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压表可以串联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压表可以串联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负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干扰的作用,如何防止和抑制负迁移,文章从一道市质检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电压表;串联;副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71-02

2014福建省泉州市质检理综卷实验题(以下简称示例)

某探究小组要尽可能精确地测量电流表A1的满偏电流,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流表A1 (满偏电流I m为800 A ,内阻r1约为100 ,表盘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

B.电流表A 2(量程为0.6A, 内阻r2 =0.1 )

C.电压表V(量程为3V、内阻R v=3k )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 )

E.电源E(电动势为3V.内阻r约为1.5 )

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①该小组设计了甲、乙两个电路图,其中合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 ① 甲 (2分)

②所选合理电路中虚线圈处应接入电表 (选填“B”或“C”); C

从我所教的学生答题情况看,第①问准确率高。待测电流表A1内阻r1约为100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 ,用乙图不好调节,所以选甲图。但是第②问选择B的同学有接近一半,错误率很高。讲评试卷时,我问第②问选择B的同学,选择B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 A1是电流表,当然只能虚线圈处应接入电表B了,电压表怎么能与电流表串联呢?考试时我最先排除的就是B。更有一位同学说:“初中老师都教我电压表只能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只能串联在电路中,现在的电压表怎么又可以和电流表串联了?想不通。”

反思学生的答题情况,做错第②问的同学实际上是知识上出现了负迁移。本文就负迁移的防止和抑制发表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负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1、负迁移的概念.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习者认知混淆而产生的。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2、负迁移有以下两种类型:(1)顺向负迁移: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也就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和不良作用。解答示例时学生出现的就是顺向负迁移;(2)逆向负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 新学习的知识技能反过来也会影响旧知识技能的巩固和应用。这就是所谓“学了后面,糊了前面”。

二、中学生出现负迁移的原因

分析中学生出现负迁移的具体产生原因,有以下两种:

1、错误的“经验”带来的负迁移。生活经验往往是学生在学习物理前所形成的一些经验性概念,由于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经验有限,因此考虑问题难免带有片面性,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经验”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积极的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产生正迁移,而消极经验则产生负迁移。学生自以为是的那些片面性经验往往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产生错觉,致使一些错误“经验”在脑子里根深蒂固。这些“经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障碍。

2、长久的“不可靠”的记忆带来的负迁移。物理重在一个理字。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把概念、规律记忆下来,必要的记忆是需要的,但是不加理解的记忆对学生是没有好处的。甚至让学生记忆一些对眼前学习很有用但“不可靠”的结论,在继续学习中这些结论是不正确的。和学生交谈后,才知道初中老师让学生记住,电压表只能并联,如果串联一定是错的,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相关练习。等学生一到了高中,出现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转不过弯来,因为电压表不能串联的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要改正有多难啊!

三、防止负迁移发生的策略

1、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负迁移,做到心中有数。反思示例中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授课时就出现了问题,没有让学生意识到,电流表可以改装成电压表,那么电压表也可以改装成电流表,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电流表可以当电压表用,电压表也可以当电流表用。

2、加强实验,抑制负迁移。学生知识已经出现了负迁移,比较好的方法是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他们自己的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经验”和“不可靠的记忆”,比老师说学生听的效果好得多。

做实验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特定条件,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同时,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验条件为学生演示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演示一些现象,通过实物演示消除头脑中的错误概念。

3、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甄别正误。找出异同点:发生负迁移现象总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造成混淆,但两者一定存在本质的不同。加强对易混知识的比较,找准区分点,有利于排除干扰,使易混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彻底分化。对比分析的方法有新旧对比法、正反对比法、相似对比法、正误对比法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交叉进行,也可以通过问题剖析、习题讨论,与学生一起进行对比,在相似中求不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师可在布置练习时,有意地选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从而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不利影响,在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训练解题思路,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有效地防止或消除知识的负迁移。

教学实践证明,负迁移一般是暂时性的,通过努力可以消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充分注意负迁移及其产生的条件,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防止负迁移的产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我们只有掌握知识的迁移规律,积极地从多方面、多途径去防止和消除负迁移,才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