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启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但是专业合作社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启东市的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对当前启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启东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2.011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或同类农业生产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它既是实现家庭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的有效途径,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较好的选择。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传统农业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效益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品或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或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效率,实现了农民合作基础上的农业规模经济,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集中度的提高和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1.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建立,适应了市场经济要求,为专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流动重组,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农民合作组织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并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优、新、特”品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3 增强农民市场谈判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统一服务,开拓市场,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单个农民联合起来,形成具有竞争能力和谈判能力的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增强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价格或降低农资供应的价格,使农民得到实惠,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据典型调查,入社农户比一般农户收入高20%,有的甚至更多。

1.4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通报经营情况,民主决策重大事务,学习有关法律政策,培训业务技术,传播各种信息,使农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法律意识、政策观念、业务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农民通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2 启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启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启东市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649家。工商登记的入社农户数达32.81万户。农民销售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总数达到37家,成员合作社90多个,带动农户数8万多户。从整体来看,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创办主体多元化

有种养大户创办型,影响较大的有启东市新田蔬果专业合作社、寅阳四青作物专业合作社等。有龙头企业领办型,影响较大的有南通味世佳食品有限公司创办的启东市圆陀角小辣椒专业合作社。有农技组织牵头型,影响较大的有北新兽医站牵头创办的启东市富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村级干部带领型,影响较大的有吕四港三甲村村干部牵头创办的启东市东方树苗种植专业合作社。

2.2 行业分布多样化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分布宽泛,覆盖农林牧副渔等众多领域。传统种植业门类齐全,涉及粮食、棉花、油料、蚕桑、花卉等多个门类,共有210户。养殖业数量众多,涉及生猪、羊、禽、海淡水养殖、海洋捕捞等养殖,共有132家。果蔬种植业发展迅速,涉及蔬菜、食用菌、水果种植业的合作社共有152户。其他特色服务开始起步,涉及农机服务、耐盐碱农作物种植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等共124户。

2.3 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区域和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二是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产业大户或购销大户牵头组建的,这些专业人士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启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额以低于50万为主,占总数的40.42%,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规模小,所产生的效益不明显,宣传力度不够,示范带动作用不强。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停留在原料供给等一些低层次服务上,规模相对较小,服务内容单一,带动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高。标准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很少涉足,缺乏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多形式、深层次的联合与合作。

3.2 品牌效应不强,产品附加值低

品牌的建设不仅对单个个别合作社有益,还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相关产业,使千家万户的农民受益,而品牌效应弱、产品附加值低一直是启东农业的短板。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社商标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目前仅有几家合作社有自己的注册商标,而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商业品牌。启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种植业(55.16%)、畜牧业(12.17%)和渔业(12.02%),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缺乏产品精深加工,无法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农产品的品牌辐射效应难以发挥,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这对于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制约作用。

3.3 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统计资料显示,到2012年底,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规范化管理的仅有227个,仅占总数的35%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在“能人效应”下成长起来的,多数没有完善的、可操作的章程,主要是靠共同经营的产品相联结,靠“牵头人”的个人权威来凝聚。由于靠一两个能人运作,农民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内部事务决定、利润分配、分红随意性大,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严格的制度。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民主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

3.4 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保证

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致富能力的农业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在调查的1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40%的人认为人才问题和技术问题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据统计,启东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是其主力军,占到总数的97.32%。而这些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农业技能普遍不高,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而目前合作社自身发展的小、散、弱则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农业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发展,这致使合作社缺少掌握营销、财会、管理和加工等实用技能与本领的高水平员工,难以保证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

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4.1 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政府要对农民合作社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同时在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兴办小型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立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等方面对农民合作社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二是加强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尽快研究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政策,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和服务,重点加大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益高、带动能力强、规范管理好的农民合作社,在贷款、利率、额度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三是落实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农民合作社在税务登记、土地使用、运输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适当减免农民合作社的所得税、增值税,在土地使用方面优先安排,在农产品运输方面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4.2 抓住特色产业,推进品牌经营

启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紧密结合启东本地的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和市场建设等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启东的“四青”作物、瓜果蔬菜、花卉苗木和海洋产品等特色产品,着力打造合作社的特色品牌,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政府则要从启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的目标出发,集中发展在农业、牧业、渔业等方面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4.3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土地规模经营。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长期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的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广土地股权合作模式,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为股本,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4.4 构建流通网络,打造产供销一体化平台

一是全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形成市、镇、合作社层次分明、规模合理、运行有序的农贸市场网络。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建设,例如把王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本地农产品集散地和省级规划发展的区域性市场,把城东农贸市场建成苏中一流的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加快发展直销门店。在启东及以上海为主的大中城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风格、规范经营的基本要求,设立启东特色农产品直销门店。三是建立直供基地。通过与周边大中城市的高校、医院、超市、大型企业等订立农产品销售直供合同,建立农产品直供基地,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直接供应。四是大力加强农产品销售合作。鼓励和支持农民经纪人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引导农民经纪人组建各类营销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抱团进城。五是建设农产品交易网。不断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功能,将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效组织起来,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加速农产品信息转播,提升农产品形象,促进农产品市场网络销售交易额稳定提升。

4.5 规范运行,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必须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但是目前很多合作社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要建立一个与合作社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规范的法律、法规来协调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和保障合作社及社员的利益。必须坚持“三会一公开”制度,对于事关合作社发展的重大事项,不能由一两个人说了算,对一些违反合作社章程和各项制度及损害合作社利益的,根据合作社的章程给予必要的处分和制裁。

4.6 培育人才,为合作社建设增添活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就必须有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带头人。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人才的培训,制定实施合作社人才的教育培养计划,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重点培训合作社的带头人、财会人员、农民技术骨干、农民经纪人、农村营销大户和具有一定管理经验、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村干部为对象,利用党校、职校、镇乡文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网络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技能。二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待遇,引导各类人才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中来。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现职农技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各类人才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其在养老保险、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政策方面给予优待。

参考文献:

[1] 张晓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5):89-96.

[2] 董景奎. 新农村建设中提高政策支持效应、优化企业与农户合作行为分析——以贵州省W村为例[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18(1):77-80.

[3] 石莎,李晋陵,申潞玲,等.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2(8):896-898,916.

[4] 陈孝文.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制约瓶颈与实现路径[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9(9):20-23.

[5] 王慧军,李友华. 国外农业推广组织特色及借鉴意义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S1):9-13.

[6] 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 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5):483-487.

[7] 乐永海,陈华.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选择及其满意度研究——基于新疆地区红枣产业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63-69.

[8] 潘春霖,王晓蓉,李凤菊,等. 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8):51-53.

[9] 唐宗焜. 合作社功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经济研究,2007(12):11-23.

[10] 于化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初探——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6(S3):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