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别报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别报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6月13日,恰逢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遗产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了盛大的“博物馆之夜”特别活动。随后,为期一周的“一白高天下”画展特别展出了齐白石山水画作品――《四季山水十二条屏》。这组珍贵的齐白石山水作品不仅仅是齐白石山水画的巅峰之作,也隐藏着一段齐白石在重庆的传奇往事。趁着这个机会,本刊记者专门探访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揭开了这组传奇画作背后的故事。

传说中的“十二条屏” 2015 年3 月 18 日,北京保利拍卖宣布了一个消息: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将于3月20日至30日现身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消息一出,立刻在艺术品收藏界和书画界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组齐白石山水画作品一直以来都被业内人士称为“传说中的十二条屏”,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第4个年头里创作出的,可以说是齐白石风格转型期里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此前只展览过两次,一次是在1954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齐白石绘画展览会”,由齐白石亲自选取参展;第二次露面是在1958年北京苏联展览文化馆举办的“齐白石遗作展览会”上。算下来,这组作品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没有出现在世人眼前了。在保利宣布展出之前,有人甚至认为这组作品早就已经遗失多年。

随后,保利拍卖宣布这组《山水十二条屏》估价高达15亿人民币,而2013年,创下毕加索画作成交记录的名作《梦》也只拍出了9.63亿人民币。这组《山水十二条屏》的价值大致相当于2.6幅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名画《睡莲》,相当于15辆《速度与激情7》中冲出迪拜高楼的那辆莱肯超跑。如果拍卖成功,这组作品将成为历史上最贵的中国画作品。在此之前,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也是由齐白石作品创下的,其《松柏高立图 ・篆书五言联》在 2011 年嘉德春拍上拍出 4.25 亿元。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三峡博物馆)也有一组姊妹篇,为《四季山水十二条屏》,创作于齐白石画风成熟乃至鼎盛之时,艺术价值更为难得。在 6 月 13 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三峡博物馆举办了盛大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展出了这组平时难得一见的《四季山水十二条屏》。展览以“一白高天下”为名,对这组传奇画作进行了一周的展示。

隐藏在山水十二条屏背后的往事众所周知,齐白石最擅长画虾,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多以花鸟画闻名,至于山水画,则名声不显。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先生介绍说,这主要是因为齐白石山水画存世数量并不如花鸟画多。而实际上,山水画在他全部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分量,是理解齐白石一生艺术历程、创作与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齐白石40岁后的一段时期,山水画成为他创作的核心,“六出六归”的远游经历、创作心路都集中体现在山水画中。

齐白石一生创作多为四条屏,六条屏和八条屏都较为少见。收藏家、齐白石研究专家刘文杰介绍,齐白石一生就只画过三套《山水十二条屏》。一套创作于湖南老家,据说被齐白石换回了 40 亩水田,现下落不明。一套就是前不久亮相保利拍卖那套,最后就是此次三峡博物馆展出的这套。现存这两组《山水十二条屏》可以说是齐白石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是他最罕见也是最珍贵的作品。

那么,三峡博物馆展出的这组《四季山水十二条屏》与保利拍卖的那组有什么区别呢?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两者都绘制于齐白石“衰年变法”时期,不过保利的“十二条屏”创作于1925年,当时还处于齐白石的风格转型期。而三峡博物馆馆藏的这组“十二条屏”成画于1932年,当时正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后画风和技法非常成熟的时期,所以这组《四季山水十二条屏》可以算作齐白石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两者的来历有也所区别。保利那套根据题跋来看,是齐白石为陈子林贺寿所绘。陈子林是民国年间北京名医,与当时的文化名流往来密切。书画界普遍认为这是齐白石送给陈子林 50 岁生日的贺礼。

此后这组《山水十二条屏》流落民间,机缘巧合下被齐白石入室弟子,上将黄琪翔夫人郭秀仪购藏。1989年,台湾画商王台庆成功说服了黄家,决定出让《山水十二条屏》。此后,该作品一直被珍藏在长流美术馆,直至今年 3 月在保利拍卖亮相。

三峡博物馆这套的传承更加清晰,是齐白石专门为抗日名将王瓒绪所做。王瓒绪是有名的抗日名将,后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他也倾心文化事业,如今著名的重庆巴蜀中学也是由他创办的。王瓒绪生平喜好收藏书法、画作,对于齐白石神交已久,两人的交往始于王瓒绪向齐白石求印购画,此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交情日厚,1936 年王瓒绪邀请齐白石来成都做客,并且安排他住在文庙后街自己的公馆中。

1936年5月30日成都《新新新闻》上面记录了这段往事,王瓒绪让人专门刊登了一则迎接齐白石到来的消息,上面写道“名金石家兼画家齐白石先生,以年逾古稀,不惯长途飞行,乃改乘车亦于昨日午后抵省,下榻王治易军长私邸……齐氏远道莅场,已订于三十一日午前八时设宴洗尘。”

在王瓒绪的介绍下,齐白石认识了不少巴蜀艺术名流,这一段时期可以看作两人的“蜜月期”。据说王瓒绪甚至还赠送侍女一名为白石老人“磨墨理纸”。1932年7月,齐白石赠送《四季山水十二条屏》以报答王缵绪的恩情。根据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这组十二条屏也算是齐白石钤印的百科全书,屏上共计钤印有 34 方,除齐白石老人自己的钤印外,还有“治园主人”、“治园鉴藏”……这些都是1931年到1936年间,齐白石专门为王缵绪特制的印章。

画作的题跋更是直观地揭示了王、齐二人的交情。《月圆石寿》一画题跋写着“月长圆,石长寿,树木长青,治园运使论定,壬申七月齐璜赠。”就是祝王缵绪(字治园,当时的职务是四川盐运使)树木长青,健康长寿。而《梦游渝城》一画中,提有齐白石的一首诗作,“毋忘尺素倦红鳞,一诺应酬知己恩,昨夜梦中偏识道,布衣长揖见将军。”更是表达了对

王缵绪的知遇之恩。

有意思的是,关系如此要好的两人,最后却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路人。1941年后,齐白石在他记录了这一次巴渝之旅的《蜀游杂记》中,神秘地抹掉了许多有关王缵绪的记录,更是在末页写到:“辛巳冬十月十又八日因忆在成都时有一门客,日久忘其姓名,翻阅此日记,始愧,虚走四川一回。”从“治园兄”到“门客”,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历来众说纷纭,唯有这组十二条屏,还见证着两人曾经的如胶似漆。

1951年,王缵绪将毕生所藏珍贵文物尽数捐献给当时的西南博物院,也就是三峡博物馆的前身,其中就有这组记载了他和齐白石交往故事的《四季山水十二条屏》。

山水十二条屏应该如何欣赏?

本刊记者在三峡博物馆见到了这组传说中的作品,一共12幅,其中由齐白石自署标题的共有7幅,即:《清风万里》、《岱庙图》、《借山吟馆图》、《绿天野屋》、《荷亭清暑》、《一白高天下》、《雨后云山》。未署标题的有五幅,根据题跋和内容,被命名为《斜阳水渚》、《飞鸟暮归》、《月圆石寿》、《木叶泉声》和《梦游渝城》。

和本刊记者想象中不同的是,这些山水画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是“山水画”,没有展示大山大川,笔法也不太写实,有几幅甚至透露出一种简朴的稚拙感,像是幼童信笔勾勒所得似的。

这其实正是齐白石山水画的特点之一,特别是他经历了“衰年变法”之后,山水画趋于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作基本上舍弃了具体的山水景象,不追求“形似”,笔法稚拙简慢却意境深远,达到“画外求诗”的大写意意境。

比如十二条屏中的《一白高天下》,画面看着十分空阔,远方的江岸,江上的渡口、近处的垂柳,寥寥数笔就把寒冬时节的江上雪景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同时也是画展的主题,寓意十分丰富,“一白”里面的“白”指的是绘画里面“留白”这种技法,也指代齐白石本人;“高天下”寓意这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出白石老人对画作的自信。

《岱庙图》描绘泰山岱庙景色,构图极简,仅红墙掩映一松间,远处一红一绿两馒头山而已。这种源于实景,写生构图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图式,大胆浓烈的色彩碰撞之法显示了齐白石自己独特的创造性。

《荷亭清暑》构图也十分新奇,水榭位于漫天莲叶之中,莲叶是小团的墨点,而于绿叶中又缀红莲如繁星点点,由简入繁,不见流水、未听蛙声,却让人放佛置身水榭当中,望之暑消,悠然凉生。

《借山吟馆图》则体现了齐白石山水画另一大特色――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这也是齐白石山水作品区别于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特点。平滩浅渚、凫水群鸭、茂林修竹、静水小桥,怡然待人,远景淡现几处清明的山峦,这是桂林山水与齐白石家乡山水的典型融合。这种综合与想象的山水是齐白石对家乡生活的美好回忆与留恋,更可以说是对理想生活

的一种向往。

除此之外,十二条屏中唯一纯水墨的《绿天野屋》、描述齐白石钟爱的鸬鹚嬉戏场景的《斜阳水渚》、表现齐白石在衰年变法物我两忘悠闲自得心境的《飞鸟暮归》、还有记载齐白石与王瓒绪交好往事的《梦游渝城》等也各有特色。

在画展上,最兴奋的无疑是现场观众了。书画品爱好者李先生表示此前一直听说有这么一组齐白石作品,但只是在《齐白石作品集》等著作中窥见过局部,这次能看到真迹,算是了一桩心愿。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能近距离地欣赏大师作品,也就不虚此行了。

这也正应了三峡博物馆举办画展的初衷――通过大师作品展示艺术之美,提高人们对于书画艺术的了解,进一步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营造全民参与文保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