉及多种组织成分,包括皮肤、肌肉、肌腱、神经、血管、淋巴结、骨和骨髓,不同于一般的内脏器官的移植,被医学界公认为复合组织移植(简称CAT)中的“黄金标准”。脸除了拥有这些组织成分,又承担着人喜怒哀乐丰富的表情功能,换脸难度远远高出这个黄金标准。
坊间的讨论,更多地集中在伦理和法律角度。
在换脸手术中,捐赠脸的人必须在死亡十小时内把脸捐献出去。但是,传统的习俗很难接受人在没有脸的情况下离开世界。同时,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身份识别作用。2002年提出脸部移植手术设想的英国医生巴特勒曾经做过一个小型调查,在被访的120个人中,没有一个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脸,而捐赠者的亲人也往往缺乏足够承受力让刚死去的亲人变得面目全非。
此次法国换脸手术专家让米歇尔迪贝尔纳在1998年做过世界上第一例单手移植手术。该名男患者开始很兴奋,但此后排斥反应的痛苦,为防感染深居简出的苦闷,以及心理上的自我认同障碍,让他恨透了那只“别人的手”,甚至考虑过自杀,最终在三年后说服医生切除了那只移植的新手。
整形专家陈焕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换脸术后还有四大技术障碍:克服排异反应;神经细胞如何再生;皮肤颜色如何协调;肌肉记忆功能如何恢复。技术之外还有伦理、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的许可、社会民众接受程度和捐脸人等五大障碍需解决。”
该不该换脸?
有专家认为,换脸面临诸多难题,特别是心理和伦理上的难题,更应该慎重。
哪些人适合做换脸手术?一般认为,主要对象为严重的车祸和烧伤患者、动物咬伤者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整形专家陈焕然认为:“从伦理学来讲,生命取于自然,应与自然相协调,但是,那些毁容的病人们长年不能与外界接触,生不如死,有了一个换脸的机会,等于给了他们一个生的希望,这个希望应该是高于一切的。”
但是,一些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人,也加入到了要求换脸的人群中。一些人甚至希望通过换脸来使自己逃避罪责。有观点认为,换脸是个人的权利,可以自由地作出选择;也有观点认为,因为脸在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换脸不应视作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
一些国内的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换脸弊大于利。这是因为,换脸之后,人的免疫力会下降,癌症几率随之增加;面部表情和功能难恢复;换脸者和家属需心理疏导;手术费用最高可达200万元,换脸后也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其费用相当高昂。
上海东方卫视针对“换脸”曾做过一项民意测试。结果表明,64%的受访者认为患者需要治疗,应该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而18%的人则出于社会安全的考虑,对“换脸”手术的实施表示反对;另有18%的人担心风险太大,不支持也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