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书编辑的“三从四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书编辑的“三从四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笔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6年以来,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青涩无畏,再到如今的壮志未酬,时光荏苒,欢喜忧愁,感悟颇多。恰值而立,本着总结与憧憬之心,借以此文结合自身感悟,漫谈一下图书编辑需要具备的一些专业素质和与此相关的其他素养。

三从四德”中的“三从”出自《仪礼 丧服 子夏传》,“四德”出自《周礼 天官 内宰》,从整体上来讲是对中国古代女子在礼节与品行上的约束。笔者在此偷换概念,其目的是借其形而弃其意,并无消极与诋毁之心。

本文中,笔者所谓的图书编辑的“三从四德”是指在图书出版这个特殊的工作领域中,从业者(图书编辑)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下面将此一一展开。

首先谈一下三从。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20-02

1第一从:遵从作者创作原意

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图书编辑要准确理解作者的初衷。一本图书的成功需要很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从选题方案的确立开始,图书编辑与作者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图书编辑首先提出来的策划构想,还是作者先形成的创作意图,都仅仅是存在于脑海中的概念性的东西而已,需要图书编辑与作者从不同角度来将此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图书编辑要把自己转换为目标读者,细心体会作者所描绘的内容信息,从接收者角度来理解作者的初衷。如果一开始图书编辑就从主观上对作者的意图横加干涉,同样以信息者的身份妄加品评,就会在思想碰撞中禁锢作者的思维,进而影响更好创意的产生。

第二方面,图书编辑要摒弃“理所当然” 的思维定式,尊重作者的专业素养。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有些图书编辑自身的眼高手低上,从客观上讲,图书编辑本身是书稿的审核和加工者,并不能在专业范畴上给予内容更为深入的见解,所谓术业有专攻,正是如此。笔者曾策划一本工业设计类图书,书稿中提及“人机工程学”,在我的语料库中“人体工程学”已经根深蒂固,于是没做任何思考便将“人机”改为“人体”,幸亏校对同事细心发现,才使文稿不至于贻笑大方。

当然,遵从不等于盲从。第一方面上,在准确地理解了作者的初衷以后,图书编辑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分析、权衡其可行性。在第二方面上,图书编辑本身还要持有一颗“怀疑”之心,不要迷信专家,而是要相信事实。

2第二从:听从读者批评建议

一本书的最终面世,承载了作者和图书编辑太多的期望。面对褒贬不一的反馈之音,就如同有意无意间听到街坊邻里品评自己的孩子一般,有欢喜也有惆怅。图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图书编辑需培养一个豁达的心态,面对夸赞之词要记得冷却自己,不可信心过于膨胀,时刻自省在“好”与“很好”之上还有“更好”可以接近或者超越。最为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批评建议,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只有真正将书买回去仔细阅读的读者,才会提出最为中肯的意见,哪怕有些偏颇,也是真实的流露。图书编辑可以从当当网、卓越网、豆瓣网等媒介上看到对图书原汁原味的评价,排除某些营销目的的说辞,可以准确把握图书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好这些批评和建议,对下一个书稿的策划编辑工作定会起到很好的鞭策指导作用。

3第三从:服从图书出版规律

主观上,图书编辑是个完美主义者。这种完美体现在既想要策划出超凡脱俗、天马行空般的选题构想,又想能约请到在专业领域独领、傲视群雄的专家学者。理论上,这种黄金组合的结果可以促成图书最大程度上的成功,但事实上未必如所愿。首先,从选题本身角度分析,所谓的超凡脱俗、天马行空,在很大层面上仅仅是构想,如果脱离现实土壤的孕育,一切皆为浮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可以出版这样一本书《活到两百岁》,世界上千千万万的老年读者一定会争相购买,甚至于万人空巷。但事实上,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且不说暂时这个地球上还没有人可以活到两百岁,即使有这样的人,也许他也说不出1、2、3来为什么自己活了这么久。其次,从作者角度分析,所谓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笔者认为,图书编辑本身既要培养伯乐相马般的慧眼识才本领,又要学会裁缝量体裁衣式的恰到好处功夫。约请知名大学教授编写《实验辅导书》讲解初中课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不光是大材小用,更是乱点鸳鸯。同理,强求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获得者写书论著,大谈中国当代文学,亦是痴人说梦。最合理的方案是策划符合当前需要,有稳定而充足读者群体的选题构想,约请可以驾驭这个选题的合适人执笔,这样才会相得益彰,擦出创意的火花。

接下来谈一谈四德。

4第一德:职业道德

谈及职业道德,是关乎图书编辑自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编辑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借鉴与剽窃之间选择相似,杜绝雷同。

图书的策划编辑工作并不是一个曲高和寡的过程,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异下,大多都有规律可循。虽然标新立异很难,但照搬照抄实不可取,完全的剽窃不仅扰乱了图书市场,更会禁锢自己的创意思维。

第二,拒绝投稿者的书稿,但要接受其真诚之心。

面对投稿者的热情和执著,纵然作品不符合出版要求,也要尽最大能力挖掘其可取之处,指出不足和修改建议。有时候一句苛刻的嘲讽之言不但毁了一部本可以成功的作品,同时也毁了一段人生。要尝试着做别人的朋友,这种“别人”多了,待到自己编辑之路遭遇瓶颈时,也有希望柳暗花明。

第三,尊重他人的劳动。

一本图书的出版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图书编辑最是深谙此道。如前文所言,图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造成这种缺憾的原因可能是某个环节的不尽如人意。作为图书编辑,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多去想如何杜绝疏漏的发生,而不是在问责上纠结太多。宽容待人,才能最大程度上规避错误发生。

5第二德:做人美德

“美德”是对人最为肯定的赞许词之一,培养自身的美德,如同送人玫瑰手存余香。图书编辑的做人美德可以归结为:诚信、认真与责任心。

诚信。图书编辑的诚信主要是对作者的坦诚和对读者的负责。对作者坦诚,表现在不隐瞒印数、不拖欠稿费,以一颗真诚之心必能换来对方真心相待;对读者负责主要体现为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建立一条顺畅的沟通渠道,随时辅助作者答疑解惑,同时整理读者的意见反馈给作者,以期再次合作时有更好的借鉴参考。

认真。认真不光可以做好事情,而且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图书编辑的认真指对书稿内容框架的精雕细刻,对具体文字的字斟句酌,以及对排版印刷的“吹毛求疵”。

责任心。图书编辑要有一颗超强的责任心,将图书的策划出版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一本图书体现了众多人共同协作的结果,包括作者的专业知识,版式设计者的美术功底,编校人员的纠错功夫,以及印刷单位的专业服务等,所有这些都与图书编辑的策划协调息息相关。图书编辑的任务是沟通好各个环节,人尽其职、物尽其用,最大程度上发挥所有人的能力。一本图书的成功是对所有参与者的最好的肯定,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图书编辑有一颗责任心。

6第三德:社会公德

作为社会人,我们都要遵守社会公德,由于图书出版这个特殊的领域,图书编辑更要有一颗公德之心,尽自己最大能力净化这块文化土壤。

图书编辑的社会公德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策划好选题、加工好书稿。

策划好选题是指在最初的构思阶段,编辑就要规避那些可能会误导读者的伪科学方向,从积极健康的角度找寻优秀的创意灵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图书作为精神食粮,有时影响的会是人的一生。好选题是好图书的基础,遵守社会公德编辑要从策划好选题开始。

加工好书稿不仅仅局限于对文字、标点以及行文逻辑的斟酌,更要体现在对内容宏观的把控上。对那些可能引起歧义,或代表作者偏激的观点要本着严肃认真的原则与作者沟通,做恰当的处理。使读者读得懂,学到有用的知识,得到良性的启发。

7第四德:心存恩德

之所以把心存恩德放在本文最后,是因为笔者认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也是我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作为图书编辑,我们承载着华夏五千余年深厚的知识底蕴下文化产业的繁荣,同时也享受着千万读者品读好书时的那份愉悦和。无疑,我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这份幸运背后也有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老一辈编辑家们用刻苦严谨的敬业精神将文字固化为世代留传的好书,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同时,正在从业的图书编辑们也正在将自己的智慧和灵感发挥到极致,所有人一起努力着繁荣既有的繁荣、开拓可能的沃土,这样才使我们“后来者”有机会学习到别人的经验和技巧,因此,同样需要感谢他们的认真与执著在某种程度上为当代的图书出版事业所做的铺垫。心存恩德是一种态度,一种工作方式,同时更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以上所言仅是笔者从业几年以来的感受和体会,图书编辑作为文化产业的继承和发扬者,需要时刻以“传承文化,服务大众”为信条激励、鞭策自己。除了本文提及的“三从四德”外,图书编辑更要有淡定、坚强的信念,在无法回避的浮躁面前依然能够坚守文化阵营。套用时下一条流行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对于图书出版而言,没有好书就没有期待。为了社会的这份期待,图书编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