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少数民族民族新闻事业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的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康巴卫视栏目《格桑花开》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的改进措施。借此,希望为业界和学界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康巴卫视;新闻节目

在少数民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典型人物不断涌现。媒介在宣传少数民族典型人物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电视媒体作为一个有人主导的媒介,它传播的内容,不仅会引导受众关注什么,还会影响人们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的新闻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可以促进媒介对于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面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形象,最终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一、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现状

报道的力度以及规模是报道重视程度的直接体现,在进入21世纪之后,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新闻报道的数量明显提升。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党报逐渐意识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空间以及重要意义,纷纷动用多种媒介手段形成规模化报道,以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多方位和谐发展的目标[1]。例如对毕世祥、菊美多吉的事件都进行了规模化报道,且取得了很好的舆论效果。另外,在每年的《感动中国》中,我们也能见到少数民族先进人物的身影。根据中国校友会网2013年的《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调查报告》显示,在当选的2002-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少数民族有10人,占8.40%,如最美医生李春燕、崇山峻岭中默默奉献的王顺友。但是,我们在这些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的问题,如:新闻工作者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不了解,报道模式单一等等。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进行梳理。

二、《格桑花开》典型人物报道分析

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的开播,解决了240多万康巴藏族同胞“看不懂、听不懂”的问题,也成为康巴同胞最爱看的电视频道之一。在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数量明显增多的今天,康巴卫视专门开播了一档栏目来报道少数民族典型人物,这就是《格桑花开》。《格桑花开》作为作为康巴卫视于2015年6月27日全新推出的一档纪实性人物专题栏目,以“传播正能量,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本文选择了2015年6月27日至2015年12月26日的新闻节目作为分析对象,其分析结果如下:

(一)报道对象的多元化

新时期以来,典型人物的报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注重挖掘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医生、教师、城市管道工人,这些平凡工作岗位的人已经成为典型人物报道的主体。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小事着手,窥见历史衰亡,展望未来,而这也正好符合了《格桑花开》栏目的主旨。

(二)新闻来源:报道的自采率高

这里的记者自采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记者前往现场采访,另一部分是指由康巴卫视在各康巴藏区建立的记者站(如昌都记者站、云南迪庆记者站)的驻站记者在当地进行采访后通过网络渠道传回来的新闻素材。因此,笔者认为,《格桑花开》注重典型人物报道采编的原创性。

(三)报道的体裁:人物专访

所谓的新闻体裁,按照新闻报道的内容的基本性质被分为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深度报道、记者述评等等。而专访是深度报道中的一种报道类型,人物专访则是专门针对新闻人物做的采访。《格桑花开》的新闻人物都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人,他们不怕劳苦、敢于拼搏、奉献生命,他们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如2015年7月25日的节目《乡村医生谭小琴》,医生谭小琴用自己的努力为当地的人民带去了健康的希望,使当地人民医有所医,医有所靠。

(四)报道主题紧贴时代性

对于典型人物报道来说,对接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特色就成了报道的关键点。《格桑花开》的典型人物报道在紧贴时代主题方面做得很好。例如,《格桑花开》第34期对大学生创业的连续报道就抓住了大学生创业的热点,找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点,还原了大学生创业的真实面貌。

(五)报道的叙事策略:对重要主题进行系列报道

《格桑花开》的叙事策略就是利用系列报道,对同一主题进行横向、纵向的剖析。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它具有主题同一性、信息密集化、传播系统性的特点。在《格桑花开》中,10月3日、10月17日、10月31日、11月21日一共出现了4期村官系列报道,这4期的村官报道,表现了村官扎根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六)人物报道均使用藏语播报,汉文字幕

这个特点是由于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的独特性决定的,因为它是我国第三个使用藏语进行新闻播报的卫视,而这也正是《格桑花开》栏目中关于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与我国主流媒体关于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的最大不同点。

三、《格桑花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一)深入实际,增强报道的真实感

《格桑花开》人物报道在深入实际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后面的制作中还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最有发言女权。所以,在采访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采访群众,并且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使用他们的原话,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报道的真实感与可信度。因为,话语的转移,容易引起记者固定认识和情感的注入,进而影响报道的客观性。

(二)加强报道的深度

在报道典型人物之时,应该跳出以前的先进人物报道的框架,不只把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报道重点,还要善于抓住人物背后的故事,突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要让观众朋友觉得,我也可以变成像他那样优秀的人,而不是看过就忘记的一个过客般的存在。《格桑花开》2015年9月19日的节目“光影人生”讲述的是少数民族刘先生如何用自己的摄影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社会经济面貌。但是在讲述整个故事的过程中,报道的深度有所欠缺,不论是对新闻主体的采访,还是新闻主体背后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走出去”道路。

(三)声音和影像的魅力: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声音方面来说,《格桑花开》的受众主要是康巴地区的受众,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上要贴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让当地群众有一种亲近感。这样一来,就能大大的增强传播的效果。从画面感来说,现有《格桑花开》画面的拍摄、清晰度以及剪辑都不是非常理想。为此,我们在拍摄新闻素材的时候设备一定要用相对较好的,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在编辑节目的可以采用多采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丰富典型人物报道的层次感和深度,以求最大程度的感染受众。

(四)培养少数民族新闻记者

“涉及少数民族的新闻报道,如果用少数民族的新闻视角来写,那会更加真实客观,所以培养少数民族新闻新闻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2]笔者这里讲的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从事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管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美术编辑等人员。为了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人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对已经工作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各种业务培训,加强他们的少数民族文化素养;二是,在高校中,开设少数民族新闻课程;三是,加强对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双语训练。

四、结语

康巴卫视《格桑花开》栏目的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通过报道对象的多元化、报道主题紧贴时代、对重要主题进行系列报道等手段,不断丰富并发展着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但是在报道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在未来,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需要深入实际,增强报道的真实感、加强报道的深度、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培养少数民族新闻记者。(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项目: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少数民族典型人物报道分析――以康巴卫视《格桑花开》为例”(CX2016SP1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琳颖.少民族地区典型报道发探析[M].中国记者,2011(02)

[2] 钟克勋.康巴地区民族新闻传播的掣肘与策略[M].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