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谈新疆银元错版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谈新疆银元错版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近代官铸银元始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铸期直到新疆解放为止。除民国38年(1949年)“壹圆”银元外,其余各种银元都属于天罡银元,面值则采用两、钱、分,且专用湘平而不用库平。其铸地主要有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克苏三处。由于设备落后,除了迪化银元局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铸造机制银元外,其余各局均采用土法机器铸造银元,因而模版易损,更换频繁,造成新疆银元版式庞杂,尤以错版银元的出现,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

新疆银元错版有三种情况。一是错刻汉字,二是错刻维吾尔文字,三是错刻图案。清代新疆银元铸有汉文和维文两种文字,汉字书写为繁体字,维文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维吾尔新文字。由于汉、维文化交融,汉字占主体地位,故银元上出现这些差错的汉文字较多,维文字次之,笔画多横少点,或者错位,还有的就是图案大错版。笔者现将珍藏的部分错版币简述如下,以供收藏爱好者鉴赏与探讨。

一、光绪银元系列错版。1,汉文字错版:图1“光绪银圆伍钱”,正面“X”字下“戈”部少一点,“绪”字“者”旁上多出一点。稀见品。图2、图3分别为“喀什光绪银圆伍钱、叁钱”,其正面“X”字各缺少一点,“银”字“艮”旁均少一点。少见品。图4“光绪银圆贰钱”,“X”字“狻迸陨狭降闳无,少见品。图5“迪化光绪银圆贰钱”,正面汉字除“银”字缺一点外,大写的“贰”字“弋”部上的一点在下,少见品。2,维文错版:图6“光绪银圆伍钱”背面维文(钱)字上缺少三点,较少见。图7“喀造光绪银圆伍钱”,背面维文(五)字缺少三点,较少见。图8“喀造光绪银圆伍钱”背面维文为正确书写版。

二、大清银币错版。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户部通令各省改光绪元宝为大清银币,时仅湖北与新疆遵照办理。由喀什厂仿照内地铸造了新疆版的大清银币,正面圈内铸汉文“大清银币”,圈外上为“喀什造”,下则分别为“湘平壹两、五钱、二钱”纪值,左右两侧分别铸有维文“喀什造一两、五钱、二钱”及回历“1325、1326、1327”纪年。背面龙图纹外珠圈,左右侧饰以枝蔓花叶图。图9“喀什造大清银币湘平五钱”,无铸纪年,正面“啤弊秩绷降恪M10“喀什造大清银币湘平五钱”,铸回历1326年,正面汉字“五”字上多出一个“工”字。这两种错版币均为稀见品。

三、饷银银元错版。饷银银元系迪化银元局铸造,开铸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停铸于宣统三年(1911年),是一种真正的机铸银元,其工艺精细,形制规整,汉、维文字体端正,龙图规范。铸有“一两、五钱、四钱、二钱、一钱”五种面值,铸额甚多,尤以“五钱”为最多,版式也最复杂。图11“饷银五钱”错版币为少见品,该币面文“饷”字“食”旁缺少一点。

四、民国“壬子饷银”五色国旗图案错版。干支“壬子”年正是民国元年(1912年),迪化银元局为民国成立而特铸“壬子饷银”流通纪念币。正面中央圆圈内铸“饷银一两、五钱”两种面值,圈外环铸“中华民国元年”背面为民国五色国旗交叉图案,旗杆上下分别铸“壬子”二字。该币正背面无维文,亦无回历纪年,是新疆银币中唯一未铸维文的银币,也是唯一阴阳历兼用的银元。其背面五色国旗应是横向五条,而此币却铸成竖五条,是个错误,也就成了大错版(图12、图13)。

五、民国喀什造饷银错版。民国元年至五年(1912~1916年)。喀什银元局改模仿迪化“壬子饷银”铸造新币。正面中央圈内为“中华民国”,圈外上为“饷银五钱”,下为“新疆喀造”。背面为民国五色旗交叉图,旗杆交叉上方为维文“中华民国”,下方维文“饷银五钱”,这种币只铸过“五钱”一种。上有回历1332年(1914年)即民国3年,铸造量较大,版式亦繁杂。除背面五色旗画错外,还有两种汉文字错版。图14正面“”字内“口”下的笔画改在“口”上成横画。图15正面的“饷”字“向”旁内“口”下多一横。此两品错版实不可多得。

六、民国“壹圆”银元错版。新疆于民国38年(1949年)五月施行币制改革,以银元为单位,改纪重为纪值。由省城造币厂铸造“壹圆”主币。每枚重7钱2分,含纯银90%,与内地银元等值。这是新疆最后一次铸造银元,也是唯一的一种以元为单位的银币。正面中央铸“壹圆”,周边以麦穗圈成图饰,圈上为“新疆省造币厂铸”,下为“民国卅八年”,背面中央珠圈内铸阿拉伯数字“1”及维文“元”字,圈上铸维文“新疆省造币厂铸”,下为分元纪年“1949”。该币于当年11月停铸,铸期只有半年,数额虽不多,但版式极为复杂。图16正面大写“壹”字士下平宝盖书写成两点尖向上,俗称“牛头币”,最受人喜爱,以稀为贵。

新疆错版银元种类繁多、量大,能长期在市场上混用,且得以留传至今,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政府管理衰微。新疆“天高皇帝远”,地方铸造厂各自为政,模具出于不同民族的雕模师之手,钱文用汉、维两种文字难免出现差错,还有些是铸工粗心大意造成,或许是故意戏作。这说明新疆各局在铸币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标准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

二是交通信息闭塞。新疆地域广阔,远离中央,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内地发生重大事件不能在短时间内传达,即使传达到,也有失真的地方。如民国“壬子饷银”上五色国旗的竖条图案错版,就是因当时未见标准图案,只是凭空想象而来,这种错误一直到民国5年(1916年)还没有改过来。

三是多民族聚居、文化落后。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生活比较困苦、文化落后,大多民众不识钱文,虽然银币上汉、维文书写怪诞、舛误甚多,但仍不被人们所拒用。这也是助长错版银元不断出现和长期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个原因。

总之,新疆银元的错版现象值得研究。它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自铸银元中,中央权力衰微,财政拮据,铸币权分散以及失控的封建社会本质。其实错版银元也曾参与流通,发挥了货币职能,与其他通货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新疆货币文化。无论从钱币学研究新疆银元的品种版别,或是从货币史研究新疆银元的兴衰演变来说,都值得收集、发掘、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