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乒乓球选修课(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乒乓球选修课(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教学实践探讨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2+1”办学模式下的乒乓球选修课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课(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解决新教学模式下的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的诸多矛盾,仅供同类学校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乒乓球选修课 课(技)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实行工学结合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目前坚持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工学结合模式,即“2+1”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段交替进行,而体育选修课则需要在一个相对连续的时间段对某项运动技能进行传授,两者在教学时间上存在明显冲突,严重影响到职业学院体育选修课教学。为此,我以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为例,详尽分析两者存在的诸多矛盾,并提出课(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求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教学乱象的问题。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高职院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之间的矛盾

1.1学生上课时间与出外实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工学结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段交替进行,即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一个学期到企业实习;或者在一个学期的某一个阶段根据企业的生产进度去实习,而乒乓球选修课的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平时上课时间只能安排在每天下午8、9节课,现又因各系部的教学安排的差异性和外出实习的不确定性,使乒乓球选修课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进度安排和考核等存在上课时间紧缺的问题。学生的乒乓球选修课上课时间要求比较集中、保持连续性,这就造成了学生上课时间与出外实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1.2企业与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企业所考虑的根本问题是生产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们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会顾及企业生产的进度和利益,而学校在安排学生外出实习时间时则会把教学进度放在第一位。一般来讲,学校安排学生外出实习时间不会放在新生的第一学期,因为此时间是新生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理论学习时间,但是企业的生产进度不会考虑这个时间,这就会引起企业与学校在安排学生时间之间的矛盾。

1.3教学条件与企业所提供条件之间的矛盾。

体育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体育器材、场地。而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较长,如果这一段时间放弃体育课程的学习,则对体育教学的连续性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养成都有影响,但大多数企业在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都较少,远远不及学校的投资力度,这就造成教学条件与企业所提供条件之间的矛盾。

2.课(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2.1上体育课时间安排在实习前结束。

通过对广东省2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有95.4%的学校把学生上体育的课时间安排在出外实习之前结束。据对一些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者走访了解到,工学结合模式对基础课尤其是体育课程的冲击太大,为了便于管理,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只能安排在学生外出实习之前结束,这也是无奈之举。

2.2在实习中上体育课。

在调查中得知,仅有4.6%的学校在学生实习中安排体育课。在安排体育课方面,这些学校可谓下足了功夫,首先在选择企业方面,尽量考虑体育场地较好的企业,再则安排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前去执教,还要保证体育器材的充足供应。从反馈的教学效果来看,暴露出教学难于操作、不便管理、教学进度无法保证其连续性等诸多问题。

2.3拓宽上课形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评价,从时间、空间或内涵上下工夫。

分析以上两种可操作教学模式不难得出:目前运用较多的是第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其便于管理被绝大多数学校运用,却无法保证学生上课的连续性,造成学生外出实习时体育课完全停顿,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而第二种教学模式因其教学难于操作,难于管理被极少学校采用。

我认为从长远来看,应该从上课形式上下工夫,拓宽上课渠道。首先,根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安排体育课,充分遵循互惠互利原则。通过上体育课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员工的身体素质与其生产效益和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举行体育竞赛加大学生与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交流与联系,提升企业的积极形象,对企业的体育文化氛围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上课形式上应该根据选择的企业,结合前两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可安排一些企业工人或管理者与学生一起上课,下班之后组织比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学校体育网站上增加一些相关项目和素质训练的教学方法与视频,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资源学习,以此达到锻炼身体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再次,改革教学内容。增加一些职业素质能力方面的训练,可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课程。最后,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上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便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整体的客观评价。

3.乒乓球课程实施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想

3.1何谓“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

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在课堂乒乓球教学的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并将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使课内外达到完美的结合,为学生自学自练、参与竞赛、体现自我价值、培养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氛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空间大,弹性强,兼顾不同学生的要求,使其乒乓球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处于一个持续的发展态势。

3.2乒乓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3.2.1课内教学目标

在参与方面,教师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兴趣;在运动方面,学生要掌握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身体健康方面,以学生自主选择来进行大量相关的身体练习,提高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有计划的课堂乒乓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社会适应方面,通过公平竞争学会公正处事,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

3.2.2课外教学目标

在参与方面,以课内的教学为基础,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从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在运动方面,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提高学习、生活乃至生存的技巧和能力;在体质健康方面,全面地发展体能,更有效地增进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培养自强、自控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社会适应方面,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3乒乓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内容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课堂乒乓球课内教学内容应包括技能、战术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和理论知识三个部分;俱乐部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建立学生乒乓球协会,为开展课外活动奠定基础;其次,培养学生乒乓球裁判,为学生乒乓球运动培养骨干;最后,组建乒乓球队,推动和促进乒乓球教学水平提高。

3.4乒乓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评价。

考评制度是一根重要的指挥棒,关系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从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引导出发,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终结技术考试+平时表现+业余锻炼+体育竞赛+体育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体验乒乓球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高校乒乓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学校、学生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校园群体活动的良好局面。

4.结论与建议

4.1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上课形式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新教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时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4.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学习。

4.3充分考虑校、企、生三方利益,切实做到互惠互利。

4.4教学内容多考虑到学生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从工作需要的能力及素质入手,可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课程。

4.5课程评价上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真正准确而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31).

[2]王玉扩,陈庆合,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

[3]蒋明珠.提高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若干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4]宋崇丽.我国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发展趋势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赵承磊.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运行机制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

[6]安东,王娟.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