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马铃薯国际贸易是获取贸易利益、延长产业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和进出口的分析,我国马铃薯国内生产性供给前景较好,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大导致我国对进口供给依赖较大,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结构呈现低端化特点: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加工品为主,且马铃薯加工品进口呈现贸易赤字。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开拓新市场避免贸易风险,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关键词:马铃薯;国际贸易;供给;需求
中图分类号:F7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4-0057-06
引言
马铃薯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更是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各式快捷食品,因此,马铃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也成为社会文化水平的度量。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5,但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其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出口以鲜薯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的淀粉为主,贸易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于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多地少、自然条件艰苦的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马铃薯不仅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粮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马铃薯国际贸易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小规模生产者现金收入并有利于西部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产业。
国内学者对马铃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生产及种薯品种培育等方面,且研究成果大都较为分散。针对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比较欠缺,仅李勤志针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了经济分析。关于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马铃薯进出口贸易等专业性研究几乎没有。谢从华认为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因此,我国要在全球化的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要保持与资源禀赋相连的比较优势,还要培养马铃薯产业的后天竞争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演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看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前景;另一方面要看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 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西南混作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中原二季作区适合早熟马铃薯品种或中早熟品种的栽培,但该区域气温较高、病原繁杂、留种难度大,马铃薯退化严重。南方二季作区属低纬度低海拔区域,气温较高,全年均有蚜虫危害,各种病毒毒源多且复杂,近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大,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西南混作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云南、贵州近年来增产迅速,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及产量仅次于北方一作区。
对我国马铃薯的国内生产进行衡量,可以2006-2009年全国9个大中城市(太原、呼和浩特、长春、济南、青岛、武汉、重庆、兰州、乌鲁木齐)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数据,9大中城市分别代表了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从主要城市分析中国马铃薯产业4年间X效率水平及其构成效率情况。X效率指在所有数量的资源中能够取得的最大可能产出能力,与之对应的是X低效率。X效率可以分为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率(CE)。通过DEA方法,利用DEAP 2.1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是用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效率,是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DEA模型一般有两个,分别是CCR(CRS)模型和BCC(VRS)模型。由于效率评估研究中的马铃薯样本大多是不同规模的,而且马铃薯往往受管制、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对最优运行规模的偏离,所以本文采用VRS模型。其计算方法为:首先需考虑N个决策单元,例如X个输入变量和Y个输出变量,为方便计算N个决策单元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的转换效率,可以通过最大化该单元的加权产出与加权投入之比,基本前提是要保证其他的所有个体比率等于1或小于1。通过计算只要是落在决策单元边界上的投入产出将为最有效率的组合,其值为1;否则其值域在(0,1)之间。
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马铃薯产业X效率水平则表现不同。2006-2009年间,呼和浩特、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技术效率达到最佳状态,长春和乌鲁木齐的马铃薯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亦达到最佳状态,即其值都为1,其余城市马铃薯产业供给还有很大的潜力(见表2)。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共性或相似性,我国马铃薯基本上是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最佳、生产基础最好和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生产的。长春、乌鲁木齐的马铃薯生产已达到最优配置,应继续保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呼和浩特、青岛、太原、兰州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及配置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济南、武汉、重庆马铃薯产业X率水平最低,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马铃薯生产力弱。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来提高马铃薯的供给能力,我国马铃薯国内供给前景较好,这对马铃薯的出口贸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刺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