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减塑”能否驶上正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减塑”能否驶上正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限塑令”6月1日在全国实行。从全国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情况基本相同:大超市明码收费;自由市场要么我行我素“消化”储备,要么置若罔闻地熟视无睹。时间证明,尽管经过了6个月的“磨合期”,“限塑令”依然没能按计划驶上正轨。]

限塑令有“盲点”

6月1日开始实施的“限塑令”,各地反应不一。深圳、广州、南昌等城市各大型超市都已经进入角色,但是一些小商品店、菜市场等可能成为“限塑令”的 “盲点”。一些集贸市场、早点铺、水果摊及一些便利店仍然在广泛的使用塑料袋。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估计,目前全国每天使用的塑料袋量相当于耗用13000吨石油,预计措施实行后每年能减少100万吨胶袋污染。

不过新措施并非人人都能接受。

上海一烧鹅店老板指,政府规定违规商家最高可被罚人民币10000元,不过很多顾客并不体谅。

深圳关外数十家商店、菜市场,发现这些地方依旧免费提供塑料袋。布吉商业街小食店老板李小姐:“收了塑料袋的钱,顾客就不买我的东西了。”本来她打算每个塑料袋收取两分钱,但很多顾客听说要收费扭头就走,她只好提供免费塑料袋。

有市民说,市场里根本没听说不能用这种塑料袋了,“连告示牌都没看到”,各商家还在免费送,不用白不用,至少可以拿回家当垃圾袋用。

大多数地区的工商及物价部门为配合“限塑令”,纷纷表示要对不合格塑料袋生产厂家及经营商家进行全面清理,但并未要求统一定价,由商家依据自己的成本支出自主定价。一些专家据此认为,以前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费用其实是包括在商品里的,而“限塑令”的到来促使商家把原来商品的价格还原,让以前隐含在商品里的塑料袋价格“浮出水面”,不过是把“暗收费”改成了“明收费”。

据悉,商务部正在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对于目前界定不清的内容,将在商务部商业改革司网站开辟专栏,解答相关问题。

用量普遍下降超过四成

“限塑令”实施,广州的各大超市都已进入角色,很多市民都已自带购物袋,一些未自带购物袋,就只能掏钱买――每个袋子都被塞得满满。商家反映,塑料袋的用量普遍下降超过四成。在华润万家天河北分店,收银台边上已遍寻不见塑料袋的踪影,顾客需要购买塑料袋时,销售人员才从收银台底下的抽屉中拿出来。而前来购物的市民,每三人就有一人自备购物袋,购买小件商品的则大多用手拎着走。销售人员介绍,对拒用塑料袋的顾客,商场将采用减免商品价钱的方式予以鼓励。根据物美玉蜓桥大卖场统计,6月1日,9个小时时间塑料购物袋售出不到3000个,而往常超市此时已发出塑料袋3万多个,现在的使用量不到过去的1/10。 易初莲花金源店使用量比以往减少了2/3。

忘记自带购物袋的曹先生掏钱买了一个0.4元的特大号塑料袋,他懊悔地说:“没想到这次是动真格的,下次一定记得备好购物袋,否则每次都要多花点包装袋的钱,也是一笔不少的负担。”也有部分顾客,即便没有自备购物袋,也不愿购买商场提供的塑料袋。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婴儿车推着,有的用旧报纸包着,嘴里都笑盈盈地说,“支持环保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表示,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天消耗大量塑料袋,而生产这些塑料袋至少需要13000多吨石油。另外,环保专家预测,随着塑料袋使用减少,料五成厂商面临倒闭。

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超市节能情况报告,每年中国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对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的统计也显示,这些销售场所塑料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3倍。

李静说,每年,中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使用的塑料袋累计需要160万吨塑料。按照生产一吨塑料需要消耗3吨以上的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480多万吨石油。

据李静介绍,近几年来,塑料袋的滥用带来了环境、能源和资源方面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限制乃至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措施。

国内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负责人透露,他们一年在塑料袋上的花费达到上亿元,因此,限塑令的出台实际给企业节省了大笔开支。但是,商家们普遍不愿把这种节约理解为增加利润。商家表示,将通过各种渠道将这部分利润返还给消费者,包括赠送环保袋、增加促销活动等。

3万生产商关门

“限塑令”的蝴蝶效应逐渐发酵。由于对塑料袋的消费锐减,中国塑料袋协会塑料再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估计,中国6万多家塑料袋生产企业恐将有一半最终要关门。据了解,因为有了“限塑令”,东北东北最大塑料袋生产基地400多家塑料袋生产企业已经停产20多天。

河北雄县是华北最大塑料袋集散地,两千多家塑料袋厂目前已有一半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他认为,“关、停、并、转”将是中国大陆多数小规模和较小规模塑料袋生产企业的四种结局。关即关闭;停即停产、观望;并即合并、兼并;转即转型,转向更低档次或更高档次,例如垃圾袋或食品袋。

另外,珠三角为国内塑料袋生产的重要地区,各类地下塑料袋厂估计超过1000家。这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对原料和电力都造成极大浪费,还直接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有塑料加工行业人士分析,“限塑”将直接导致这部分地下塑料袋厂失去市场,促使塑料加工和包装企业重新洗牌。因此,“限塑令”对推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也有重要意义。

美国一些实践证明,塑料袋有偿使用,对“白色污染”的遏制作用非常有限。有专家认为,需要在“限塑令”之外架起两条腿来辅助走路。其一,在“限塑令”的基础上,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出台一些鼓励机制。一方面,鼓励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主动限制乃至不使用塑料袋。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激励性机制,激发市民主动放弃塑料袋的激情和决心。政府必须围绕“限塑令”寻找新的办法让市民意识到不使用塑料袋的好处和利益。英国最大连锁超市特斯科,采取“奖励积分法”,顾客重复使用购物袋可累积得分。其二,必须寻找一种方便而又实惠的替代品。各大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应该鼓励这样的“替代品”:淀粉制作的包装袋、短期可供反复使用的纸袋以及可以长期使用的棉制袋或其他布袋等。韩国一些超市,通常将商品包装用纸箱免费提供给消费者,顾客将用过的纸箱放到指定地点回收,既满足了顾客需要,又实现了废物有效循环利用。

在美国加州一些大的超市里,顾客每自带一个购物袋,在收款台结账时,收银员就会给顾客五美分的优惠;在波兰,一些商店也提供需要付费的多次性袋子,顾客付费一次,当袋子损坏时,可以免费换新袋子使用。相比之下,我们的“限塑令”究竟是要解决塑料袋的无偿使用还是环保?看来也没能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