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更多的爱送给他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更多的爱送给他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未来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张世平

“我爸爸妈妈在我4岁的时候就去南京打工了,他们走的时候,我哭得很伤心,可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我的无助而留下来。”江苏省海门市三河镇新沙村9组的祁思颖说,“今年我已经12岁了,可以为你们分担了,爸爸妈妈,你们赶快回来吧。”

同祁思颖一样,从小缺少父母关怀、日夜盼望父母回家团聚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与其他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不同,他们的童年被孤单、想念、泪水、抱怨、失落填满,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 。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留守儿童数量还将继续攀升,这一发展趋势和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需要更加引起高度关注。”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张世平告诉《经济》记者。

新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这一群体人数众多且不断增长。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他们难以获得常态环境下儿童应得到的家庭保护与教育,其成长发展因而受到很大影响。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从来没有被遗忘过。党和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张世平说。

据了解,虽然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但总体上看,他们生存发展状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及农民工群体发生的新变化,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据《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成倍增加。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00多万,比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的2000万增长1倍多。并且从地域分布看,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这几个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占到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排在前十位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江苏省。

另外,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突出。0~5周岁是儿童发展关键期,这一年龄阶段留守儿童约占农村同龄儿童30%,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27%,其中近20%的幼儿父母是在孩子1岁前外出,还有的是在孩子1-3个月时外出。“幼儿过早离开父母,缺少母乳喂养和亲情关爱,影响生长发育和情感需求,以至影响今后的身心健康。”张世平说。

目前在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已超过半数。还有一些年龄偏大的儿童是独自生活,身边没有任何监护人。这对他们的生活、教育、心理和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调查发现,40%的留守儿童因远离父母、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焦躁、不安和忧虑;90%的留守女童在青春期生理变化时,因母亲不在身边而感到害怕。

四川眉山一位11岁的女孩,父亲外出六年,母亲外出九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当问起她有关父母的问题时,整整半个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本该和别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疼爱下快乐地成长,可是由于缺少父母的爱、缺少交流与沟通,他们却有着同自身年纪不相符的冷漠和孤独。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堪忧。当父母为生计背井离乡时,留守儿童大多就留给隔辈人照料,老人受教育水平偏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80%。《报告》显示,45%的临时监护人表示没有指导留守儿童的能力,近一半的临时监护人是同时监护几个儿童,只能主要照料生活,难以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由于家庭更多的教育监护责任“转嫁”给学校,但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由于教育资金不足,专业资源匮乏,面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老师往往是力不从心。

据江苏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79%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其学习。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显示,44.5%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学校中倒数前几名的大都是留守儿童。

张世平说,农村教育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享有上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初中辍学留守儿童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高中就学留守儿童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后就进入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有的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容易成为侵害他人或受侵害的高危人群。据有关部门调查,在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城市里的一砖一瓦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默默奉献着。

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告别父母、扔下嗷嗷待哺的孩子。而他们的孩子却经历着缺少父母疼爱的童年、承担着本不该在这个年龄承担的诸多压力。事实上,他们在为家庭的物质生活打拼的时候忽略了。 由于亲情缺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现在,也会影响孩子的未来甚至几代人的发展;不仅牵动着亿万家庭,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张世平说。

如何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在采访中,张世平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她难忘的事情。一次她到广东参加劳动法执法检查,在东莞一家民营企业里,看到了一位正在大型机床旁紧张操作的中年女工,这位女工非常自豪地谈到自己的工作业绩和收入待遇,看上去很有成就感。检查团成员陆续离开,张世平故意放慢了脚步,向那位女工问起她孩子的情况。没想到提起孩子,女工立刻黯然神伤,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哽咽着说,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出来打工,已经有好几年没见到孩子了,非常惦念他。“如此巨大的表情反差,看后令人心里很难受。”张世平眼睛湿润了。

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反映了这些孩子在家庭保护、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上的缺失。“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父母一起生活’,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儿童家长共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们能够获得应有的家庭保护和监护。这必须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问题。”张世平说。

政策方面要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逐步消除与户籍管理相联系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政策瓶颈,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获得与城里孩子同样平等发展的机会。落实“两为主”政策,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升学障碍。探索建立农民工“带薪休假”、“返乡探亲假”等制度,将其纳入劳动用工合同并予以保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有效控制留守儿童的剧增。

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已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一些地方出台了农民工条例,对农民工子女的权益保护作出了相应规定。有的地方建立了以公办学校为主渠道、以农民工子女学校为补充的办学体系,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并增加学校补助资金,实行学籍动态管理。一些地方制定了以具有合法固定场所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城就业农民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在其经常居住地落户。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为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法律角度来说,要加大法律保护监督力度,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现有法律的有效实施。以户籍管理、家庭监护、社会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立法研究,明确规范留守儿童各项权益,强化监护人的法定责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委托监护制度,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留守儿童突出问题能够依据法律得到解决。

另外,还要加强公共管理服务,建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服务机构,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监护网络作用,特别关注那些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城市各项公共服务应覆盖流动儿童,给他们更多倾斜与帮助。

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目前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问题。张世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扶助关爱就非常重要,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确实为留守儿童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目前,在许多地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都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妈妈”、“爸爸”、“爱心妈妈”等丰富多彩的关爱互助活动,江苏省南通市的“知心奶奶”、湖南省湘潭市妇联创办的留守儿童周末学校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留守儿童在亲情、教育、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缺失。

留守儿童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能给他们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也很重要,希望媒体加强留守儿童典型宣传,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强自立。注重宣传的准确适度,避免将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化’、‘标签化’,避免给这些孩子带来压力。”张世平在谈到正确处理宣传与客观适度关系时表示。

在采访快结束时,张世平对广大的留守儿童家长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们都有过童年,都曾享受过父母的疼爱。现在既然为人父母,就一定要担负起做家长的责任。再多的金钱代替不了孩子需要的爱。千万不要贻误孩子的一生,不要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要多关心理解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