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生用功术(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用功术(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集中注意力,请坐硬椅子

根据日本一位“大脑生理学”权威时实时彦博士的说法,要让头脑灵活、精神集中,做硬椅子比做柔软坐垫的椅子来得好。

因为,坐在铺着软坐垫的椅子上,使人很容易就心情放松下来,无法集中精神去思考问题。学校的椅子,几乎都是以硬木头做的,也许就是为了让孩子集中精神注意听课吧!

小学生做功课的时间,顶多以两个小时为限,那么在这么一点时间内,让他们坐硬椅子,肉体上应该不至于太疲劳。可是天下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能长时间用功,于是尽可能给他们柔软舒适的椅子坐。其实,为了给他们适度的刺激和持续的紧张感,让头脑保持灵活,倒不如给他们坐一小时屁股会痛的硬椅子,来得效果好。

处处皆书香,时时可用功

很多家长认为,要孩子书读得好,第一先要给他们好的环境;于是连很小的孩子,也有了独立的书房。这虽是个好现象,可是,每当孩子要开始做功课时,便以“好不容易给你一间书房”为理由,硬把孩子赶进书房里做功课。

以为孩子只要待在书房里,就可以把书念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从读书效率上来说,读书固定于一个地点,亦即把孩子关在书房里,其实反而不好。

因为人一被关进一个特定的场所之后,心理上的刺激自然慢性化,容易产生倦怠感,因此作业效率自然降低。此外,从记忆原理上来说,变换场所,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日本一位记忆术大师渡边刚彰律师,在教给人背诵法律条文的方法时指出,如果和各个不同房间产生联想,会比较容易记得,因为“在那房间看”的这种记忆,可以使记忆内容更鲜明。

小孩子也完全一样,所有的场所,都可以变成提高读书效率的“书房”。

赢在起跑点

有一位建筑师说,他在家自己拥有一间独立的设计室,当作他的工作房,不过在开始工作之前,他绝不靠近。此外,中午他一定休息一小时,在下午一点开始工作之前,一步也不踏进设计室。他表示,这样的话,一旦开始工作时,冲刺效果才高。

运动选手也一样,他们在预备起跑之前,总是先甩甩手脚,或在草地上躺一躺,尽量不去想起跑的事,他们不愿意在起跑之前,浪费一份力气,一心只想多储备一点精力。

孩子读书,也跟这种情形完全一样。在预定做功课的时间之前,与其让孩子先进书房,拖拖拉拉地磨时间,再要读不读地开始读,还不如到预定时刻,才让他们进书房,这样可以储备足够的精力,一起跑就能有力地冲刺。

“预备――开始!”有这种起跑的心情,一开始做功课就能高度集中精神。其实,注意起跑点的拼命冲刺,并不限于运动而已,读书也是一样。

让孩子做个小老师

东京业余魔术师俱乐部中,有一位著名的魔术高手高木重朗先生,他的技巧,连职业魔术师都要惊叹佩服。他不仅手法漂亮,更叫人吃惊的是,他能记得几千种魔术的奥妙。这也许和他超人的记忆力有关,除此之外,与他经常在会员的讲习会中教大家魔术,也有很大关系。

我们所学的东西能教别人,则可让这些知识更加确实。因为要教人时,我们必须把过去因被动所得的知识,以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这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和理解所绝对做不到的。

由此可见,如果要让孩子的知识和理解更确实的话,可以让孩子由学生的立场,转变成老师的立场,给他们“教”的经验,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父母充当学生,听孩子“说教”,更是明确了解孩子理解程度的好机会。

让孩子自己动手查字典

当孩子拿文字的读法、写法,或人名、地名、国名等极简单的事来问你时,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们呢?大多的情况是,因为可以用一句简单话回答,或因为是与该学科基本部分没什么相关的琐事,所以,你很可能不经意地脱口就回答孩子了。

于是,就像一呼一应似的,孩子每次遇到这类事情,便不加考虑地来问。不少父母一方面为了替孩子省时间,一方面也怕孩子因此失去耐心,会干脆放弃而不读了,于是就像电视上的智力问答一样,一一立刻回答。

可是,这不但无法养成孩子凡事查字典、找答案的习惯,反而妨碍孩子对该文字或事物,在脑子里加深印象的机会。因为一一查字典虽然麻烦,可是透过查字典的行动,孩子所得到的不是现买现卖的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眼睛和手、脑确认过的知识。

因此,让孩子自己去查字典,绝不是因为父母嫌烦而消极地打发他们,相反的,可以积极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干劲呢!

问“懂到哪里”比问“哪里不懂”好

孩子抱着课本或试题过来,说是“看不懂”时,父母大多会反问:“哪里不懂?”可是很多孩子就是“不知道哪里不懂”才跑来问的。

“不知道哪里不懂”好像是深奥的禅式问答,永远找不到解决之道。这时,如果能稍微转变一下问话方式:“你懂到哪里?”很可能出乎意料之外,很快就能找出孩子碰到的困难。

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推理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所以只要让孩子从起点出发,就能回想起了解到什么程度。父母亲可以顺着这步骤,很容易追查出孩子不懂的地方了。

如果就这样,知道孩子对问题了解到什么地步,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思考程序是否有差错,或者哪里是孩子无法理解的地方。接下来,自然知道该教他们什么,该纠正哪些地方,成绩也就很容易往前推进了。

以反问代替回答

一般家庭实施的“父母教,孩子听”的学习法,有可能使孩子渐渐养成不再自己积极思考、查资料,而光想依赖父母师长解答的习惯。所以,有时让孩子由听的一方,变成被问的一方,也很重要。立场一改变,孩子自然被逼得不得不自己去思考,在这种状态下,便能充分运用他们自己的头脑了。

人对于不劳而获的东西,失去了不会觉得可惜,可是辛苦得到的东西,却很不愿意、也不容易失去。读书也一样,若是自己辛苦查来的,不但理解程度不同,记忆保持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就不要立刻回答他们的问题,相反的,有必要常常反问他们。

不懂就要立刻问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美国和中国、日本教室气氛最大的不同是,美国教室里总是吵吵闹闹的,只要学生不懂老师的讲解时,就会接二连三地发问,以致教室气氛经常很热闹。

相形之下,中国和日本的教室却静悄悄的,学生只会侧耳静听老师的讲解,热心地记笔记,几乎不会发问;老师也为了要完成既定的某种课程进度,而继续往前进。可是,一考试下来,却发现了解授课内容的学生还不到一半。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学习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这种差别也许和美国人分得清清楚楚的个性,及授课方式的不同有关,可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问题。美国家庭会责备孩子“不懂时为什么不问”;中国和日本的家长,则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却不知道养成孩子若有不懂要立刻问的习惯。

在家里做功课和在学校不同,它是父母和孩子一对一的关系,因此,非常方便孩子养成不懂立刻问的习惯。与其忙着赶进度,或死背学习的内容,不如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来指导孩子,就算一开始也许效果不明显,但一、两个月下来,很快就会增加实力。

“问是一时之耻,不问是一生之耻”的俗语,正说明了不懂而发问不但不羞耻,反而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