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和评价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到我科就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和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经治疗,完全痊愈的有62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0%;在炎性细胞因子中,治疗前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普外科;重症胰腺炎

在各种外科疾病中,重症胰腺炎起病迅速,病死率较高。传统的保守治疗手段往往会导致胃肠紊乱、消化不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但外科手术治疗时,可以提高患者耐受度,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手术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方法[1]。近年来,为了研究和评价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此项实验治疗,将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加以对比分析,现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到我科就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4~76岁,平均(44.4±5.5)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具有典型症状,如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膜炎相关症状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过CT确诊,其中胆性疾病22例,酒精性15例,外伤性18例,合并高脂血症26例,其余19例无明确病因。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协议,同意参与实验和治疗。

1.2方法 治疗采用手术方法,具体为:①在手术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随时检查精神状态,以防出现各种不良事件;②确保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③对患者进行腹腔引流,清除已发生坏死的组织;④在下腹及胰周放置引流管,用标准灌洗液清洗腹腔,确保腹腔内的坏死物质能够及时得到清除;⑤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尽量保证不被感染;⑥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内科治疗,必要时采取各种特殊治疗,如呼吸支持,胃肠减压;⑦术后患者禁食禁水,给予支持治疗,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热量,提高患者抵抗力,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1.3疗效判断 疗效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各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好转,14d内消失,各指标基本正常;有效:症状体征14d内消失,各指标出现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完全无好转,甚至变差,严重者死亡。

1.4统计方法 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用x±s方式,进行t检验和χ2 检验,当P

2 结果

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到我科采用外科手术结合内科辅助的方法,完全痊愈的有62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0%,无效率8.0%;在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中,治疗前后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胰管本身的保护及防御机制,如胰管上皮细胞有黏多糖保护,正常胰腺腺泡可以阻止胰酶的侵入,加上胰蛋白酶等胰酶以酶原的形式分泌,并不会破坏胰腺本身,但当上述保护机制受损时,胰蛋白酶可以消化自身细胞。在病理上,可出现胰腺组织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缺血、坏死,或胰腺的充血水肿。临床上可有腹膜炎症状,如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以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全身症状寒战、高热。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一经诊断,立即禁食、禁水,可进行胃肠减压,同时结合患者的全身症状及耐受等情况,择期手术。在此期间,注意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抵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打好心理基础[3]。

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尽量在病后3d内进行,对于超过3d的患者,病情有所加重的,术后的恢复明显不佳。重症胰腺炎发病时,腹内压明显升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导致腹膜炎,血行障碍时,可出现肠梗阻等症状,因此,对过高的腹内压进行减压是较为重要的方法。

本文通过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探究和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相比传统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因此,本文认为,当患者出现重症胰腺炎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全身耐受,尽早手术,采用外科手术辅以内科治疗的方式,同时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邓可,潘华,胡俊川,等. 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6A):38-39.

[2] 朱双爱.对行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体会[ J].求医问药,2013;11(7):241-242.

[3] 王钦,袁美莲.7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救治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241-242.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