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货iPhone活得挺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货iPhone活得挺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习记者李欣原)在苹果手机iPhone尚未正式登陆中国之前,水货iphone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卖场,走进了苹果“粉丝”们的口袋。那么,水货iPhone的“机缘”如何?为解开这一疑团,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中关村手机卖场,进行暗地调查。

根据汉语谐音,“粉丝”们给了iPhone手机起了一个生动的中文名字―“爱疯”。

从6月29日起,iPhone正式在美国上市。按照苹果公司的销售计划,2008年才会在中国市场正式。

“爱疯”一族显然无法忍耐行货iPhone的姗姗来迟。如今,也许就连乔布斯都没有料到,在iPhone美国上市的5个月时间里,水货iPhone已经飘洋过海,成为中国市场的宠儿。

商家: “100台都没问题”

和刚上市时“一机难求”的窘境相比,如今在中关村的手机市场,只要你说想买iPhone,很少有商家说“没有货”,即便自己不做iPhone,也能从别的商家“串货”,“找来给你看看”。

中关村某IT卖场4楼的一个角落,是一家手机网站的实体店。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去看货,恰逢一个年轻小伙子也来选购iPhone。

“听朋友介绍说iPhone不错,我在网上看了一上午,决定过来看看。”

面对手里崭新的iPhone,小伙子还不能熟练操作,一个劲儿地询问店家如何实现某种功能。导购一边做演示,一边打消小伙子的疑虑,“放心,好用着呢。”

小伙子并不避讳买iPhone的目的是为了送礼,“本来想买其他牌子的智能手机,但还是觉得iPhone时尚、好玩,况且是朋友推荐的。”

某网络公司的汪老板也是受了朋友的影响喜欢上iPhone的。他在使用iPhone的同时,还抱着一种研究的心态。提起iPhone,业务繁忙的他仍忘不了向记者夸耀几句。在他的影响下,“公司好几个同事都开始玩iPhone”。

“以前iPhone刚上市还没被破解的时候,卖到8000多元,当时就有挺多人买去送礼,现在价格降了,买给自己用的人也多了,”卖场的导购解释说,“现在破解的都差不多了,功能几乎全都有了,而价格才是以前的一半,我们家平均每天出货10来台――零售。”

“多买几台你们有货么?”记者问到,“100台都没问题,但什么时间要你必须提前一天打电话,第二天来取货就成……”当看到记者对货源表示质疑时,店家表示渠道上不会有问题。“你想,在美国有多少留学生,再说,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拿到货。”

记者在中关村另一家卖场问讯时,商家也表示,买多少台iPhone都没问题,但因为要从深圳调货,可能要等几天时间。

水货交易各自为政,商家彼此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究竟有多少水货iPhone已从中关村流入市场,恐怕已经难以统计,但可以确定的是,水货iPhone已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是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中国市场,走进了“爱疯一族”的口袋里。

“爱疯”: 挥之不去的情结

尽管业内人士一再提醒,购买水货iPhone手机将无法享受到苹果公司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而且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这仍然无法阻止“粉丝”们争相跟iPhone亲密接触的热情。

“一直在关注,听说苹果出手机,就打算要买了。”刘女士表示自己对苹果公司的产品都很推崇。一周前,她通过朋友,特地从深圳买了一台破解版的iPhone。

“平时一直用苹果PC,对苹果比较了解,我还用过苹果第一代的iPod。”作为一家IT杂志的美编,她的工作和生活一直有苹果的产品相伴。

“不太像普通的中国手机,相比别的牌子,iPhone在手机方面的功能可能比较弱,但我比较看重它其他方面。”刘女士如此概括一周来的使用感受。

除了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iPhone还继承了iPod强大的音乐播放功能。“音质挺完美的,直接拿它的小喇叭放,效果也不错,只要你别去听摇滚。”

“网速跟笔记本电脑上网一样”,通过接入公司的Wi-Fi网络,刘女士几乎可以享受到iPhone集成的所有服务,包括收发邮件、天气预报、美国股市行情、游戏娱乐、理财等等。虽然还不支持YouTube在线观看视频,但通过iTunes,可以将视频下载到iPhone之后播放。

同时,由于iPhone跟苹果 PC操作系统采用同一个平台,记事本、地址、相册、联系人等资料的管理在手机和PC上都能操作,相当简便。

当然,破解版的iPhone依然存在一些让中国用户觉得“不习惯”的地方,比如没有短信转发设置。同时,据刘女士介绍,使用iPhone还存在着中国移动、联通的SIM卡中一些信息无法读出,版本较老的SIM卡不能发短信等兼容问题。

“苹果的产品一般很少坏,我的iPod一直用到现在也没出问题。”尽管网上传出iPhone宕机,不得不寄回美国维修的消息,刘女士对iPhone的质量依然充满信心。“大不了花钱找人修呗,我觉得在中关村就能修。”

相比较起来,还在读大学的乔同学则比较谨慎。“我还是等行货,iPhone太复杂,还是行货保险,哪怕贵点儿。”

也许正像一些苹果粉丝说的那样,买iPhone不需要理由。但是买水货iPhone到底值不值得,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售后: 水货iPhone的软肋

“坏了怎么办?”“升级找谁?”

当被问及是否会购买水货iPhone的时候,被调查者的疑虑聚焦在这两个问题上。

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一样,商家往往只负责水货iPhone的软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为消费者免费“刷机”,而硬件的风险只能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据记者所知,即便是行货,按照相关规定,过了“三包”规定的保修期,产品的维修费用也由消费者承担,而官方高额的维修费用往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一支由“非官方”维修人员组成的维修队伍弥补了市场的空白,成为水货、“过保”产品维修的主力军。

iPhone水货的维修自然也得指望这支“非官方”的维修队伍。记者以“维修iPhone的名义”走访了中关村某卖场几家手机维修店,大部分店家表示“可以拿来看看”、“没有配件”、“不能保证修好等等”。惟有一家店主告诉记者,可以帮忙“寄到美国去修”,然后便是漫天要价。

而据记者了解,对于用户擅自改装后的iPhone,即便在美国也无法享受到苹果公司的保修,自然包括破解版的iPhone。在行货iPhone风行中国市场之前,iPhone的维修业务恐怕很难形成“气候”了。

但相对于硬件维修,水货iPhone软件的升级途径还是比较多的。

据了解,苹果公司为了防止iPhone被破解,每次系统升级都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密,使得被破解的iPhone无法顺利升级到最新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为此,水货iPhone只能借助第三方实现软件升级。

“iPhone的相关软件、破解程序都能从网上下载,包括破解iPhone的视频,”学计算机的小李并不把升级看做一件难事,“借助一台电脑和iPhone的数据线,按照教程谁都能给自己‘刷机’。”

但并不是每个iPhone用户都受得了繁琐的“刷机”过程的烦扰,张女士表示宁愿“到中关村花点钱升级”。在中关村,有的卖iPhone的商家就口头承诺为消费者“免费升级”,有的则要收取10~50元的“刷机费”,“我们也得花钱找人‘刷机’,半小时就能搞定。”

水货iPhone产业链初成

在iPhone刚刚上市的时候,一台在美国售价仅499美元的iPhone,在中关村则可以卖到8000~9000千元人民币。

有知情人士透露,即便在今天,每卖出一台iPhone,渠道中的进货、破解、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仍有几百元的利润可以分羹,这其中还不包含升级、维修等附带收益。

同时,iPhone的“行头”也大有赚头。“皮套220,硅胶套100,贴膜40……”拿捏着消费者“好马配好鞍”的心理,再加上有些消费者送礼的目的,商家给这些iPhone附带商品开出了不菲的身价,“没办法,粘上苹果的东西就贵。”

尽管它们并非苹果原装,但也是按iPhone的尺寸“量身定做”。比如,皮套和硅胶套上的缺口恰好能够将iPhone手机背后的苹果标识露在外面。“便宜的套子套上了也不知道手机是苹果牌子的……”

据报道,截至目前,苹果公司在全球已经售出了约140万台iPhone手机,而全球约有25万台iPhone遭破解。

可以预见,随着iPhone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围绕iPhone的产品和服务也将逐步完善,包括iPhone配件、附件生产、外观装饰在内的产业会逐步兴起。在中国市场,也许iPhone的配套环境在行货到来之前就能形成。

分析人士指出,水货iPhone打的就是时间差。在iPhone行货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水货只能凭借价格优势立足,届时水货iPhone的吸引力将不足以动摇苹果的铁杆粉丝。

然而,苹果公司会如约而至么?乔布斯会给中国的“爱疯一族”一些额外的惊喜么?对于那些翘首热盼iPhone行货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如果不用水货iPhone来填充苹果公司迟到所带来的空白,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等待和希望了。

评论

水货iPhone应引起苹果思考

通过对中关村市场iPhone水货销售和使用状况的调查,记者得出一个结论: 水货iPhone活得挺滋润。

尽管苹果公司变着法儿地给iPhone加密,三番五次地更改销售策略,可水货仍不绝于市,“谁让苹果出的东西总是那么‘拉风’,怪只能怪iPhone自己。”

而水货iPhone能够大行其道,得益于广大网民的智慧。首先,iPhone上市不久,硬件被破解的新闻便浮出水面; 其次,随着苹果官方驱动程序不断升级,破解软件的版本也接踵而至。即便苹果公司被逼出“每人两台、多了不卖”的销售策略,但仍然敌不过购买者的“人海战术”,更何况那些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市场的iPhone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草根”技术爱好者与苹果高级工程师、苹果粉丝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博弈没有止境、没有胜败,好戏连台。

苹果着实有一大批“粉丝”,但iPhone的销售策略满足不了“粉丝们”的热情,这倒是苹果自身应当反思的。

首先,iPhone与AT&T捆绑销售,“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销售模式是让美国的“苹果迷”们最不自在的。那些非AT&T用户想要领略iPhone,就必须放弃现有的运营商,终止当前的服务协议,这也不是每个用户都愿意的。

其次,在别人争相“全球同步上市”之时,苹果仍然拿iPhone吊消费者的胃口,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尽管iPhone有“奢侈品”之嫌,但它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需求量不可小觑。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倘若苹果自己不来,自然有人补缺。由水货iPhone衍生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利益最终受损的是苹果和iPhone的追求者。

在“爱得发疯”的消费者面前,乔布斯和苹果的工程师们,即便无奈,也该没事偷着乐。然而,iPhone“供不应求”的背后却显示出苹果全球供应链的薄弱。试问: 这样一台令人“爱疯”的手机,倘若不是生产能力的束缚,还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让全球的苹果迷“望穿秋水”呢?(文/李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