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有效导入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有效导入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上”,那后面的课上起来就顺了。新课究竟如何导入更为有效?究竟如何导入才能提高课堂品质,成就高效课堂?请欣赏特级教师刘志春的三个教学片段,领略三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方法之一:预习导入法

【片段一】《生命桥》教学片段

师: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看看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两个生字词了解多少。(出示:山涧、目瞪口呆)你觉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山涧”的“涧”不能读成第一声。

生:“目瞪口呆”的“瞪”不能读成第一声。

师:(出示插图)两山之间最底下,图上没有画出来,猜一猜,下面有什么?

生:应该有水。

师:为什么?

生:我想“山涧”的“涧”的左边是三点水,应该与水有关。

师:有道理。那“目瞪口呆”是什么意思呢?

生:因为惊讶而发呆。

生:因为吃惊而愣住了。

师:(指名几个同学起立)老师喊“预备齐”,你们就一齐“目瞪口呆”。(生一齐做目瞪口呆状)

师:(指起立的同学)这时的他们就叫――

生:(齐答)目瞪口呆。

师:对老师的要求和做法大家没有意见?

生:没有。

师:其实,刚才这几位同学并不是真的目瞪口呆,因为并没有什么事情使他们感到吃惊,他们的目瞪口呆只是表面现象。

课文生字不多,学生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解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可让学生自己弄清读音,并且根据象形字的特点大致弄清字词的意思。利用教学“目瞪口呆”的机会,初步弄清“目瞪口呆”的意思,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方法之二:资料导入法

【片段二】《将相和》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将相和》。大家对历史故事特别感兴趣,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有突出的表现。先请大家把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的资料交流一下。

生:我从《历史简明》上查到了关于蔺相如的资料。(介绍资料略)

师:你的这段材料选自《历史简明》,含有文言文的内容,我们把课文学完以后,你再来把这段材料介绍给大家,会让我们感受到汉语的魅力――这么长的课文,用你这几句话就概括了。

生:我从《中华上下五千年》上收集到关于和氏璧的来历。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玉璧,相传为楚国人卞和采到的,所以被人们称为“和氏璧”。此璧几经坎坷才被发现,是一块世上无双的无价之宝。玉璧到了惠文王手里更是被万分珍爱。

师:你读了课文,想了解和氏璧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不是?

生:我从《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查到和氏璧纯洁无瑕,夜间生光,冬季温暖,近旁可以不生火炉;夏季凉爽,百步之内不近蚊蝇。

师:哎呦,很长时间以来,我只知道和氏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还不知道这块璧有这么奇妙的特点!你今天找到新材料了。正因为刚才三位同学说的,和氏璧这么好,还含着这样一个故事,所以文中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它,那个词是――

生:无价之宝。

师:还可以用书上没有的哪一个成语来形容?

生:价值连城。

师:从课文中什么内容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秦王写信给赵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看出来的。

在入选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事件是在某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课文的背景,在学习课文时就有一种“望文生义”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师宜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片段中,学生搜集了时代背景、文章出处、和氏璧如何到赵王手里等资料,可见课前学生检索了大量的资料信息。这些环节的设置符合新“课标”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拓宽语文学习资源,为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进一步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

方法之三:综合导入法

【片段三】《东方之珠》教学片段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我知道大家已经收集了好多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请大家自由介绍一下。

生:我知道香港有许多名胜,有万佛寺、太平山顶、香港会展中心、浅水湾、海洋公园、香港公园等。

师:哎呀!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的名胜,告诉大家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一本介绍香港的书上查到的。

生:我知道,香港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一个贫穷的小渔村建设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师:哦!香港原来只是一个贫穷的小渔村。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社会书上得知的。

生:香港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区徽是紫荆花,现任最高行政长官叫曾荫权。

生:香港是由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四个部分组成。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战败,被迫割让给英国,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师:你们知道的有关香港的历史知识还真不少!要记住历史!

生:香港现在是亚洲最大的旅游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被人们誉为“东方之珠”。

生:我知道有一首歌叫《东方之珠》。

师:那你唱一段吧。

生:(唱)小河弯弯向东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师:(深情描述)那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东方之珠”,好吗?

生:好!

把有效的课程资源巧妙穿插,把收集来的文字资料、熟悉的音乐以及相关图片等多种资源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交流资料,学生了解了香港的名胜、香港的过去、香港的现在以及香港为什么被人称为“东方之珠”。接着《东方之珠》这熟悉的音乐走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有效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大体上要符合以下四个要求。

1. 导入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能更加自觉积极投入学习。

2. 导入要有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

3. 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学生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很容易,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其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望”,建立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效果也就会越好。

4. 导入时间不宜太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总之,我们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导,采用不同的有效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效的导入如同那三两声琴弦,为高效课堂增添一抹“盎然春色”。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