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圆明园生肖猪首铜像回归祖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3年9月19日,是中国文物保护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国宝级文物圆明园猪首铜像在流失海外140余年后,终于结束了它漂泊的旅程,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故乡北京。国宝回归,华夏大地普天同庆,万众欢腾。这一切,是与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著名企业家何鸿博士分不开的。
何鸿博士通过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巨资抢救圆明园猪首铜像,并将之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何鸿博士的义举,最终促成猪首铜像与保利艺术博物馆2000年春抢救保护的圆明园牛首、虎首、猴首铜像盛世重逢,永不分离。
圆明园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占地五千余亩,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三百年来驰名中外。法国大文豪雨果将之比作东方艺术的代表,称之为"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
海晏堂是圆明园内长春园北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楼前有喷水池,沿东西坡道可登上二楼。楼上东西两侧为水车房,呈"工"字形,中间为蓄水池,可盛水l80吨。为防止渗水,池边满包锡板,故俗称"锡海"。楼前的扇形水池正中设一座喷水台,南北两岸则设十二石台,台上坐有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像,其中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戍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和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合今天两小时),代表该时辰之像即口中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正午时分,十二肖像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这座喷水池源自西方,十二生肖像由欧洲传教士设计,由国工匠制作,实为东西方文化艺术融合的难得杰作。
这件圆明园猪首铜像,就是海晏堂前喷水池十二像之一,当年设在喷水池北岸最西端。它与保利艺术博物馆2000年春抢救保护的牛首、虎首和猴首铜像相同,皆以宫廷精炼的红铜精制而成,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虽历时二百余载,但无丝毫锈迹。因是欧洲艺术家所设计,其整体造型与明清两代中国传统猪的造型差别较大,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形象,但蒲扇般伏贴的大耳,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融合了东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猪首铜像整体风格极为写实,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得十分细腻,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猪的鬃毛,使之形象夸张而生动,堪称艺术精品。公元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的时期,但存世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艺术品绝大多数为绘画,雕塑作品则寥寥无几。这件猪首铜像与牛首、虎首、猴首铜像,则是其中现存时代最早、艺术水平也最为突出的雕塑艺术杰作,对研究中西方雕塑艺术交流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在攻陷北京后,侵略者大肆抢掠并焚毁了圆明园,园内无数珍宝被劫掠一空,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像下身的石雕被砸毁,包括猪首铜像在内的全部十二件兽首铜雕像也从此散失海外,四处飘泊。至今,猪首铜像的顶部还保存有一处凹坑,专家们推测它就是当年侵略者用枪托将铜像砸下来的罪证。
正因为圆明园猪首铜像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它被专家们一致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