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乡村干部宗族家长色彩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乡村干部宗族家长色彩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乡村干部是我国最广泛也是最贴近群众的干部群体,由于农村社会强烈的宗族社会色彩,乡村干部也具有很强的宗族家长色彩。乡村干部的这一色彩对于弥补我国基层管理体制不足,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引起农村基层选举腐败和宗族械斗等消极现象。深入研究农村干部的宗族家长色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当下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 乡村干部 宗族家长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15-01

一、乡村干部宗族家长色彩的历史社会原因

我国乡村是由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的聚落,故“宗族对村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这决定了乡村干部在农村社会扮演的社会角色要远远大于其政治角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西周开始,宗族宗法制在我国盛行了三千多年,在广大农村,“固有的宗族家族理念和文化深深地渗透在每一个村民的血脉之中”[2]。我国农村的许多村庄是以姓氏命名的,体现了乡村社会强烈的宗族社会色彩,乡村的宗族社会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干部的宗族家长色彩。其次,我国农村长期的以一家一户为生产主体的小农经济模式使得农村家庭的生产能力较为薄弱,以一家之力难以有效地完成繁重的农业耕作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打击,因此,乡村社会往往聚族而居,共同应对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家族是每一个家庭紧紧依靠的力量。由于乡村干部在村庄生产生活中能发挥巨大作用,故在村民普选制度之下,每一家庭和家族为自身利益计,往往不遗余力地推选本家族的“头人”为村民干部,从一定意义上说,极大一部分乡村干部是先具有了宗族家长的地位,在宗族家长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拥有了村民干部的身份,宗族在乡村干部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乡村干部宗族家长色彩的具体表现

乡村干部处在农村社会权力的顶峰,由于他们政治上拥有干部的权威,血缘上又享有家族威望的光环,其在乡村社会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不可估量的。与国家正式干部处理行政事务不同,乡村干部更多的是参与宗族社会事务的处理。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婚丧活动

婚丧嫁娶是村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干部是乡村婚丧嫁娶活动的全程领导者和重要参与者。上至活动的参加人员、任务分配、水电供应,下至活动的举办时间、物品采购、风俗禁忌都需村干部的费心操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乡村干部在改革乡村婚丧习俗方面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正因为乡村干部的宗族家长的色彩,所以在乡村习俗的去留方面,他们拥有很大的决定权。

(二)处理纠纷

长期生活在同一家族和村落之中,村民之间产生纠纷是在所难免的,乡村社会处理纠纷的特点是:主要依靠家族内部的协调而不是求助于政府的仲裁,“行政与司法力量也介入纠纷调处,但与宗族至大的影响力相比,这些力量的影响是有限的”。乡村干部是乡村领导权力与家族威望的统一体,在纠纷调解中他们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于家族内部的纠纷,诸如老人赡养、夫妻矛盾、兄弟分家等,家族主事者可在家族内部通过立字据、定保证书、口头承诺、众人作证等方式予以协调化解;在面对本族与外族的纠纷时,家族“头人”往往出头为家族成员找门路、通关系、打抱不平、维护权益。在这一过程中,主事者在家族中的威望又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在村民选举中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

(三)合家致富

在当代乡村竞选中,民营企业家由于具有物质财富上的巨大优势,无疑是村干部的热门人选。在企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家族是民营企业家在物力和人力上的坚强后盾,企业得到发展后,基于以上原因和血缘亲情的考虑,村办企业也大多会把本家族的成员安排在企业的重要位置,能人引领、家族抱团、共同致富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三、乡村干部宗族家长色彩的社会影响

乡村干部由于具有宗族家长的色彩,所以在弥补我国基层管理体制的不足,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不容否认的是,乡村干部的这一色彩使得他们在任上首先考虑的是维护本家族的利益,因此很难做到公平处理村中事务,这就势必会侵犯村中一些小姓家族的利益,引发和加剧乡村社会矛盾。同时家族势力也对农村基层选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村级民主选举中,往往多数规划会保证大族成员的胜出,这是宗族对村庄民主提出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样选举出来的乡村干部往往以家族为后台,徇私枉法,,肆意妄为,对基层的廉政建设提出了很大挑战。另外,由于村干部往往是本宗族对外事务的出头人,这也导致乡村宗族间的械斗事件时有发生,为乡村治安埋下隐患,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1]毛少军.农村宗族势力蔓延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1(02).

[2]吴碧英.家族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J].理论学习,2006(10).

[3]肖唐镖,戴利朝.村治过程中的宗族――对赣、皖10个村治理状况的一项综合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