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生拖延行为心理原因及干预策略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拖延行为心理原因及干预策略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拖延行为的研究多着眼于大学生,小学生拖延行为及其危害被长久忽略。小学生的拖延行为导致了学业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成绩下滑,心理焦虑,产生羞耻感、无助感,引起低自尊,并且危害健康,对小学生身心发展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探究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心理原因并提出若干干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拖延行为;危害;心理机制;干预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02-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生拖延行为逐渐凸显出来,并造成严重后果。小学生拖延行为表现为学业拖延和生活事件拖延。学业拖延是指在规定期限内有意识推迟作业完成时间。生活事件拖延是指除了学业之外,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任务延迟完成。拖延行为使小学生产生自我价值偏差,体验到内疚、羞耻、焦虑等负面情绪,干扰正常学习和生活,并且对身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拖延行为的危害波及范围广、不易觉察,因此本文对小学生的拖延行为进行探究,寻找原因,并提出必要的干预对策。

一、拖延行为的含义及行为表现

拖延是个体明知有任务却搁置不做,延迟任务完成必要时间,是个体延迟或者逃避必须履行的责任、决策或者工作任务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个体意识到负有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工作的责任后,仍然不采取有效行为以缩短当前状态与目标的距离。

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均有不同程度拖延,其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为:学业拖延,生活事件拖延。学业拖延主要指学习任务不能在必要时间内完成,直到必须交作业前才开始着手,将学习复习任务集中在考前几天或者几小时进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学业完成水平低,考试成绩差。在生活事件方面,拖延表现为该处理的社交事件迟迟没有处理,造成社交关系陷入危机。该按计划进行的生活节奏被拉长,先娱乐后做事的习惯阻滞了正常生活的推进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具有相同的特点:有意识的拖延、低效率和不良后果。

二、拖延行为的危害

拖延行为造成的危害具有潜伏性,暂时不易被觉察,造成的不良后果会被其他原因掩藏。总结起来,小学生的拖延行为主要有下面几个危害:

1.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小学生拖延行为最显著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胥兴春,王彩霞,2011)。有研究表明拖延行为与小学生成绩呈负相关,并且拖延行为对小学生成绩具有预测作用。学习拖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很多小学生制定了完善的学习计划,但由于拖延,不能执行计划,持久的投入学习中,直到快交作业时,敷衍了事。由于所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计划落空,学习任务难以完成,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巩固,缺乏实练运用,难以通过知识考核,成绩下降。

2.引起低自尊。小学生的长期拖延,成绩下降,学业任务难以完成,生活事件预期落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扩大,造成自我效能感降低,引起低自尊(陈俊,易晓文,2009)。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更多转向内部世界,低效能感影响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片面的自我认识会造成自卑的人生基调,形成消极自我概念,使他们对于社会生活总是知难而退,不求进取。

3.引发不良情绪和无助感。处于青春期的小学生情绪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大,临近截止日期的紧迫感会带来更多的焦虑情绪,不能完成任务的威胁会加深不安情绪。甚至有学生自暴自弃,强化了学业和人际关系处理的习得性无助。长期处于低落情绪和紧张的心境中,对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

4.导致人际关系挫折。小学生关注逐渐由外界转向自我,他们迫切希望能得到别人特别是重要的人如老师和同伴的认同和喜爱,希望能在同伴群体中享有一定的群体地位。由于群体内部事件的拖延,造成与同伴关系紧张,甚至失衡,会带来烦闷、抑郁的情绪,人际关系挫折继而造成社交焦虑。

三、小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探究

1.个性特征。有研究者用大五人格量表和EPQ量表探究人格和拖延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外向性、高神经质、低尽责性的小学生更可能产生拖延行为,养成拖延习惯。外向性高的学生在执行活动的过程中更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从当前活动中分心,从而转向并投入无关任务。尽责性低的学生活动动机低,没有足够的使命感去完成任务;神经质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很难长时间集中于目标任务,认知资源被分散。

2.自我认知因素。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他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持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他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他们在面对任务时的态度,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绪。虚假的自我效能感导致他们对自我要求过高,制定可望而不可及的成就目标,因此在执行任务之前就会反复思虑怎么样才能做到完美,是否做好充分准备,造成拖延(王觅等,2011)。除了自我效能感,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因素可能也是造成拖延行为的原因。自我控制是通过元认知对当前的行为活动进行计划和管理。有研究结果表明拖延学生与非拖延学生的行动意图相差不大,但拖延者与非拖延者相比,更少的把意图转化成为实际行动。为此,研究者认为拖延本质上是自我调节失败。拖延的学生能体会到拖延造成的负面情绪,但仍然任拖延行为继续下去,直到不得不去启动任务。他们自我监控能力弱,时间管理能力低下,不能启用良好的时间管理策略。

3.动机因素。同时,对任务的不必要拖延还有可能是非自主动机支配行为的结果。如果学生出于非自主的原因从事任务,就难以维持追求学习目标的原动力;通过外部因素调节自身行为的学生,往往等到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才真正着手任务,因为此时他们才感受到行动压力。相比之下,受内在动机调节的学习者,更愿意按时启动学习任务,因为其学习动机不是来自外部,他们愿意随时体验完成任务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蒙茜,郑涌,2006)。也就是说受内部动机驱动的学生更少出现拖延行为。

然而动机也与任务特征有关。任务因素主要涉及到任务的难度、任务结果反馈的时限、重要性、可衡量性。很多学生面临多任务时,通常会选择从简单的任务入手,将难度大的任务拖到最后;若任务结果反馈时间很长,低任务唤起热情直接影响任务的启动。如果任务的结果是模糊抽象的,即难以衡量任务完成的质量,则被拖延的可能性很大。任务的趣味性,完成任务所需技能的多元性,可以增加学生的内部动机,减少拖延现象。

四、拖延行为的干预策略

根据以上原因,笔者试图提出三项措施来干预小学生拖延行为:

1.重视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处于青春期的小学生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多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尽责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明确任务目的,及时对他们完成的任务进行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和承担责任的必要性,使他们体会到及时完成任务的满足感,主宰感,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得到对生活的控制感。

2.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构成自身的一切都是自我认识的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积极自我的关键阶段。行为拖延的小学生常常对自己要求过高,过分追求完美,认为如果做不到最好,就是失败的体现,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产生挫败感。老师和家长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这种观念的不合理性,努力摒除“我做不到”、“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必须做到最好”等苛刻的想法,告诉他们“你很棒”、“你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学生”。告诉他们某些事情做不好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帮助他们构建一个积极自我,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着手去做当下的事情。

3.培养小学生时间管理策略。注重普及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严格遵守事先规划,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比如将一个大计划分成明确具体、可实现的若干小计划,每个小计划完成之后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或者将要做的事情根据重要程度做一个先后排名,先做紧急的事情,其次是重要事情,最后是次要事情,培养他们形成对事件重要程度分类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做好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可以采用记日记、写事物清单等具体方法,及时调整拖延行为。

参考文献:

[1]Senecal,N.A.,Batori,G.,&Mowrer,D.Correlate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3,(31):487-500

[2]Schraw,G.,Wadkins,T.,&Olafson,L.Doing the things we do:A grounded theory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2007,99(1):12-25

[3]Schouwenburg H.C.Lay,C.H.,Ptchyl,T.A.,& Ferrari.J.R.Counseling the procrastinator in academic settings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4:3-48

[4]Wastion,D.C.Procrastination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a facet level analysi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0):149-158

[5]胥兴春,王彩霞.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7,(2):20-23.

[6]陈俊,易晓文.拖延行为个体对人格特征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32,(2):316-319.

[7]王觅,钱明怡,王文余,陈瑞云.以提升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为主的团体干预对学业过眼状况的改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5,(12):921-926.

[8]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32,(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