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甲骨文临创”粹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甲骨文临创”粹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何书写甲骨文的问题成为当今书法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选准临写的范本是我们学书甲骨文的第一要义;参考近现代甲骨文大家们的书法对我们学书甲骨文有所裨益;甲骨文创作应强调书写感,抛弃书写性的“回归自然”是得不偿失的;学书甲骨文应多体味“刀意”; 写意风格需斟酌。

关键词:甲骨文 书写 风格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滥觞于商而沿用至周。“甲骨”即当时的龟甲兽骨,也正是文字的载体。时至今日,世人已与商周那个奇幻时代遥遥悬隔,甲骨文的再表现又需要完成其载体的转化,故“如何书写甲骨文”的问题成为当今书法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笔者为甲骨文的书写提出几条“注意”。

其一,选准临写的范本是我们学书甲骨文的第一要义。要做到选准,需要我们对甲骨文的历史及其不同的风格有一个对应的了解。董作宾将商代甲骨文字分为五个时期:即风格宏放雄伟的盘庚至武丁;风格承袭前期之风,创新不足而谨饬有余的组庚至组甲;风格错乱无章、萎靡凋敝的廪辛至康丁;风格气象万千、劲峭有力的武乙至文丁;风格趋于严谨的帝乙至帝辛。因现存的商代甲骨文是从武丁到帝辛二百余年间的契刻文字遗迹,所以又出现了陈梦家对甲骨文新的分期,即把董氏分期中的盘庚和小辛剔除掉,其余的粗分三期,细分九期。近二十年间,学者又对上述时期中的甲骨文作了“贞人分组”,即根据遗留甲骨文文字所示的贞人名字加以分组。这样的分组对甲骨文风格的界定更为明确。学者们对周代甲骨文的研究着重于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周原宫殿遗址所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并把其分为文王时的一期以及武王至昭王时的二期。其共同风格是较商人甲骨文而言多用曲线且字形较小,二期较一期则风格变化更为丰富。只有把握商周甲骨文的发展脉络及其各个时期的风格差异,我们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临写范本,为自己今后风格的对应找寻“传统支撑点”。在选择范本时我们应尽量选择为世人特别是专家、学者所称道的甲骨文精品进行临摹,进而借鉴与此相近风格的甲骨文进行补益,这样才能直入甲骨文书写之堂奥。

其二,参考近现代甲骨文大家们的书法对我们学书甲骨文有所裨益。罗振玉先生第一个完成了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化问题,其转化不仅包括甲骨文书法物质载体的转化,还包括艺术形式的转化,使甲骨文的使用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有了新的拓展。罗氏的甲骨文风格受其小篆风格的影响,显得古雅厚重。丁佛言则以浓墨、粗纸求干涩、雄强风格,其甲骨文作品中饶有金文的朴厚、优雅之意。追求刀意的甲骨文书家有叶玉森、董作宾,但董的书写较叶而言,更为自然。其后的甲骨文大家又有书写流动性较强的萧蜕,以碑派笔意取道的胡小石,用笔老辣苍润的潘天寿,俊爽浑朴一风的沙孟海,以方笔强调雄强骨力的陆维钊,笔意充足的诸乐三,以金文笔意入甲骨文的朱复戡、蒋伟松等。以上诸家之所以能使自己的甲骨文书写走向相对较高的境界,源于其对传统的承传以及个人功力、学养的不断积累。对以上诸家的甲骨文作品进行比对,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书写方式的枝丫上结出不同果实,但这些果实却都是极具营养的,因为它们有共同的“根”。

其三,甲骨文创作应强调书写感,抛弃书写性的“回归自然”是得不偿失的。甲骨文书体的变化和演进,其动力主要来自书写性简化。一方面表现在为了契刻的快捷简便,很多字都进行了省改,图画性随之降低而符号性随之增强;另一方面表现在契刻的率意使线条的原始仿形功能受到削弱,朝着远离其“原型”的方向发展。这就证明了甲骨文的发展围绕着“书写性的进步”而发展,故欲达甲骨文创作之妙境,需奉“书写性”为正朔。甲骨文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为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故现遗存的甲骨文包括契刻甲骨文和甲骨文墨迹两种。商代墨迹发现反映出当时的墨迹大多尚未形成具有独立审美意味的笔法,且书写感较差,仅注重线条粗细圆曲的细微变化,艺术价值并不高,与后代的书写水平大相径庭。因而我们需将商代甲骨文墨迹当做不成熟的书法早期手写体来看待,而不应把它奉为我们今天学书甲骨文的圭皋。当今有些书家把削弱书写性、抛弃笔法作为回归甲骨文自然妙境的舟楫,这种“回归”只会走向一条“不归路”。

其四,学书甲骨文应多体味“刀意”。与墨迹艺术价值不同的是契刻,当时契刻的刀法远胜于笔法,这也是叶玉森、董作宾等人甲骨文书写追求刀意的重要原因。契刻技艺的悬殊,会造成契刻书法美的差异,周人契刻较商人而言骨气卑弱,商代甲骨文中不同契刻者的水平和风格也是悬殊的,故我们学书甲骨文应更多借鉴甲骨文契刻中的翘楚。

其五,写意风格需斟酌。甲骨文书法实践的发展由罗振玉对字形的关注开始,而后经历了对书写笔意的追求,对刀意的模拟,写意之风的开张几个阶段。直至今日,中国书法创作更是为日本流行书风所病诟,许多现代书法流派的观念莫不为“写意”充斥。而其所谓的“写意”大多已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写意”,只是驰骛于新潮,而丝毫无传统之底气。甲骨文写意风格之作品频频于国内各类展览上崭露头角,然而绝大多数都是照搬流行书风中唯“个性创新”独尊的概念模式,而仅有少数令人欣慰的写意作品是基于传统功力之上的笔墨生发。胡原宣先生曾云:“既然练甲骨文书法,结构笔法就应该像甲骨文,至少也该近似甲骨文,不能以甲骨文为名,而自逞才华,把甲骨文写成自己的一种流派……,这又何必叫甲骨文呢?”“写意”不是不可,而应在弄明白何为“写意”且当其书法传统功力足够支撑“写意”之时方能进行。

(刘鹏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