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比教学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比教学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复习

提问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二、旧知引题

1、出示一面国旗图案,启发谈话。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面国旗的图案,在今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勇于动脑,让五星国旗在悉尼的上空一次又一次的升起,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健儿的精神,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能不能做到。

假如我告诉你这个图案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揭示课题

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1、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学习目标

教师指着课题提问:同学们要学习“比”,你想要学习什么呢?(学生有可能说: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无论学生怎么说,教师都要加以肯定,然后从学生所说当中提炼出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板书)

2、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

(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指着黑板)追问:5÷3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师:5÷3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3。谁愿意再来说一遍(让两至三生学着说)

(同样方法教学3÷5)

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教学例子2

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板书算式和结果)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板书)

追问: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概括比的意义

启发学生观察板书,相互讨论。

学生活动组织:①仔细阅读黑板板书。

②同桌互相讨论。

③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比的意义)

4、深化比的意义的理解

说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年龄比

(二)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

1、出示第二个学习目标: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比和求比值

2、指导自习课本第60页下三行和61页上五行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指名板书,并读出比)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学生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达标练习(幻灯出示)

5、小结:通过练习,我们在写比是,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三)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

1、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提问:①观察板书,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学生说好后形成关系表。

3:5

前项(3)

比号(:)

后项(5)

比值(3/5)

3÷5

除法

EQF(3,5)

分数

②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你能用字母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吗?(a÷b=EQF(a,b)=a:b(a≠0))

3、根据比、分数的关系,5∶3也可以写成形式为EQF(5,3),但仍读作5比3,不能读作三分之五。

4、3∶5、90∶2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并让学生读一读。

5、这三者有何区别呢?(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稍难,可让学生观察关系表,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以教师加以说明)

6、达标练习

四、检测达标

1、学生练习。

2、评讲对照标准,运用标准进行矫正。

五、师生总结

对照学习目标,对照板书,进行课堂总结

六、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分层出示例题1、2

长是宽的几倍=长÷宽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宽÷长路程÷时间=速度

5÷3=EQF(5,3)=1EQF(2,3)3÷5=EQF(3,5)90÷2=45(千米)

长与宽的比5∶3宽与长的比3∶5路程与时间的比90∶2

5:3=5÷3=EQF(5,3)=1EQF(2,3)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0-61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