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土布的美丽与时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美的布应该有温度
乡野巧手一边聊着天南地北的话,一边拉动着织布机,梭子在经纬线中穿越,手指的温度留在了布料里。带着她们的故事、带着她们的希望,土布也鲜活起来、温暖起来。土布并不土。
其实,土布并不土。
不但不土,还曾经是上流社会的流行布料。在19世纪,英国的绅士们非常流行一种装扮,就是用中国的杭纺布做衬衣,用紫花布做裤子。这种紫花布就属于土布,因其集散地在南京,被称为“南京布”。1819年出口到美洲、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的紫花布就达330多万匹,受欢迎程度堪为壮观。
与南京布齐名的还有很多种类的土布精品,如飞花、龙墩、眉织、标布、浆纱布等,都曾被出口到世界各地。龙墩布精细洁白;飞花布也叫丁娘子布,质地柔软,达到明代纺织业的至高境界。甚至皇上穿的内衣,都是用松江产的丁娘子布做的。时人朱彝尊作诗赞其“细布光如银,掺如飞瀑悬”。
土布中还有特色花纹布,民间把这种布称为“锦”。名为锦,取华丽之意,散见在民间的有傣锦、黎锦、壮锦、苗锦、土家锦等。例如壮锦,用小织机制成,一般用细麻或棉线做经,丝线作纬,挑挖而成。曾经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蓝印花布则是土布深加工的另一个典范。蓝印花布分为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是工匠们在手工织物上,用纯植物染料经过多道印染工序制成,江南人家常用它制作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
铿锵机杼声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支筒子两匹布。”民谣流传至今,人们甚为感激教民习纺织的黄道婆。
手织土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近70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就有近20道。按照近代上海标准土布来计算,一匹宽12尺、长20尺、匹重20两的土布,需要纺纱、织布六七日才能完工。
古时候的女子被调教得人人巧手,“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如今,虽然民间织女越来越少,但走近这些民间巧匠,依然能看到他们的精巧用心。
鲁西南是山东家织土布较为发达的地区。鲁西南女孩子从小就跟随奶奶、母亲或姐姐纺线织布,今后嫁妆中的被面、褥面、床单、帐子、枕套、墙围、门帘、手巾,还有布包袱和四季衣料等,皆出自自己的手。织得多的自己一辈子穿用不完,又成了下一代女儿结婚的嫁妆。
随着新娘的出行,她的嫁妆也被摆放在醒目的地方一路高高地招摇而过,接受众人的品评与称赞,这是女人一生最光彩的时刻。平凡的土布饱含了生活的激情和自由的精神,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手织布新机遇
土布曾经席卷全国,风光无限,在清朝中叶,就已有每年约三亿匹商品布的市场,并出口国外。工业时代,新工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民间手织布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土布是什么。传统土布选择退守,在乡野间满足着日渐稀少的需求。
“把传统文化这个符号继承下采,跟现代生活去结合。”在很多场合,潘鲁生都这样说。这个致力于民间艺术研究的艺术学博士,总是在疾呼,“土得掉渣,不能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生活,为现代人所用。”土布要真正存活,同样需要与时代结合。
所幸的是,近年,土布将民族特色与独特的保健功能完美结合,以其为原料制作的服饰和家居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并迅速占领了中高端消费市场。
据老土布制品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老土布制品生产企业约1.5万家,市场年交易额达23亿元,并且以年均45%的速度快速扩张。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瞄准了土布制品市场,全国各地自然形成了许多土布交易集中±也。在今年7月,山东蓬莱博展国际商贸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国内最大的老土布专业批发市场在此生根。
时尚潮流会轮回,健康与环保的主题永恒。土布如果扣上时找轨迹,美丽将继续。
素缤纷之恋
2009年7月,全国3000多家家纺企业代表云集上海,角逐2010年上海世,尊会家纺类产品特许生产供应商的名额。这是一场激烈的角逐,胜出者不但赢得利润,更赢得国际声誉。
最终胜出者出人意料,江西恩达家纺以典雅迷人、环保天然的创新产品――“素缤纷”夏布家纺品一举中标。
改写夏布的历史
质朴素洁的夏布缀以精细的中式刺绣、写意的水彩画,像淡施粉彩的西子;或在本色布料上装饰繁复华美的欧式纹样,凸显欧洲古典的忧雅华贵情调浪漫、韵味优雅、质感独特,这就是恩达家纺表达的夏布之美。
夏布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苎麻布,原本粗糙,不常用于服饰家居。从1998年开始,恩达家纺就致力于夏布的染色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当家人邱新海,被称为“改写了夏布历史的人”。从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厂房开始,邱新海组织当地农妇用最古老简陋的纺织机,织出一匹匹“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夏布,销往日韩等国。那时,原料加工的生意虽好,但完全由外国市场捌空。邱新海决定开发产品系列。但是,传统夏布色彩单一,质地稍硬,其产品难以在市场上推广。
夏布染色与软化处理如何解决?在2003年,利用韩国的先进印染设备,以及自发研制的植物染色技术,几千年来素面朝天的夏布终于变得多姿多彩了。
有了色彩的夏布犹如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绽放出夺目的美。恩达家纺根据夏布的制生,精巧设计,开发出了畅销欧美、受宠日韩等国的夏布系列床品。“益寿延年”精品套系因精致的纯手工缝制、舒适的纯天然材质、优雅时尚的格调风靡韩国,在韩国零售价高达上万元一套。“锦绣江南”套系以蓝白夏布镶嵌拼贴出江南水乡的锦绣婉约,“彩云归”套系淡雅浪漫,素白与淡绿之间,粉蝶飞舞,“欢喜灯笼”套系原麻的色调古朴自然,又缀以灯笼图案,浓浓的中国式风情……2007年,恩达家纺与美国迪斯尼公司合作,开发设计出了充满童趣、有着节通风格的夏布产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夏布文化馆
今年年初,一个推广夏布文化的公司在邱新海主导下成立了。这在家纺企业里有点异类,卖夏布就好了,做什么“虚名堂”?
邱新海却不这么认为,古老的夏布制作工艺要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必须让更多的人看到夏布的美,让更多的人接受夏布文化。恩达家纺作为夏布生产的龙头企业,有责任为夏布开辟出一块适宜夏布发展的文化土壤。
2009年6月21日,江西新余市,中国首个夏布文化馆亮相。这是恩达夏布文化传播公司筹建夏布文化的第一步。夏布馆里,古色古香的雕花木家具营造出的古典格调,夏布制品布满了展厅,每一件都是美家的精品。这让前来参观的人不得不感叹,这种古老的土布仍然可以进入现代家居,而且精彩超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新开发的夏布绣。夏布绣采用经过生物脱胶和漂染的最高档精细夏布为底布,以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等名人名作、中国古代传世名作、世界名作为内容,请民间巧手进行绣制。这些作品,刺绣手法细腻、色彩亮丽、立体鲜活,一问世就作为一种高端文化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如今已畅销国外。
一匹夏布一卷书画
2009年5月。台湾主席吴伯雄来访重庆,重庆市委书记将重庆的特产荣昌夏布折扇作为礼物赠送给吴伯雄。久居台湾的余老先生祖籍重庆荣昌,在电视上看到吴伯雄带回的这把大陆夏布折扇,往事历历在目,他激动得让外孙女帮他去寻找夏布折扇。
夏日寻夏布扇
炎炎盛夏,我来到荣昌寻找令外公日夜惦念的夏布折扇。路人说,体育场旁边有间祥云阁夏布艺术画廊。可以去找找。
坐上一辆黄包三轮车,穿行于小城的旧巷新街。很顺利地找到祥云阁夏布艺术画廊。置身这个素雅的书画空问,炎热暑气迅速褪去,心悠然静下来。淡淡的苎麻味,淡淡的墨香令人心旷神恰。
这是一方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地,整面整面的白墙重重叠叠挂着大大小小的扇子。每一个扇面,都是一幅风格雅致、意境悠远的画作。虽画工有深有浅,却都有着一种古朴的质感和独特的风韵。长长短短的夏布卷轴画挂于折扇之间,清风拂画卷,墨香袅袅。中国古典情韵在心间弥散,氤氲出片片缕缕历史的烟云。
站在一幅“梅影”画卷前静静欣赏,情不自禁想起《山园小梅》中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没落的折扇遇上没落的夏布
祥云阁的老板姜荣扛着两捆夏布汗淋淋地回来了。每隔几日,姜老板就要去一趟乡镇,收购乡下农妇拿到乡镇集市上出售的夏布。
我问,台湾吴伯雄主席的夏布折扇是否出自他家。姜荣说:“前不久,市委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向我定制了6把高档夏布折扇。薄书记赠送给吴主席的夏布折扇就是出自我们祥云阁。”这让我万分激动。听闻我带着远在台湾外公的心愿而来,姜老板非常欣喜,热情地与我攀谈起来。原来,夏布和折扇都是几近没落的老物件,原本已淡出了日常生活。而将这两项古老的工艺重新抬起,就创新出了富有新生命力的夏布折扇。
姜荣曾经是荣昌县经委的工作人员,常去乡下调研。当他看到农妇用简陋的纺织机将天然朴素的苎麻织出如流云一样轻逸的夏布,看到晾晒场上匹匹素雅的夏布如飞虹一样曼妙,他被深深吸引了。那时候,国家开始大力捌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姜荣心想这样美丽却又被人遗忘的夏布不就该好好保护。
“保护夏布,就得开发它。夏布的天然肌理与疏朗挺括的特质令它成了绘画的最好载体,特别是用它来表现中国画。水墨在细细密密的苎麻线格上勾画点染,更加顺畅自然,古朴莹润的色泽为画作更增添一份历史悠远的美感。”姜荣是个艺术修养很不错之人,对国画有着深刻的鉴赏力。
古老的夏布、悠久的中国画,经典的折扇,在祥云阁完美结合。轻启一把夏布书画折扇,水墨淡彩间,几分古朴与深沉,几分新鲜与时尚。
画的一面与另一面
一行记者扛着摄影器材风尘仆仆而来。原来,祥云阁刚研制出国内首幅夏布双面画。他们要报道这事儿。
这幅画是宋朝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的临摹,画工细密精致。令人称奇的是,这匹薄如蝉翼的夏布从正面和背面看画作都清晰如一,没有渗漏丝毫墨迹污染另一面。将画作拿到空旷的地方,对面的人影还能透过画作被看见。
“世上竟然有这等空透疏朗的布料!”摄影师忍不住称赞。姜荣介绍:“这幅画借鉴了苏绣的空透技术和中国双面画的绘画原理,是由著名书画家赵金平先生创作的。”在刚刚结束的西部旅游博览会上,一个卖高档红木家具的参展商为这幅双面夏布画作所倾倒,愿意用自己30万的红木家具交换。而姜荣觉得作为首幅双面夏布画,更应该珍藏起来。
摄影记者要求再拍几幅夏布的图片,于是将一捆素色的夏布铺展开来,随意搭在倚子上、茶几上、架子上……一幅幅古雅优美的画面被定格在了摄影师的镜头里,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间。
蓝印花绽放
民族与时尚
刘薇对土布的热爱,很难具体到某个时间。刘薇成长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著名的手指画家。正是这种文化底蕴让刘薇早早地对传统文化和图案工艺有所了解。大学期间,刘薇就将素雅、舒适的土布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毕业后,刘薇在新疆进行了多年的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对于她,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从那时开始,她就坚持用现代的理念吸取中华民族服饰的精华,率先提出了“民族时装”的概念。
辛勤付出和孜孜追求终归有回报,1997年,刘薇以独具特色的西域风情服装设计作品成为了中国首批优秀服装设计师。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成就,刘薇却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2007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刘薇的《蓝韵风华》系列作品,让在场的所有人惊艳。在那之前,蓝印花布也有它的簇拥者,但人们爱的是它的返璞归真,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刘薇却凭借多年来对“民族时装”的理解,将传统的印花图案与华美时尚的剪裁手法相结合,让蓝印花布从历史的夹缝里挤出来,走向绚丽时尚的国际舞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几年前,刘薇和一个画家朋友去了西湖。“西湖船儿轻轻划,西湖船娘娓娓讲……”,“西湖船娘”身着江南韵味的蓝印花布服装,为西湖柔美的景致添上了浓淡相宜的一笔。蓝印花布上最原汁原味的色彩语言,充满了质朴的诱惑。刘薇几乎能从那些自然的图案中闻到浓浓的乡野气息,听到植物在阳光下呼吸的声音。
2007年的初春,阳光明媚,当刘薇置身于当时还是一片废弃工厂的798时尚创意广场。老旧的厂房、斑驳的机器,原始古朴的感觉让她仿佛听到了传统与时尚,淳朴与华美的呼唤……
一时的灵感进发使刘薇再也抑制不住用蓝印花布来表现设计的欲望。那些日子,她同时进行着工作室的装修设计和蓝印花布系列的时装设计,跨领域的创作让她在同一时间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材质和设计理念,现代与古朴的反差给了她无限的想象空间。
没有经过繁复费时的构思,创意呼之欲出,刘薇无拘无束地创作,淋漓尽致将蓝印花布的美丽呈现出来。
中式旗袍与晚礼服元素相糅合,平衡与不对称的设计,贴身的西式剪裁配以云肩领、折扇等中式元素,再饰以各式改良的中式盘扣、顶珠等传统工艺,可谓匠心独运。
一个酷爱传统的女人,用自己对美的理解诠释出一片片蓝印花布的流行风尚,并为淳朴的蓝印花布贴上了时尚华美的标签。
柔软童年
人生转折往往蕴藏着玄机。在遇上那辆古老的织布机时,金州州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作为时尚服饰的设计师,金州州每天关注的是最前沿的流行资讯。这天,她跟过去一样浏览各种讯息,报纸上一条关于土布的服饰资讯吸引了她,尤其那张古老的织布机照片,让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谁还在用这种原始机器织布?一匹布得花多少时间和心血?这布与工业机器织的布有什么区别?工业化时代,还有必要用原始的工具织布吗,她心里有太多疑问,金州州寻着报道找到了这家土布企业。
走在工厂和陈列室,金州州一直处于惊讶中。原来,原始的织布机能织出这么多图形各异、纹路洁晰、手感舒适柔软的面料,跟她平时设计使用的工业化机器 织造的布料完全不同。望着这些充满灵气的面料,不禁心动了,如果,把这些没有污染、色彩纹路独特的面料设计成童装给我的宝贝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彼时,刚为人母的金州州好像找到了内心久已向往的方向。
一个老织布机,一块普通的土布,金州州决定转行,加入土布服饰设计行列。服装设计师对布料的敏感度高于常人,在金州州看来,每一块手织布都毫无保留地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流露着生活的率真,纯朴中透着现代、粗犷中诱着精致,最适合呵护孩子柔软的肌肤。田园系列、拼块系列童装,在她的手中诞生了。这些设计结合童装的特点,采用一些贴心的创意,比如加上海南的椰子扣、专门防止婴儿尿倒流的设计等。这些系列的童装,在服装博览会上受到订货商的好评,客户排队来洽谈、下单。
“缕缕而成之,寸寸而织之……”在土布的悠缓时光里,金州州好像也冗静了下来:“这是时间在凝固,还是我们在回顾”?每做完一款设计,金州州都好像重回童年,那么美妙、那么柔软,“我想,这是一种走向自然的脚步……”她说。
一片锦的回归
在杨春霞的记忆里,有一件事至今深刻。当时,她还在一所服装学院任教服装设计,经常带学生们去少数民族村寨采风。一次,她在一户壮族农家看见壮族大娘拿着一块精美的土布抹灶台。杨春霞觉得非常可惜,壮族大娘却说:“我们村寨家家户户都会织,有什么可膳的。”
后来,杨春霞查资料才知道,这块土布是壮锦,是壮族古老的织锦。杨春霞开始钻研壮锦以及广西其他少数民族的土布,并深深爱上了各少数民族的土布以及眼饰。2003年,杨春霞辞职成立了设计工作室,决心将那些充满无穷魅力却隐藏在民间的土布开发成精美的产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土布的美。
杨春霞去民间收集各种织锦的图案,自己也设计图案请农妇织出来,然后根据织锦图案进行巧妙剪裁和搭配,设计制作出独特的民族服饰、包包和家居品。杨春霞将这些作品到网络,好评如潮。
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杨春霞特意穿着用壮锦、绣球设计的一套服装去参加。她想自己做个活体广告。这招很灵,很快,一位女士拉住她追问衣服在哪里买的。后来,这位来自台湾的女士还为杨春霞介绍来台湾客商,请她用壮锦和土布设计一款高山族小背包,并且订制了一批壮锦土布抱枕,命名为“回归”。
杨春霞用各少数民族特有的土布和织锦设计了一套又一套漂亮的民族服饰,在网络上渐渐有了名气。有一天,一个叫杨幅的女孩儿打电话来请求杨春霞帮她设计几套民族服饰,她要穿着这些民族服饰去参加一个比赛。杨春霞当即答应了下来。普蓝深红的土布上镶嵌着五菱花图案的壮锦,简约大方的设计,令这位广西女孩儿别具风情,分外迷人。杨媚穿着杨春霞设计的民族服饰摘得了“壮族之花”的桂冠。
从第一届到今年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每一届杨春霞都没有落下过。只是,如今她的产品不仅在博览会上作展示,还被选作了博览会的礼品赠送给各国的代表。
“你把土布设计得可真美!”在博览会上,有人这样称赞道。而杨春霞却说:“我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土布原本的美挖掘并展现了出来。”
七彩孔雀
看到“孔雀窝”前,很难相信土布能表现这样的感觉――绚烂、华丽、唯美。这些带着强烈民族风格的服饰,由苎麻、棉布、老绣片,以及苗绣、白绣制成。许多人都说,看到“孔雀窝”的衣服,就像看到了杨丽萍本人。作为公众人物,杨丽萍有自己独特的穿衣风格,那些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土布和刺绣都是她的偏爱,但这样的服装市面上太少。于是就有了“孔雀窝”的故事。
2003年,杨丽萍带着自己的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在全国公演。演出极其成功,庆功宴和新闻会一场接一场,杨丽萍翻遍衣橱,发现能够出席这些场合,又让自己满意的服装实在是捉襟见肘。因为喜欢缝纫,杨丽萍和妹妹杨丽雁经常到云南农家买些苎麻土布,拼上老绣片做成喜欢的衣服。为了满足杨丽萍日益增加的服饰需要,作为《云南映象》舞剧总服装设计师的杨丽雁决定开一家店,自己做成衣,既能满足杨丽萍的特殊需求,又能带给服装市场另一种风格。
2004年2月,名叫“孔雀窝”的特色土布服装店铺正式开张,店址选在云南省歌舞剧院大门侧,同时,杨丽雁注册了服装品牌“云南映象”。
一开始小作坊只有几个工艺娴熟的老手艺人。杨丽雁从乡下收来手织的苎麻、棉布,又搜罗了一批上了年头的老绣片,制作了第一批成衣。那些拥有多民族风格的刺绣和裁剪融入服装中,离我们遥远的土布衣,也随之走入人们的视野。
那时杨丽萍几乎常驻昆明,演出结束后,她也到店里坐坐。缝一块老绣片,裁一块斜肩夹褂,或是拿起针线绣上两针白族的刺绣。客人来时,她起身迎客,帮人挑选些适合的搭配。许多疯狂的粉丝隔三岔五地到店里逛逛,买走一两条裙子,选一两件配饰,只为多看杨丽萍几眼,和她聊上几句。
“孔雀窝”越来越知名,平时极少有人问津的云南土布也逐渐成为大众欣赏的焦点。不仅仅是特立独行的歌舞团演员们喜欢到“孔雀窝”淘衣服,普通的白领女孩也把这里视为购物的新去向。
2008年,“孔雀窝”在北京魏公村26号开了一家新店,进得门去,店内的招贴画上杨丽萍身穿自己缝制的衣服盘腿而坐,店里店外部是她的影子。这里的服装足以挑战一切最时尚的华服红配绿、蓝镶金,一切你不敢想象的色彩,在这里都以最完美的法则搭配而出,震撼每一个到店的客人。
“孔雀窝”名气越来越大,衣服也越做越高端。有灵感时,杨丽雁会一连设计几款几十款不同的衣服,没灵感时就停下来休息。还是那几个手艺人在裁在剪,一块手工织成的土布,在这里总能妙手生花。
衣服的量很少,每款各店只有一件,售完即止。店员也不会像其他的导购一样积极主动地邀请你试衣,你尽可以观赏每一件高悬的艺术品,每一个盘扣、每一个皱褶、每一串珠饰,看似随意拼就,细节上却闪现着灵感,看起来精美绝伦。
初二童话世界
一个晴朗的日子,慢慢踱步到三芝乡一栋山边的小楼房,你会看到,从二楼阳台披洒下来的各种彩色的布,在阳光照耀下,美极了。这就是邱雨玟的家了。自从迷恋上染布,她把这些看似平凡的纯天然手织棉布、麻布“打扮”得精灵一般。每做好一段布,她就从高处把它们洒落下来,任其随风飞舞。
邱雨玟是台湾人,美术科班出身,从事过婚纱业、橱窗设计等工作,因为曾经找不到喜欢的布料装饰家里,于是自己开始染布。从1999年开始,一直不停地染。染好的布不但用来装饰自己的家、给自己做服饰,也被别人追着请她帮忙装点别人的家、丰富别人的衣橱。
踏入她家,灯饰、窗帘、沙、抱枕,甚至笔记本的封皮,全是布料手作,一切都是柔美的色彩。宽大空旷的客厅里,晕染成不规则图案的手 染布被做成一幅挂图,装点着白色的墙面:挂灯是用手织布缝的灯罩,螺旋着像一朵喇叭花。厅外是有阳光的庭院,竹编椅子上搁着几个软软的坐垫,土布上泛着流动的颜色,在这里和朋友聊天、喝茶,时光仿佛停顿。
走上二楼,阳台被打通,惯用的纱窗、铁门等隔断都被摘掉,以数道橘子色染布取代。染色纱帘迎风摇摆,把拆掉一切阻隔的长廊变得神秘,而且层次丰富起来。每天,雨玟都会抽一点时间在这里小憩,或看书,或剪纸,日子悠长。
雨玟认为,在开放的大空间里,应该用中性的色彩为基底,随时可以依照功能性调整布置。所以,除了极为私密的房间外,雨玟家的大空间都很中性、清爽,并善用活泼生动的染色布料制造出局部的配色效果。而她的卧室则色彩浓烈,绿色与红色的挂帘配上黄色的地垫,还有蓝色的靠垫……多样的色彩却不觉得累赘,全手工染出的色彩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深深浅浅,颇有节奏感。
如此多的简单棉麻土布被买来后,就在雨玟的手下一点点发生着变化,或染、或缝,甚至,由此诞生了一个以此为材质的服饰品牌“初二”。她的工作间里,有几个大型的可推拉式衣橱,挂满了她自己染布、设计、缝制的服装,甚为壮观。
在邱雨玟的眼中,布料是很好的原生材质。只要有创意,最简单的材质,也能被赋予生命和能量。她经常去海边捡漂流木,去回收的垃圾里捡玻璃瓶,去山上捡石头,她在这些原生材质中,看到最原始最简单的面貌。她还常常跟隔壁的邻居交换作品,这些原本要被丢弃的陶板,她带回家,刻上一些线条,就成了风格独具的风铃。
这个独特的女孩子,坚持着本质简单的生活。邻居的口耳相传,这里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甚至有人把她的手染服饰当成婚纱礼服,而且就选在她的家里拍摄婚纱照。有人把她的家当成摄影棚,她没有特别布置,窗外洒落的阳光就是自然灯光,原木桌子、小猫、花瓶,甚至是桌上的杯子全都入镜了。
她不拒绝访客,她的生活态度感染每一个踏进门的客人,即使是喝一杯茶的时间,也能和第一次见面的朋友在这里彼此分享生活经验。只是她的创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接受。邱雨玟说:“太年轻的人,不懂欣赏手工的东西,要稍微有一点文化的人才懂得欣赏。”
女子不语
她们是具有慧心的好。最朴实的土布在她们手中剪剪缝缝,就成了最具个人魅力的美服。这样的好翩跹而来,人还未语,意已风起云涌。
这是北京的一个艺术展,处处都能看到艺术气质鲜明、个性凸出的人,但唯独她让^印象深刻。一袭如瀑的黑发垂直腰际,浅浅的泛黄棉麻质地衣服上有着精细的绣纹,长裙及地,粉蓝与粉红的色彩上缀着古老的绣片。远远看着,她竟然像一幅温婉的画。她说,这身衣服都是自己剪裁、自己手工缝制的,所用的材料也是最不被人注意的手工土布。
她叫东茫,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爱美的女子,因为找不到喜欢的衣服,就自己动手缝制。在东茫手工缝制的衣物中,夏布与来自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民族的老绣片,被任意地组合在衣物上。
再次联系东茫,她去了遥远的乡镇,电话里有乡间集市的吆喝声,为寻找民间的土布、绣品而去,也为下一季的美丽服饰而去。她用了很多时间去乡野,不仅仅为服饰,乡间的生活也给了创作很多灵感。
东茫的服饰都是全手工缝制,一针一线都在她空闲的时间完成的。有时需要大半天时间,有时几天才能完成。如今,她已经做了上千件服饰,自己穿,也卖给喜欢的人。因为喜欢的人会一直追着她买一季又一季衣物,于是,有了一群女人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做衣裳的场景。东茫说,很享受。东茫还给她珍爱的每件衣服都取了名字,蓝莲花、初桃、晚香、拂尘、素裹、半韵、无愁一她说,关于衣服的故事很多,这些名字是留给人联想的。
藏女拉姆停留在丽江有很长一段日子了。
几年来,拉姆总会不定期深入云贵地区,在山寨里找寻与自己有缘的土布和绣片。无意识中,结识了许多“顽固不化”的老人,在深山里,固执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规则,也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闲暇时只顾手工织布,摘果采草染色上浆,最后变成自己身上的衣裳。如此自给自足,循环往复。
拉姆极不赞成以平常麻布冒充土布的做法。她认为,真正的土布,是从种值棉花到纺成线、织成布、染成色,全部过程统统都是手工,而且往往是同一个人完成全过程的,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土布。
从小拉姆便耳濡目染土布的制作过程,长大后,学习艺术的拉姆更是痴迷老旧的东西。不远万里收购回来的土布,拉姆舍不得随便动刀动针,小心翼翼地设计和测量着,生怕一个不小心或一念之差,便毁了一块上好的布。
真正的土布,实际幅宽极窄,只比筷子长一点点而已,不仅在款式上有极大的限制,而且粗糙的手感,厚实的质地也让做成的衣服特别挑人。毕竟真正懂得和喜欢土布的人,少之又少。文化、气质,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土布本身质朴无华,洗净铅华的风采,100人中难找出几个,所以,也不是谁都有气质配得上土布。
那些原本毫不起眼的土布,在她手里重获新生,坚强而彻底地蜕变为一种全新的时尚。
尽管拉姆很宝贝自己的收藏,但无论如何也难以防到张小黄,它是拉姆在丽江收留的第N只猫,喜欢在布堆里打盹儿,在绣片上打滚儿……拉姆喜欢猫,也喜欢收留流;尤其喜欢在制作衣服时,看到猫咪们走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