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藏东名医向巴格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藏东名医向巴格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身为医院副院长却12年工作在门诊一线,每个工作日平均诊治病人50人次以上,一年看的病人超过10000人次。

他就是昌都地区藏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向巴格来。他以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的巨大荣耀享誉藏东大地。

“救死扶伤是医生最大的幸福”

今年60岁的向巴格来慈眉菩目,一双粗壮的大手最擅长的是把脉和看病。15岁时被藏医药名家阿旺群增大师收于门下,从背诵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开始,45年的从医路上,向巴格来勤学不止,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藏医临床诊疗经验和传统藏药的炮制、加工方法,还积极探索革新,在结合医治疗高血压、偏瘫、胃炎、骨质增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很多疑难杂症也在他手里一一破解,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挽救了生命。

1985年的一天,昌都县城关镇一位61岁的老人高血压突发导致脑淤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时测血压高达220~140,半身出现瘫痪,大小便失禁,在重症病房监护3天后病情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家人在领到病危通知书的情况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向巴格来。在详细了解了病情后,向巴格来采用口服藏药,放血等传统藏医疗法,两天后病人挣脱了死亡线,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逐渐恢复,20天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随后辅以西医治疗和外用藏药擦涂全身结合的方法,经过5个月的治疗,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听说这位老人最后活到了70多岁。

作为传统藏医师,不论内科,外科,向巴格来门门精通,每天接诊的病人,从感冒拉肚到疑难杂症不一而足,依据病情的不同要采用药物、火灸、热敷、放血、烙烫等多种藏医疗法治疗,向巴格来根据患者的病理和身体条件对症下药,十有八九药到病除。

昌都县城关镇夏通街65岁的老阿妈次旺,患关节炎常年行动不便,这天记者在向巴格来的门诊前遇到她时,她已经甩掉了伴随自己多年的拐杖,“多亏有向巴院长,我的关节炎现在基本痊愈啦,已经一年多没有再吃药了,这次是带亲戚来看病的。”老阿妈次旺高兴地说道。

家住昌都县城关镇聚胜街的仁青又来找向巴格来拿药了,今年58岁的他为治好自己的老胃病曾四处寻医,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一直不理想,“吃了向巴医生配的几服药,胃疼的症状基本消失了,感谢向巴医生,祝他长命百岁…-,说起向巴格来给自己治好胃病的事,仁青滔滔不绝。

贡觉县相皮乡通夏寺一位24岁的喇嘛患肺结核多方求医没有好转,向巴格来采用藏药为主,西药辅助的方法治疗,9个月后,这位年轻喇嘛的肺结核完全被治愈。

昌都县俄洛镇巴龙村的多吉,2002年7月找到向巴格来时,已经患有严重的黄胆性肝炎,治疗仅2个月,多吉恢复了健康。

……

古代的著名诗人萨迦班智达曾说过:“世间职业唯医生最光荣”,一直以来,向巴格来把救死扶伤视作自己的最高追求,他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苦痛,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

“医生不是商人,药品不是商品”

凡是向巴格来看过的病人都称赞他近乎完美的医德,他说,那不过是因为他心里装着病人的痛苦。

作为专家,向巴格来没有权威的“架子”;给人看病,向巴格来从不分贫富贵贱、时间地点,只要找他,他有求必应。“不论是深夜几点,只要有人上门求医,父亲都会起床应诊”,向巴格来的儿子柳院利告诉记者。

在向巴格来的书房里,摆满藏医药书籍的藏式书柜前放着许多小铁罐,里面都是常用的藏药,全是为上门问诊的患者准备的。在家里看病向巴格来从不向患者收取费用,连拿药也免费,而他的药却是从药厂买的。“一些病人来自农牧区,赶来看病的车费就花了不少,为他们分担一点很正常,再说我还有国家给的工资嘛。”

为了多看些病人,医院的例行工作会议向巴格来时常缺席,“我还是更喜欢往门诊跑哩”,说起自己的“坏毛病”向巴格来偷着乐。

由于医术名声在外,每天慕名赶到藏医院要求挂向巴格来的号的患者络绎不绝,少则三四十人,多则六七十人。翻看门诊部的挂号记录,2006年他一年共接诊病人9536人次,“加上在家里接待的和出诊,算下来去年一共看了10000万多名病人吧”向巴格来平淡地说着。“平均每个工作日要接诊近50个病人,一个专家门诊这么大的工作量在全国都是少见的”,昌都藏医院办公室主任仁青江村这样告诉记者。

院党委考虑他岁数高了,曾安排他上一天班休息一天,但一想到众多病人在门诊等他,向巴格来就不能安稳地休息,他说:“医生要是离开病人就失去了意义。”

1998年向巴格来应邀来到天津市接受藏医藏药的咨询,在3个月的时间里,向巴格来高超医术和热心细致的服务受到当地群众普遍赞誉,他们不仅认识了传统藏医药的魅力,也对向巴格来的医术,医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当时的患者都一直在与向巴格来保持联系。

四川、甘肃、河南、浙江、天津、北京……随着向巴格来精湛的医术被广泛传扬,寻医问药的电话从越来越远的地方打来,向巴格来也平常问诊一样,在病人登记本上写下对方的姓名,年龄,住址等信息,耐心地在电话里询问病情,似乎病人就在面前一般,询问病人的治疗要求,认真写下对症的处方,再仔细地把讲解服用方法和日常保健知识讲一遍。内地一些城市买不到藏药,向巴格来就替患者买好药再亲自寄过去,家里的汇票攒了厚厚一摞。对这些电话另一头的病人,向巴格来也从来不收取额外的费用,当一些患者寄来的药费不够时,他就自己默默补上。“不论是哪里的病人,听到他们正在忍受病痛,我心里都难过”。究竟有多少从未谋面的病人在他的妙方下恢复了健康,向巴格来自己早已记不得了。

“视六方俗世的众生,为自己的父母,爱护病人胜于爱护自己”,这句出自《四部医典》的警句,向巴格来已经坚守了40多年。

“这样的院长是我们的楷模和骄傲”

在昌都地区藏医院,不论谁说起向巴格来大伙都带着敬意和赞叹。向巴格来作为副院长,全面负责藏医院的业务管理,作为老专家,他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建设特色科室、临床理论研究、后备藏医药人才培养,向巴格来样样都值得称赞。

2000年前后,昌都地区肝炎出现流行趋势,部分群众被检查出患有乙型肝炎,个别学生还因此失去升入大学的机会,面对如此的情况,向巴格来积极组建藏医肝胆科室,在传统配方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2003年他带头研发出的藏药“乙肝1-5号”,应用于临床后,通过一年多的观察,病人乙肝大三阳痊愈率达到25%,转阴率83.1%,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今从肝胆科走出去的康复患者,痊愈的有11人,乙肝转阴有70多人。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向巴格来以他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10多篇,纷纷受到同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2005年发表的《医结合“肺结核”治疗点滴》因为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众多各级医药刊物转载,目前昌都地区藏医院肺结核治愈率已经达到90%以上。

为改善传统医书记载的药材“只见其效,不见其形”的缺点,向巴格来参与编写的《晶镜本草》,历时5年对昌都地区藏药材资源进行了系统登记和归纳,并附带大量图片为查阅和识别藏药药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该书于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民族科技研讨会优秀论著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以及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向巴格来的医术不仅为病人减轻痛苦,同时还为藏医药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昌都地区藏医院全院上下几乎所有年轻的医生都有跟向巴格来学习的经历,向巴格来对于自己掌握的医术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跟随他的学

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多年总结的藏药配制秘方也如数授予他的徒弟。目前住院部主任副主任藏医师达娃扎巴,藏药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布琼都是向巴格来一手带出来的,如今他们都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除此外,向巴格来曾举办多期面向县乡医护人员的培训班,并多次应邀为单位干部职工讲授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知识。

向巴格来多年来获得的各类奖状和证书装满了两个大布袋子,谈起自己获得的荣誉,向巴格来说:光荣和成绩应该属于藏医院、属于我的集体,属于60万昌都各族人民。

2007年是昌都地区藏医院成立20周年,向巴格来的书也己出版,书稿封页的一行汉字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昌都地区藏医院成立20周年。这本汇集了他毕生医学心得的《向巴格来论文汇编》,总结了从医40多年的经验,涉及医结合的诊疗方法,现代藏医药的发展,以及医风医德,临床护理等诸多方面,总计10万余字。“算作退休之前送给藏医院的一份礼物吧,也是想为后世留下些东西”。

向巴格来,这位德高望重的藏医专家用他一生的奉献,定义了一名医生在人们心中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