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媒介视野与女性发展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媒介视野与女性发展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时期女性的自我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传媒的态度和视野,然而媒体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拥有正确的性别意识。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女性报道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入手,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在报道中真正体现男女平等的观念。

【关键词】媒介视野 女性发展 男女平等

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据《安徽年鉴》统计,截至2011年,安徽省新闻出版行业共有98种报纸,180种期刊,577种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大众传媒凭借其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嵌入社会生活的特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体报道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在影响着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

大众传媒的出现,在女性自我塑造、自我评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女性的观念和认识,重构她们新的生活习惯。从妇女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时期女性的自我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传媒的态度和视野。

随着新闻报道数量与领域的快速扩张,与女性有关的报道数量不断增长。尤其在社会新闻方面,我省的平面媒体如《新安晚报》、《安徽商报》、《文摘周刊》、《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安徽广播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帮女郎,帮你忙》等民生新闻栏目,都把女性报道放在社会新闻重要位置。但对女性报道的重视,并不代表着媒体自然而然地具有正确观点。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女性报道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入手,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在报道中真正体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一、大众媒体对女性角色的误读

1、庸俗化倾向

传统的文化积淀以各种方式存在,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并没有随着社会变革而彻底消除,这些性别歧视常常被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传媒所反映和传播。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搏杀的大众媒体,取悦公众、赢得市场是其内在趋动力,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大众媒体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迎合大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其中包括传统的性别意识。

在走市场化路线的都市媒体的报道领域,社会传统思维对女性的偏见以隐性的方式出现。在报道视野里,女性基本上离不开家庭婚姻生活的狭小空间,女性职业发展的报道相对稀缺,而且对部分事业有成的女性也倾向于关注其情感生活,并暗示女人可以没有事业的成功,但一定要有感情归宿。这种视野的根本,是以传统文化诠释现代生活。在都市媒体的社会新闻中,女性往往表现得糊涂偏执、感情用事等。消极的方面还体现在过度强化女性外在形象,女性不是有个性、有思想的完整个体,而是一种被观赏的对象。

中国当前广告业是最多使用女性形象的一个行业。但是不平等的性别格局仍然是不争的事实。一些研究者对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表明,广告中的女性职业角色有51.6%为家庭妇女,而男性职业角色中科教文卫及领导管理者占47%,家庭主“夫”一个也没有。广告中女性的出现地点51.5%是在家庭,出现在工作场所的只占14.5%,而男性即使出现在家中,也多为娱乐(31.0%),做家务的男性只有5.3%。尽管在现实生活中,都市女性和知识女性使用科技电子产品的情况已非常普遍,但在这类产品的广告中,女性角色出现的次数只占14.9%。一些广告甚至以低级趣味来吸引人们眼球,以性暗示,来吸引男性观众。这体现了男性为主宰、女性为从属的社会角色定位。

2、边缘化倾向

在主流媒体的报道领域,女性报道则呈边缘化倾向。在主流媒体中,对女性形象的歪曲较少,报道视角正面、阳光。但与此同时,价值判断标准仍然没有脱离以男性为主角的标准,女性人物形象单薄,内容模式化,工作味比较重,缺乏细微的人文关怀,缺乏思想深度,缺乏对女性社会问题的深入反映和探讨,以及在政策法律上的反思和呼吁。

据有关部门对首都8家中央级大报调查发现,在要闻版报道的主要新闻人物中女性占17%;8家报纸的女记者在要闻版发稿比例最高占26%;8家要闻版有关妇女的报道最多占19%。与此相比较,男性的言论被转述和引用的机率远高于女性,女性干部在媒体报道中多为“无声的存在”,受众只看到她们“出镜”,却很少知道她们做了什么,她们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就像“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一样仅起着一种类似“陪衬”的作用。家庭传统的性别角色延伸至政治舞台,影响着女性参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女性话语受压抑现象或隐性状态由此略见一斑。一方面是女性整体参政状况的滞后,另一方面女性在传媒界及传媒的领导层的地位相对较低,印证了女性的从属角色和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地位。

《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说:“很多年来,女人一直没有自己的标准,一直没有自己看世界的眼睛,一直没有自己的语言,你使用的整个标准都是社会的标准,而社会是谁的标准?社会的主体和强势集团是男性,你使用的是男性的标准!我们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和暗示,已经使我们变成了一个适应男性社会规范的人。你在思考所有问题时,都会带着这个痕迹和烙印。”这一思想误区可解释为什么主流媒体在女性报道上会流于边缘化和模式化。

二、营造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氛围

1、担当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为大众媒介,女性报道应选择哪些题材?采取何种报道视角?事实证明,并非在荧屏上有妇女形象和反映妇女问题的节目就有利于妇女发展,如果导向不正确,也有可能强化性别陈规定势,反而不利于女性发展。

虽然媒体在女性发展中并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但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影响力决定了媒体必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担当起社会责任。女性报道理念的核心是建立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给予女性更多的人文关怀。

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谈到《中国妇女》杂志时强调,媒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妇女,更加深入地把握妇女群众的新期待,反映广大妇女的心声,关注妇女发展和维权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更加紧密地围绕妇联组织的全局工作、重点工作,精心策划选题,不断拓展版面,丰富栏目内容,提高稿件质量,以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妇女群众真正受惠、普遍受惠、长期受惠,努力成为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女性朋友的精神家园。

陈至立的这一要求为女性报道指明了方向。在女性报道中,要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对社会上不利于妇女发展的观念和现象积极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自觉弘扬妇女的正面形象,摒弃陈旧定型的性别角色,充分展示妇女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动积极的力量。

2、贴近妇女生活,提高舆论影响力

世易时移,妇女事业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新形势下,贴近妇女生活、把握女性诉求成为媒体应该研究的问题。

据天津市妇女需求与权益保障调研报告显示,当前,62.7%的妇女已不再倾向于接受“男人是一家之主”的“男尊女卑”说法,99.1%的妇女更加倾向于“男性应积极参与家务和子女教育”的两性平等、共同营建家庭的说法,但仍有30.5%的妇女表示赞同“男人是一家之主”的说法。同时,也要注意到,在面对家庭暴力的时候,仍有17.16%的农村女性选择忍耐、祈求劝说或是暂时逃离躲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而在城市这个比例则为6.62%,约为农村同比例的三分之一。在女性自主方面,95.6%的妇女普遍同意“女人应自立,应有自己的事业”,94.7%的妇女普遍同意“女性应积极参政,自己争取权益”的说法,体现出强烈的自主自强意识。但同时,也有40.6%的女性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这说明社会观念巨大进步的同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空间正是媒体应大显身手起到舆论引导作用的地方。

媒体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应自觉地在观念上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地在内容上创新,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反映妇女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凝聚人。要善于因势利导,潜移默化,使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妇女群众的心理。

3、建立联系制度,开展媒体培训

针对许多大众媒体在女性报道方面不专业、不正确的局面,妇联组织应主动做为,建立与媒体机构的紧密联系制度,促进良性互动。

近年来,中国女性的思想、工作、生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妇联的组织形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将妇女工作的触角伸向传媒,通过大众媒介去影响、引导妇女,是妇联工作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联合举办培训班,联合开设栏目等活动形式,帮助媒体从业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如安徽省妇联曾联合常州市妇联开展“防拐打拐”新闻报道培训,使相关媒体记者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报道中应遵循的原则。端正女性报道方面的目的,是让媒体成为促进性别公正和社会进步的利器,而不是社会偏见的代言人,当务之急是培训媒体,然后通过媒体培训社会公众。

让女性得到长足的发展,拥有属于自己的“面包和玫瑰”,这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媒体应利用自身巨大的影响力,做女性发展的促进者。

(作者:安徽日报总编室版面主编)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