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山:“排球之乡”实至名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山:“排球之乡”实至名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继今年5月全国女排锦标赛在我市举办后,8月14日,十二届省运会排球项目的比赛又在我市举行,这无疑为擦亮“排球之乡”牌子增加了重重的砝码。台山排球运动的辉煌早已闻名遐迩,曾用“全国排球半台山”这句话来赞扬台山排球人才辈出。台山排球运动为何长盛不衰t如今又如何传承这项运动?记者走访了台山市体育局有关领导及排坛名宿。

人才辈出

在台山体育馆正门前,矗立着一座题为“腾飞”的雕塑,高约六七米,于2002年10月18日建成,是“排球之乡”的一个标志。据台山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腾飞”雕塑以两根竖着的不锈钢柱子托着一个大排球,上方有三颗星,寓意为台山内外乡亲共同努力,振兴台山排球,共创“排球之乡”辉煌。“腾飞”标志,体现了台山近百年排球文化的积淀,激励着台山人为重振排球雄风而不断进取。

据了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山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仅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向全国、各省、市、部队输送了140名排球运动员。在当时的国家男子排球队中,台山籍球员曾多年占半数以上。1956年,我国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的12名队员中,就有8名是台山籍的;1958年举行的全国甲级排球联赛,在所有12个男子排球队的149名球员中,有69名是台山籍的。在全国各排球队中的台山籍运动员,取得运动健将称号的有30多人,还有6人成为国家级排球裁判员。1972年4月9日,总理在广州二沙头视察省体工队时说:“全国排球半台山,你们知道吗?你们应该拿第一,要为国家输送人材,还要支持其他兄弟省市。”从此,台山“排球之乡”名闻遐迩。

历史悠久

台山市体育局局长伍立修告诉记者,排球传入台山,大约是1914年,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当时在广州读书的台山籍学生在寒暑假回乡时,在台山县城和一些乡村圩镇与青年学生一起玩排球。1916年间,台城谭氏学校已有排球运动,那时是4人一排,分3排,共12人,排球运动自此开始在台山城乡风行起来。

台山是华侨之乡,华侨在提倡排球运动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为了不让子弟染上当时社会流行的嫖赌饮吹的恶习,常鼓励子弟打排球,组织球队比赛,有的还出钱奖励优胜者,或购买排球和球网,或设置球场,供子弟练球,有些华侨本身就是排球爱好者。由于学生与华侨的提倡,爱排球的人多了,群众在晚饭后,利用晒场和空地开展排球活动,有时,在一个比赛场上,可以看到兄弟双双入球场、父子参加对抗赛、老爷爷当啦啦队的现象。

1927年8月28日,台山县排球队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夺得的第一项排球国际比赛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30年的第9届和1934年的第10届远东运动会,台山排球健儿都夺得冠军,首次实现中国排球国际比赛的“三连冠”,为中华民族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

城乡普及

“在台山市城乡各地,几乎村村有排球场,村村有排球队。每逢农闲或者茶余饭后,随便几个人扯起网子就玩起了排球。”谈到我市的群众性排球运动时,伍立修向记者介绍。他表示,在搞好排球场馆建设的前提下,我市通过举办群众性排球赛事及承办一些高水平的排球比赛,在我市城乡各地全面普及推广排球运动,让排球运动开展得更为红红火火。

伍立修说,台山人对排球情有独钟,近年来,我市掀起了一股建设排球场馆的热潮,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维修体育馆、训练馆和修建全民健身广场,各乡镇、单位等纷纷新建场馆,包括台山一中训练馆、大江体育馆、台山市财政局训练馆、萃英中学训练馆、莘村体育馆等,各村灯光球场更是星罗棋布。据统计,我市现有排球训练馆16座、排球灯光球场410个、普通排球场1630个,有业余排球队3300支,会打排球的群众接近50万人,占我市人口的一半,群众性排球运动在台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普及。

有了数量充足的高质量排球场馆,我市的排球体育盛会非常频繁,至今,全国第六届、第九届运动会排球项目决赛,多次全国男、女子排球锦标赛,2004年至2006年中国女排与台山男排邀请赛,2002年、2003年全国排球甲A联赛八一男排、广东男排、四川女排主场比赛等大型赛事都是在台山举办的。此外,我市形成每年一届比赛的有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男、女6人排球赛,以及“振兴杯”、“腾飞杯”、“商会杯”、“粤侨杯”等9人排球精英赛。最近,又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少年排球比赛。

前景美好

今年70岁的廖家瑞是台山排坛的一名宿将,在台山举行的第十二届省运会排球项目比赛中,他担任赛事仲裁。谈起台山排球史,这位与排球结缘55年的老人就来了劲头,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了“排球之乡”的浮沉,他认为,只要上下一心,振兴台山排球运动,擦亮“排球之乡”牌子大有希望。

廖家瑞是冲蒌人,和许多台山人一样酷爱排球。小时候,由于条件限制,他只能和村里的小孩子一起拉一根绳子作球网打纸做的“排球“,后来干脆自己编织球网打橡胶排球,逐渐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排球运动员,他于1960年、1961年参加过两届全国甲级联赛,1962―1966年在台山业余体校当教练。10年停止排球训练,他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直至1981年广东台山青年排球队复办,他担任该队教练,1990-1997年担任广东台山青年排球队领队。据他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台山排球的强盛时期,当时台山共有8支男女排球队参加全国各个级别的联赛和锦标赛,而且取得不俗成绩,台山排球队于1958年由乙级队升至甲级队,在台山排球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廖家瑞认为,台山排球能够进入全国甲级队前列,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并能够在省内一直保持相当优势,有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首先,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排球运动,同时有广大群众爱好排球运动的基础,无论学校、农村、厂矿、企业都经常开展活动,互相竞赛,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一个多看、多练、多打的排球热,因而,使台山的排球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还培养了人才,为全国输送大批排球运动员,并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排球中坚力量。其次,拥有一批有志于排球事业的运动员,他们在排球传统教育熏陶下,逐步树立为“排球之乡”争光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

普遍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树立起自觉训练、勤学肯钻、勇于进取以及顾全大局、团结战斗、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作风。再次,能够继承和发扬台山排球传统打法,走自己道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2、3号位快速独特进攻战术,基本技术全面合理、实用,以矮打高,以快打慢,发球抢攻,形成一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快速、勇猛、灵活、多变的战术。

对于如何振兴台山排球运动,廖家瑞认为,各级领导重视是关键,同时要发挥台山排球界老前辈的作用,要在学校和厂矿企业等基层普及和推广排球运动,坚持“从小抓起,多年训练,逐年提高,争创佳绩”的做法,把台山排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廖家瑞还提到,尽管台山人与地方高大运动员相比,显得个子矮小,但台山运动员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完全可以在“自由人”这个角色上为各运动队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