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素养是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缺失的问题进行分析,拟从该专业学生职前培养思路与目标、课程教学及训练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提升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 策略

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特别是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教育策略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幼儿园音乐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需要教师具有基本乐理知识,歌唱、律动、节奏等相关知识级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音乐欣赏知识和音乐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可以称之为“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应是一种综合的素养,不仅有音乐技能( 包括声乐、钢琴、舞蹈、合唱指挥等) ,还应具备音乐知识、音乐审美、音乐教育等要求。根据理论、技能、教育三个层面的要求,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构成划分为: 音乐理论与欣赏、音乐技能与表演、音乐审美与教育三个方面。①它是新世纪高素质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而恰恰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目前普遍欠缺的方面。学生音乐素养及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音乐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不强,教学基本功较差的局面的存在。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学生音乐鉴赏、分析的能力不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提供机会,并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

幼儿园音乐活动从来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活动,常常与舞蹈、律动等元素为一体,相互作用而进行。然而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及活动的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幼儿内心的感受。进而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出现了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局面。这既与学前教育师资在职前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有关,更在于该专业学生职前音乐鉴赏、分析音乐能力等音乐美学素养方面的能力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然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主要注重的是音乐理论、技能与表演的培养教育,却忽略了音乐欣赏与音乐审美及音乐综合表现的教育培养。其实,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理解,进而够通过协调的动作、优美的嗓音歌唱以及精彩的动作表现来完整地展示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提高其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音乐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幼儿园音乐音乐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歌唱、律动、音乐游戏、舞蹈四个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幼儿园教学迫切需要的钢琴与儿歌弹唱,伴奏和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特别关注,形成具有幼儿歌曲弹唱、表演及创编的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

然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收,单单只是凭高考成绩进行录取,没有进行过艺术素养的选拔,这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生音乐技能基础比较薄弱,甚至为零的局面。加之授课教师对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目标认识上的偏差出现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枯燥呆板的训练方式以及不胜全面的评价手段等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专业学生在本身就没有太多音乐素养的状况下,又失去了音乐学习的情趣及动力。这就加大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难度,带来了学生音乐素养及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缺失的问题,成为了多年来该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个瓶颈。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源头抓起,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培养思路与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技能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加以研究调整,以达到使该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且能够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所要求的能够顺利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工作所必须的音乐素养及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

该专业教师职前音乐素养培养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师范性、普及性、引导性的应用型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特色,注重落实该专业教师音乐综合应用能力的初衷与归属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明确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目标。诚然,在该专业学生音乐、舞蹈素养培养目标得到合理明确的基础上,首要要完成的就是课程结构的分析和调整。应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合理设置和相互作用,使得课程结构即科学合理又体现多元性的特色。

(二)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同样应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要求,方能突出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理念。

1.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在必修课中,主要开设《基础乐理与视唱》、《琴法》、《幼儿歌曲弹唱》、《声乐基础》、《舞蹈基础》等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训练学生音乐基础理论、识读乐谱、钢琴弹奏、歌唱及舞蹈基础等领域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而在选修课中主要开设《幼儿舞蹈创编》、《即兴伴奏》、《唱游律动》、《音乐鉴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基础素质的课程,学生应该尽量修满这些课程,方能够具有适应幼儿园音乐、舞蹈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素质及技能。

当然,所有师生都应该明,要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本科阶段音乐、舞蹈课程的学习训练后,能够具有音乐、舞蹈综合应用能力,达到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目标,那么就要充分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确的是:必修课程为学生音乐舞蹈的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而选修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进一步拓展、深化学生音乐舞蹈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清楚这样的课程设置目的,并在教学实践中竭力体现。其中,教师的准确理解和自觉实施,是其中的关键。

2.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该专业音乐舞蹈课程的开设与音乐(或舞蹈)专业学生课程的开设有着两个明显的差异。其一,是前者在短短368课时中要完成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训练内容,达到具有弹、唱、跳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后者不论在哪一个方面的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均有较多的课时作为保障。其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考不参加专业考试,入学前音乐舞蹈的基础基本为零,而音乐(或舞蹈)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却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鉴于以上两方面的致命因素的关系。使二者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具体体现为:一方面,在深入提高学生技能方面开设钢琴活动、舞蹈活动、声乐活动等特色活动课程,将某一方面潜力特别突出的学生进行更深、更精的训练。另一方面,可考虑围绕主题活动,开设以实现主题活动为目标的活动课程,更直接地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与将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对接起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将来的幼儿园工作。(如:庆“六一”幼儿综艺活动的策划、组织,亲子活动(音乐类)创设等)。当然,此类活动如果是以学科课程的形式呈现,学生将只能获得一些对活动创设的原理性知识,停留在认知层面;而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存在,将使培养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3.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在有限的课程和教学时间内,要形成学生较为成熟的音乐、舞蹈素养,且具有综合应用的能力,仅靠明确安排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程的教学还是远远不够。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五四文化月”、“风采之星大赛”、“儿童歌舞展”、“五月流韵器乐大赛”、“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学前教育专业汇演”等演校园文艺演出,营造生动、浓郁的学习、训练氛围,也是提升该专业学生音乐舞蹈技能综合应用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班级氛围、专业个性的塑造过程中,也应高度重视学生感性、表现欲的培养。特别是以音乐形式进行叙事、情感表达的习惯培养,更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丰富教学、训练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适切性与互补性结合,②精选、梳理学生熟悉的音乐曲调、形式、表现手法等音乐元素,将其合理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也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习俗等特点,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器乐、舞蹈、戏曲元素等四类元素)合理融入该专业学生教学、训练内容中。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注重学生所具有的生本资源,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更加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歌舞、戏曲等音乐元素,以更于学生学习、掌握;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出发,融入或创新学生所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元素,以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更加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完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的及综合能力的顺利实现。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1.加强实践教学,重视骨干培养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较为熟练的音乐类综合应用的技能水平,紧靠课堂将近368个课时的教学时间,还是不够的。这需要有大量的课外训练进行强化,这种强化显然也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系统进行。形成课堂教学为引导、课后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与实践模式。

但是,与音乐专业院、系办学条件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众多、基础较弱且音乐师资的缺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音乐学科教学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达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的要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骨干,则成为该专业授课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绝对不能忽略的必要任务。一方面,学生骨干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对众多学生形成极大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学生骨干可以缓解教师指导难以及时顾忌每个学生的问题。

2.创设平台,营造氛围,提高学习训练动力

音乐、舞蹈艺术具有极强的展示性、表演性,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指导该专业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校内外各类演出、学生才艺展示及技能竞赛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这也是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舞蹈综合表现力、创造力等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类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必、选修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儿童歌曲弹唱以及幼儿舞蹈创编、表演的综合应用技能。对于该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应与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考核要求有科学的区分。方能摆脱学生理论知识学了就忘,且无法迁移到实践操作中,进而出现实践操作质量不高的局面。

对此,应特别重视区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考核方式的不同:对学科课程,以考核知识的掌握、观念的形成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活动课程,则注重考核过程、学习状态、现场表现。一句话:以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要评价目标。例如,可以将《基础乐理》中关于音高、节奏、常用记号、装饰音、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知识合理迁移到试唱、声乐演唱、舞蹈基础、及键盘弹奏等考核中进行检测;而将音乐风格、流派、特征等等知识迁移到《儿童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弹唱》、《即兴伴奏》等操作性考核中进行检测;也可将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展示、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核算到相应课程的考核成绩中形成网络化的多元化考核评价。这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形式将起到显著的助推作用。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应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全面落实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着力在调整课程结构上下功夫,以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理念的实现要求为核心策略,从该专业学生职前培养的思路与目标、课程教学及训练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深入的改革调整,方能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求,达到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川.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3,(10).

[2]马山雪.高师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2012,(01).

[3]施红星.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注释:

①刘川:《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北方音乐》,2013年第10期。

②施红星:《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