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楷学习漫谈(连载·11)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楷学习漫谈(连载·11)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面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小楷的用笔特点,对于如何起笔、收笔,以及笔画形态的处理和运用上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小楷的用笔基本上涵盖形与质两个方面。所谓形就是指笔画的形态,包含方圆、曲直、长短、粗细、藏露等;所谓质是指笔画的质感,包含轻重、厚度、骨力、涩润等。笔画的形与质是书法用笔的两大要素,笔画的形态是质感存在的基础,笔画的质感是形体的艺术体现。对于初学楷书的朋友,我们通常要求大家先把字写端正,要求点画的形态和间架结构与所学碑帖相接近直至形似,这一点就是要求先做到形似,甚至如古人所说的与原帖对照“如灯取影”,只有掌握了所学碑帖的形貌,才能更加深入地探讨线条的质感和美感,这种更高层面的要求就是对线质的体现。

纵观古代名碑名帖,它们之所以能够为后世学书者所推崇,固然是因为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其不同的形质表现。如“正书鼻祖”钟繇的小楷,由于它的字体刚从隶书演变而来,因此形体拙朴而带有隶意。到了东晋时期,二王的书法已趋于今体,其用笔以妍美雅逸见长,但是就当时的时代风貌而言,他们的书法仍然于妍媚中蕴含了一种朴拙的气息。小楷发展至初唐时期,开始崇尚严谨的法度,讲究笔画形体完美精到,这个时期的楷书已经趋于成熟,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书法家的作品,虽然他们继承了二王妍美的书风特色,但已经逐渐在完善严谨的法度中彰显出个人的书风面貌。中唐时期,颜真卿、柳公权、徐浩等一批书法家倡导书法要正面示人,在作品中追求严谨、完善的法度和平正、宽博的风貌,虽然改变了二王书法的侧媚之姿,但也不失质朴之气。到了宋代,以尚意为法,行草书风行,这时小楷的书写也更加随性,字里行间体现出一种风情意态的萧散之气。元代的书法几乎为赵孟兆页 一人所笼罩,他上追二王,由唐入晋,博采众家之所长,其小楷书妍美之气甚浓。明代初期以“三沈”为代表的书家,追崇唐人楷法,以端正为主,这一时期的楷书已开馆阁体之先河。楷书发展至明代中叶,在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董其昌等诸家的提倡下,开始上溯魏晋,尽管他们都以钟繇、二王为法,但是各自却能标新立异,异彩纷呈。此时期的小楷书风仍然以妍美为主,但已又开质朴之风,这种书风也影响了晚明及清代的几个书法家,如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王铎、何绍基等。由此可见,每一个时代中的每一位书家都是在力求书法的形质特点,只是每个人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众多异彩纷呈的书法作品。

如何写出形质兼美的线条,就要求大家必须掌握传统的用笔方法。古人用笔有“内扌厌 ”“外拓”之说,最清晰的就是二王笔法之说,王羲之取内扌厌 之势,王献之取外拓之笔法。内扌厌 与外拓是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组相对应的笔法,最早谈及这个概念的是王羲之本人。元盛熙明《法书考》卷三“笔法篇”中所载录的王羲之书论云:“每作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草则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拓,右为内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近代书家沈尹默先生也认为“内扌厌 是骨(骨气)胜之书,外拓是筋(筋力)胜之书”。由此可见,前人对内扌厌 和外拓两种笔法也是相当重视的。

一、内扌厌

内扌厌 ,指笔意紧敛。用内扌厌 法,也称骨法用笔。骨在字的间架结构表现中是指字的构架,即字形最基本的间架方法。书写时要求中锋用笔,笔锋垂直于纸面,边提边走,缓缓前行。古人通常将内扌厌 法又比作“如锥画沙”,指的是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锥子来画沙,此时沙子便会由于中间受力而向两边移动,如果匀速缓行,便会清晰地看到画过的线条,中间是一条很深的印迹,这就是中锋用笔之意,如同毛笔的笔尖在纸上画过的痕迹,它们具有同样的质感。如王羲之、欧阳询等书家,他们多选用内扌厌 笔法。内扌厌 用笔在行笔中通过手腕提的力量,使得线条力感十足,劲健挺拔,同时线条又不失厚重的质感,点画饱满,如同藏筋包骨般含蓄内敛,这些都需要手腕、手指、指腹与笔杆、笔锋的微妙配合,所以一般很难用肉眼观察得到,尤其是小楷,我们只有手指与笔锋的微妙配合来体会线条的力感。书写小楷最忌偏锋,因为本身线条就比较细,如果偏锋用笔,线条就会偏薄而漂浮于纸面。当然,我们单纯的讲中锋用笔并不难理解,关键是学书者在实际书写过程中的细心体察。

二、外拓

外拓,指笔意开张。外拓是与内扌厌 相对的一种用笔,在正确理解和掌握内扌厌 的基础上,就更加容易理解外拓法。单纯的只有内扌厌 笔法并不能够体现出用笔和结构的丰富性,所以外拓是造成笔画形态优美的关键所在。在中锋用笔的基础上,强调笔画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挫等变化,线条便会出现粗细、方圆、曲直等变化,使得字的用笔更加舒展自如,结构开张飘逸。如李世民、颜真卿、李邕诸人所书碑,则是属于“外拓法”。在小楷中内扌厌 与外拓很多时候交互相融展于笔下,只是以一个为主而另一个为辅,并没有绝对的是谁不是谁。也就是说我们在书写小楷时,要求书写者既要理解这两种用笔结字方式的不同,又要能在书写中统驭笔下而笔调自然。

三、疾涩

小楷用笔中会谈到的“疾涩”,是其表现质感的一种形式。“疾”是指行笔迅捷快,小楷的笔画细微精到,有些笔画需要下笔肯定,表现出灵动潇洒的笔画形质,所以就要求做到疾。“涩”是指笔毫与纸面的相对用力的摩擦之势。即在书写中把握迅捷的同时又要体会到毛笔在纸面上的摩擦之力而避免油滑,书写要富有涩感的用笔,点画凝重,使得结字表现出一种浑朴。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谈疾涩这两种笔法的特点。小楷用笔,在熟练用笔的同时要以迟涩法居多为好,其实魏晋人小楷和传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在用笔上都可以感受到迟涩而不油滑,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小楷墨迹了。在何绍基的小楷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虽然对字法非常熟练,但用笔还是在质拙中取涩势,他的很多小楷作品都是我们练习这种笔法的极好范本。

所以我们在讲到内扌厌 和外拓、疾和涩这样相辅相成的用笔时,作为作品中细化到每个字里内在的意韵,都包含着我国书法艺术最朴素的相对的美。希望我们在学习中能够详加揣摩,定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