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根据各自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做数学的活动,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只要我们随时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就会得到收获。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一、从问题入手、创设情境,服务于数学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又源于问题的产生,始于问题的解决。只有深刻的了解到学生的各自特点,做好充分准备,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如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一课“分苹果”这一课,是在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竖式除法及有余数的竖式除法,试商是本课的难点,竖式的写法是重点。在教学前,我先从“问题”入手,将上册书中学过的仅有的几道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整理、演变,为新课做好铺垫。“问题”解决了,一切教学都迎刃而解,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说一说”、“想一想”,通过合作、交流、试商及有余数竖式的书写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悟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除数与商乘得的积必须小于被除数,而且最接近被除数”,学生学习起来轻松多了。

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知,使学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进行探究新知。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引入新课,同时使用趣味性的儿童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认识较抽象的符号、概念、公式等采用儿童化语言利于接受。在学习“0×5﹦?”一课中,我这样创设情境:“你喜欢0—9中的那个数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和0交朋友,看一看谁是0的最好朋友” ……“淘气的小朋友0跑到了两个数字中间,这时我们怎么做呢?”(402×3﹦?)整节课把“0”当作活生生的小朋友,以“0”做主线贯穿全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无穷魅力,学生像在动画片里一样充满激情。

二、创设充满情趣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去发现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地作用。”在教学“搭一搭”中,学生积极开动小脑筋努力去思考,摆出多种形状的立体图形。在课后的一题中,使我彻底改变了“小瞧“学生的观点:从侧面看是A的立体图形有多少种摆法?在课堂中我灵机一动,改变了他们在座位上摆一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到台前来自己动手摆一摆,变一变小方块,同学们都伸着小手,翘着小脚争先恐后地到台前来展示自己不同的摆法,小木块在孩子们的小手中轻轻灵活地摆弄着,飞转着,台下孩子们仔细的观看着,认真地思考着,希望能从台前的学生中获得灵感,更希望下一个快点轮到自己展示:孩子们一个个踊跃地来到台前摆出,课堂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乱”而有序,结果出人意料,在全班学生的齐心合作下摆出了16种方法(课下又有五名同学有不同摆法)。小小的方块激起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感、成就感涌上心头。尽管这道题花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但我和孩子们受益匪浅。课间学生还在兴致勃勃的交流着,可见学生潜力是惊人的,就看你怎样挖掘他。这使我想起英美专家的一句话:“当老师讲的非常完美、完整、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生能力的获得?”将空间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做好学生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培养学生的意识,为学生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鼓励并支持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

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启迪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使学生主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情境教学贯穿全课便是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在教学“角的认识”中通过找角---指角---折角---认角---画角,使学生感到数学的趣味性,将数学感性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角”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四、不断总结、学习、反思是教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新课标教学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记录反思是教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质量”后我这样写道:常见的量是小学阶段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学习有关质量知识,他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千克、克、吨”这几个量比较抽象,尤其是克和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为课堂服务,阅读大量资料,通过实际物体和计算感受克和吨的是在意义。

在教学“克”时,我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用克作单位的物体,体验1克有多重:1个纽扣,一枚2分硬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克的存在,并知道克是较小的质量单位。对于“吨”的感知,我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实例计算,让学生感受吨的实在意义。如:1人一天大约喝2千克水,1吨要喝多长时间? 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重1吨,王老师家每月需10千克,大约能用多长时间?通过身边的数学来计算,使学生感受到1吨有多重。通过举例,学生感到很吃惊,对“吨”有了新的认识。

结语:

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模拟生活现实情景,体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