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居住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居住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老龄化 无障碍设施资源共享和谐社会

外界一直预期我国人口总数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而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的情况将在近十年内出现,随之进入“刘易斯拐点”,“用工荒”将终止“人口红利”。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3.26%。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0%的比例规定,我国可谓是已“跑步”进入了老龄化。预计在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达到3亿,残疾人将达到1亿。成为世界上残疾人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

如何使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资源,帮助、扶持他们克服障碍,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来;由原来靠国家补贴救济的人,变成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社会补偿、扶助和未雨绸缪的举措任重而道远。

中国无障碍设计元老周文麟提出:平等参与共享,已经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而人权和平等,尊老爱幼,扶贫及助残的民主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建设无障碍环境成为了社会的呼声,社会越稳定,经济越发展,越突出,其要求随着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无障碍环境设计,正是适应这种要求的内容之一。

自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后。我国在1985年3月也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目前执行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是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2001年8月1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系全国范围实施的强制规范,是目前最新、最有权威的一个规范。现在所有的新建、改建项目都要按此规范设计、建设。

规范颁布,执行如何,一是人们对规范的理解程度,二是人们对无障碍设计的认识态度。具体在居住项目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本人拟探讨如下几点:

1、体会,理解,重在细节。

“一个台阶一座山”。即使是正常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也会是一名有障碍者。比如幼儿时期,生病时期,携带重物时等。只有细心的体会,切身处地的为有障碍者去着想,改变陈旧的观念,以人为本。才能把无障碍设计真正融合到我们的设计和建设中去。

现在住宅小区都强调绿地率。很多小区内部环境咋看如诗如画。但是在一些细节设施上面,却让有障碍者望“坎”却步。规范4.1.1和4.1.2中规定: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在小区内,路边和绿地入界处,经常看到的是此处施工简单,无切口,无坡道。对于正常人来说就是区区抬腿之小事,而对轮椅乘坐者,则无缘进入绿地内部。如下图照片:

现在住宅建筑室内外高差往往按模数设计为300 mm或450 mm,这样在住宅楼梯单元入口处的台阶往往就设计为高度150 mm×2和150 mm×3,而规范7.5.2中规定的室外台阶最大高度为0.14m。也就是这一公分之差,却给腿部残疾者的登高入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人认为在台阶前适当做成几公分高,坡度小于1:50的斜坡,就能有效的解决该问题。设计中也应对此注明详细做法。

住宅室内楼梯规范7.5.1-3中图示规定了室内楼梯不应采用如右图所示有凸缘直角形踏步。然施工中往往忽视该细节,为了加宽踏步面宽,或为了视觉美观,在粉刷时,或在铺贴踏步面板时候,在该处做成凸缘。给使用拐杖者,带来不便甚或危险。

2、平等交流,资源共享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建造老年公寓和福利院,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举措。然,如何让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不要和正常人的生活完全隔离。能树立信心,独立生活,走到户外,平等参与和共享社会资源,无障碍设计则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的发展,汽车业发展迅速。残疾者不仅乘车,也可亲自驾驶汽车,如同常人一般工作学习和生活。规范7.11对残疾人停车位从数量配置,停留位置,构造做法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强调汽车位比常人汽车位要留出一个宽1.20米的轮椅通道,并做出车位标志。具置应靠近交通入口便利处。然此条规定在具体小区建设中,无论是非机械停车库内,还是地面停车场,均少有考虑该条的执行。有的虽按规范设置了无障碍车位,却鲜见无障碍标识。停车场这个资源并不为有障碍者所共享。

3、专项设计,也是通用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无障碍设计。然,无障碍设计,作为一项独立专项的设计,也应是适应所有人的通用设计。做到资源充分利用,合理共享。去年,本人在一个中高层住宅项目设计中,遇到一建筑入口设计问题。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3.5.2:设置电梯的民用建筑的公共交通部分应设无障碍设施。且在3.5.4中强调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定。

该项目地块为狭长带。为了解决停车问题,把汽车库和自行车库均建在半地下室内。自行车库地面标高为-2.600。一层住宅楼面标高高于自然地面1.050,也就是底层地面标高低于自然地面1.550。对此有人认为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分别设置坡道入口:1、设置自行车库通往地下-2.60米的自行车坡道入口;2、设置通往楼栋单元大厅(与室外地坪高差1.050)无障碍台阶与坡道入口。这样因为高差带来的就是建筑室外必须分别设置较长的自行车坡道和无障碍坡道。由于这些设施占据空间和地面面积较大,一是难于建筑和这些交通的和谐统一,二是在有限的地块面积里,无法实现绿地率指标。

通过认真学习有关规范,并请教相关专家,大家统一了认识:资源要做到合理的运用和共享;无障碍设计是专项独立设计,但也是面对所有人的通用设计。最后我们把方案调整为:非机动车的入口和无障碍设施的入口合二为一。但是在入口处和坡度内及地面,都做了必须的规定:如地面面层做成平整粗糙,坡道坡度则严格按无障碍规范的坡度进行设计;在坡道转弯和入口处,都设置了无障碍标志。单元正常入口设置为合符规范的坡道和台阶。这样,不仅节约的投资,也节约了空间。见图:

同时在入户门的选择上,也采用了子母门的形式。不仅解决了无障碍设计中对门的要

求,同时也方便了正常人搬运大型家具的需求。

4、结语

无障碍建设,正如中国无障碍设计元老周文麟所说的: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居住区内的无障碍建设,是人性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爱心社会”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站在有障碍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而不是付之于一种形式。规范,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去认真执行,也需要建设者们的重视和理解,同时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管理力度。每个正常人都切身的去想想自己处于有障碍时候所面临的艰辛和困难,从而对无障碍设施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居住而言,对无障碍设计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比如盲道设置,语音提示,无障碍标志等等。从点滴做起,使得建筑和无障碍交通完美结合;在残疾人,老年人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籍: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 》周文麟著科学出版社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