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外敷热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外敷热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敷热结合竹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疗程平均为(8.15±2.32)天;对照组总有效率58.46%,疗程平均(13.25±4.62)天。结论:运用中药外敷热法并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有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效果。

关键词:外敷热;竹罐疗法;中药;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917-02

Clinical Study of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at Tong and Bamboo Cupping Therapy Trea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LI Xiao-juan, LI Dian-zho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at Tong and Bamboo Cupping therapy treaing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66 cases)and control group(65 cases). Treatment group us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at Tong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bamboo cupping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33%, with a course average of (8.15±2.32)days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58.46 %, with a course average of (13.25±4.62)days. Conclusion: The use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at Tong, a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amboo cupping therapy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had a shorter course of disease, improv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at Tong, a Bamboo Cuppingmedicinecervical spondylosis

收稿日期:2010-11-03

作者简介:李晓娟(1962-),女,辽宁沈阳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外治治疗颈肩腰腿痛。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节段不稳、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sup】[1]【/sup】。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祖国医学认为,老年人气血衰退,颈部劳损或感受风寒,造成经络闭阻,气血不通,肌肤筋膜失于濡养,故而疼痛麻木。笔者根据中医发病机理,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制成验方”颈敷散”,采用外敷热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组病例131例,均为本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定;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③坚持完成本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有手术指征者;②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③颈椎结核、颅内占位性病变;④不能坚持完成本治疗者。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男23例,女4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颈型23例,神经根型28例,椎动脉15例。对照组65例,男25例,女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9年;颈型21例,神经根型27例,椎动脉型17例,脊髓型4例。两组在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程、颈椎病的基本分型分布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中药外敷热 外敷药“颈敷散”组成:川乌 草乌 透骨草、伸筋草,骨碎补 桑寄生 杜仲 红花 当归 桃仁 丹参 葛根等研细成末备用。嘱患者端坐治疗桌前,将头平放桌上,使颈部保持水平。用酒精拌匀中药成散状,用纱布外包成厚度为1cm的药袋置于颈部,外加TDP灯直射加热药物,热患处。灯距10~30cm,每次20~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1.2 竹罐疗法 先针刺风池、大椎、颈椎夹脊穴、肩井、天宗等穴,再将竹罐数个投入药锅中煮3~5min后,从药锅中取出,甩净罐内余液,在上述穴位上拔吸竹罐。如兼见肩臂疼麻者,配肩、臂、曲池 外关 合谷;如兼见眩晕者,配百会、太阳、脾俞、膈俞、肝俞;四肢痿软无力者加曲池、足三里、丰隆、肝俞、肾俞等,留罐10~15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取穴同上,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15~20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up】[2]【/sup】。治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仍有轻微颈项痛、手麻等症状;有效: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缓解,颈及上肢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

由表1可见,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

3.2.1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 体征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2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治疗组P

3.2.2 疗程的比较 外敷并竹罐治疗组治疗最短5天、最长15天,平均为(8.15±2.32)天;常规针刺对照组治疗最短8天,最长35天,平均(13.25±4.62)天。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疗程要短。

4 讨 论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而致的整个颈椎和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内因,颈部慢性劳损、颈部急性损伤等因素均可导致颈椎间盘内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脊髓等而出现肩臂麻木、疼痛、眩晕,甚至瘫痪等症状的综合症候群。属于中医“痹证”、“眩晕”、“痿证”、“痉证”等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闭阻不通所致。治疗当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颈敷散”方取伸筋草、透骨草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红花、当归、桃仁、丹参养血活血;桑寄生、杜仲、骨碎补肝肾、强筋骨;川乌、草乌温经散寒,加强止痛功效;葛根走太阳经而解肌舒筋,有直达颈项之功。全方活血养血、舒筋通络,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而且方中益气活血、舒筋通络药物还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其抗病防病的能力。

中药外敷是传统外治法中的一种,中医外治法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外敷法是运用药物通过皮肤粘膜直达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皮肤为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sup】[3]【/sup】,上布满孙脉,药物被皮肤吸收后汇入络脉。由于经络具有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导及调节人体机能活动的作用,故药物可随经气。络气而运周身,起到治疗作用。《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只是在给药途径上的不同。我们在传统外敷法的基础上,改进了传统剂型和加热形式,形成了中药外敷热法,即在局部外敷并加热药物。外敷散剂在一定温度作用下,更有利于其有效成分渗透体内,并在患处形成较高浓度,充分发挥药物对局部病变组织的的药理效应。另外,局部受热后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可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和自由基清除作用,使局部致痛物质减少,消除病变组织对神经、血管的不良刺激。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目的。

竹罐疗法是拔罐法中的一种。是用大小不同的竹罐投入配有中药的煮药锅内煮沸,取罐吸附在体表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为中药竹罐。现代医学认为:竹罐具有机械刺激作用。竹罐在药锅内煮后,罐内形成负压,吸力甚强。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表面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使其功能加强,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此外,负压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反射途径传至大脑皮层,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sup】[4]【/sup】;竹罐还具有极强的温热刺激作用和药物作用的特点,是不同于其他罐法之处。由于罐内充满药蒸汽,在拔竹罐时,通过蒸汽熏蒸局部肌肤,一方面蒸汽中所含的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孔窍和穴位直接吸收,达到增强疗效之目的;另一方面温热刺激作用,可使气血流通,淤阻消散,症状迅速减轻。竹罐疗法不仅托毒排脓,还具有很强的驱风散寒、祛湿除邪、疏通血脉、温通经络功能。根据颈椎病的临床分型,辨证施治,循经取穴拔罐,大大加强了竹罐疗法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证明,运用中药外敷热法并结合竹罐疗法治疗颈椎病可以达到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的功效。

另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嘱其纠正不良,避免颈部过度劳累;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加强颈椎运动。常用的运动方式有:徒手操、棍操、哑铃操等,通过颈椎运动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使颈椎稳定,改善椎间各关节功能,增强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消除疼痛。长期坚持运动可促进机体的适应代偿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励建安.康复医学[M].2版.科学出版社,2008:220-22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3-164.

[3] 王雁,稽秋红.中药外敷利臌胀患者腹水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110-111.

[4] 闫秀林,王金田,王德江,等.临床实用理疗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