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工:来了还得回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工:来了还得回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负债建空巢

40岁的冉艳生活在一个自己也没法解释的悖论里。她一家人在东莞的小屋只能放下一张床。她选择这种生活,是要在农村老家建一座空巢。

面对这个悖论的不只她一人。青年学者吕途调查发现,户籍制约下,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中的许多人有一个共同选择:供血农村盖空巢。

冉艳的打工是由房子推动的。2004年,丈夫打工的煤矿倒闭。“他1994年就在煤矿,干了近11年。”同年,他们咬牙在村里买了房子。房款两万多元,装修花了1.6万,不少钱是借的。她买的是同村人刚建好的房子。“房建好后,房主因为欠债,就出去打工了,把房子卖给了我们。”

为还欠款,冉艳一家三口也踏上原房主的路――离家打工。

46岁的丈夫念过4年书,打工一个月挣1300多元。冉艳在出租房楼道里做手工。“我身体不好,当年生孩子落下的病,坐久站久都不行。”冉艳解释她没有进厂做工的原因。“我现在做手工挣不了多少钱,做手机上面的挂件,一天做2000个,才挣14元,一个月大约能挣五六百元。”

从江苏到广东,这些年来,冉艳家里的房子一直闲着。

“他们在城里工作,盘桓于局促的居室,劳动汗水换来的工资绝大多数都用在了老家盖房子上。”吕途说。她在《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一书中,统计了包括冉艳在内的在东莞打工、老家在重庆奉节县农村的新工人买房和盖房情况,全部8名新工人中,6名在镇上买了房子,两名在村里买了房或者建房。这8人出来打工时间最短的也已超过10年。

在四川邻水县柑子镇斑竹村,吕途依旧有所发现。这里的房子造价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间,但主人都不在家,很多人为此花光了一生积蓄。

56岁的老朱就在其中。他一家人都在广州打工,包括老两口、女儿、两个儿子和儿媳妇。2009年,老朱辞工回斑竹村,用3个多月,雇10多名工人,花17万元盖起一栋4层小楼。“打工挣的钱全花完了。”但老朱认为值得,“这里家家户户都这样,打工的钱基本上都花在建房上了。”

老朱还打算出去打工,儿女们暂时不回来,小楼即将沦为空巢。

实在不行就回老家

同村的林婆婆家也是4层楼,连厕所装修得都很豪华。400多平米的小楼只有林婆婆和10岁的小孙女居住,儿女都在外面打工。“这房子花了20多万,儿子打工的钱都花这上面了,还欠了几万元债。”林婆婆说。

调查中,吕途觉得奇怪,“他们建房子,又不住,到底为什么?”

她发现,冉艳这一代打工者在打工日子难熬时会安慰自己:“等挣够了钱,就可以回老家了。”据全总2010年抽样调查数据,新工人占整个打工者群体人数的60.9%,他们已成功取代第一代打工者,成为大多数。但对未来,回老家仍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他们真的会回去吗?

调查发现,回老家恐怕真的是新工人无路可走的选择。2009年,北京工友之家在《打工者居住现状和未来发展调查报告》中问,“如果你以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竟有65.1%的新工人选择“回老家”。

“显然,回老家是他们的一种退路。”吕途说,“有了乡下这套房子,当觉得城市生活无法忍受时,他们会告诉自己,实在不行就回去。”

如果说到乡下居住对多数城里人而言还只是梦,一个精神向往,那逃离城市,回到乡下,则是很多农村进城务工者眼下最最实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