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正消积胶囊治疗乙状结肠恶性肿瘤1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正消积胶囊治疗乙状结肠恶性肿瘤1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历摘要

患者,女,72岁。主诉:大便性状改变1个月余。患者于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糊状,次数增多,多时可达5次/日,伴有鲜红色血液,偶有暗红色血液,无血凝块,量不详,时有黏液便,左下腹腹胀,可忍受,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就诊我院,给予调节肠道茵群、止泻等药物治疗,并行电子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肿瘤,为进一步诊治,门诊初步诊断“乙状结肠癌”收入院。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好,睡眠较差,体力、体重有所下降。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 mm Hg。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vts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各输尿管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指诊:直肠各壁光滑,无明显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肠镜:乙状结肠癌,结肠多发息肉,内痔。

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HBV、HCV、HIV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临床诊断:乙状结肠恶性肿瘤、结肠多发息肉。

治疗过程

手术治疗 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肝表面和盆腔未见明显转移灶;癌肿位于乙状结肠上,大小约3 cm×3 cm,质硬,未侵及浆膜层。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补液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可。

术后最终诊断 左半结肠隆起型中分化状管状腺癌。

术后治疗 患者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给予口服化疗药物,患者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轻。使用养正消积胶囊,4粒/次,3次/日口服,食欲改善,体重也有明显增加,血红蛋白逐步增加,营养总蛋白升高。至今术后已经半年余,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

解析与讨论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可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出现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以贫血、消瘦为著。

本案例患者由于及时就诊,尚处于癌变早期阶段,手术治疗顺利。术后为清除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病灶,防止复发转移,争取治愈肿瘤,决定进行化疗。但化疗中患者出现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体重减轻等消化系统障碍表现,影响患者的营养改善及自体免疫功能的恢复,遂坚持服用养正消积胶囊以减轻消化道症状,辅助增强化疗药物效果。

经观察发现,患者术后1个月、2.5个月、4个月、半年的饮食和营养状况持续明显改善,体重上升,血红蛋白、营养总蛋白等营养指标恢复术前正常状况,影像学检查示未见明显肿瘤病变,这与坚持服用养正消积胶囊有很大关系。

养正消积胶囊是国内运用络病学说通过探讨恶性肿瘤中医病理机制研制成的有效抗癌药物,以“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为治疗大法,将扶助正气、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三者有机结合,达到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养正消积胶囊的功效和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的证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6家医院的临床研究表明,养正消积胶囊能够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对肉瘤、实体瘤、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癌症与遗传研究所开展的养正消积胶囊抗癌机制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明确且显著的抗血管生成和抗癌活性,可通过区分细胞生长速度来识别癌症细胞,并对癌细胞进行抑制,对正常细胞则没有毒性危害;而且该药可显著干预P13K/AKT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切断肿瘤转移的通路,为临床抗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在养正消积胶囊配合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62例临床研究中还发现,养正消积胶囊不仅可以增加化疗疗效,而且还可以减轻化疗毒性,尤其能改善消化道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物对造血系统及肝脏的损害。养正消积胶囊最大的特点是能增加肿瘤患者的食欲,通过改善食欲,患者的免疫功能、造血功能都会得到改善,这样就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因此,养正消积胶囊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可靠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