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科学探究的点滴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科学探究的点滴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规律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经历科学规律的基本探索过程及理性思维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施行科学探究

1.教材的需要

如果还是捧着以前的、老的教科书要求我们实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实行“探究活动”,那根本是无米之炊,是不切实际的。教育高层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花了大力气请专家学者进行了教材的修订,在新教材中处处能体现“探究”的气息。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主管们用心良苦。他们是下了决心要为学生的发展而做出努力。“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我们要利用教材,当然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但方向要统一。

2.明天的需要

教育要面向明天,如果我们仅仅面对高考,则显得鼠目寸光,志向不够远大。在青年时期就立下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学生如果仅仅盯着高考,那就有为“一己之私”的嫌疑。进入理想的高校是为自己向更高层面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平台。在此之前,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路、拥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活动就是一种途径。教育高层之所以下定决心对原有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修订整改,我想与此是不无关系的。因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是为学生的将来考虑,是为教育的明天思考,是为社会的发展而改革。

三、什么样的活动才是探究活动

以“探究力的合成”这一课为例。

我开始的思路是:按照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得出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讲解了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等效性以后,我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我的想法是:学生可以观察实验桌上的器材,考虑每一样器材对今天所做的这个探究实验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它,怎么用。列出一个粗略的方案。

我原以为学生能动起来,通过摸索,根据力的合成的等效性,应该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事与愿违,由于我没有说明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细节,学生操作过程不规范,无法得到结果。我让学生停止活动,将注意事项仔细地讲了一遍,还做了示范,讲完让学生接着做。这样一来,学生的操作规范了,顺利了,结果也出来了。

课后,我思考:这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么?能训练学生的能力么?素质教育到底该如何具体实施?

像这样的探究,我自觉:它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估计过高,在操作过程中驾驭不当,如同“放野马”,不仅会使学习所获甚微,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有失控的风险;它探究的目的性不明确,有为探究而探究之嫌;它没有注意开放的度,适时“约束”。探究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那样就失去了探究的最终目的,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怎样探究才有效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学生探究时,有时觉得仪器好玩、不明白探究目的,有时不明白探究的步骤、胡乱摆弄,无法得到结果。这时,教师作为调控者的身份就显得特别重要。探究过程中既要放得开,充分调动兴趣和激活思维,让学生充分动手,又要收得拢,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

1.探究之前要引导

首先,教师先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入教学的内容,如,提问或出示材料;然后,有步骤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诱发、引导性的线索,如,已有的知识或相关的经验;最后,则强调由学生自己根据探究的需要列举所需要的器材和归纳探究的整个步骤,以做到心中有数。

2.探究之中要点拨

探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由于阅历、积累和理解及动手能力有限,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困难。对于集中的问题,教师应当机立断,统一指点;对于个别同学的困难,教师要及时加以个别指点,以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总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应该让教学活动张弛有度地向前推进。

3.探究之后要总结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排除一部分学生能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结果或者达到预期目标,可其他学生呢?也许,就知识的掌握来说,他们还达不到要求,要在一堂课上得出结果显得不可能。而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很有限,没有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实验的时间,也就没法弥补这些同学情绪的失落。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调控者随情境的千变万化而灵活运用,并适时指点,以保证更多的学生体验探究成功带来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