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再迈一步会更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057-01
在最近的听课中,我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比较周全、比较科学的,但在课堂上对一些环节的处理显得匆匆忙忙、蜻蜓点水、浮皮蹭痒。事实上,只要再迈上一小步,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四年级的《春联》一课上,学生学完课文第二自然段后,教师进行适度拓展,安排了一道连线题,将对联的上下联连起来。其目的是在检查学生对春联“讲究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理解,应该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十分妙的,既可以反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对联的特点,一举两得。遗憾的是教师只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连线,当有一位学生出现错误时,也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而是由另一个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个环节就草草收场了。
深思熟虑,如果再迈上一步就更好了。无论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说说他的思考过程,这样连线的依据,很显然这比怎么连线更重要。我们关注连线的结果,但我们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才是他们强化理解、内化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尤其是当那名学生连错了,不要急于让他订正,也不要急于请其他同学帮助,应该让他反复读一读自己连的句子,他立刻就会发现并不对仗,缺少声律美。如果他能自己发现错误,又能自己改正错误,这样的教学对他、对全班同学来说都是刻骨铭心、意义非凡的。
还是在这节课上,教师最后安排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对联,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不错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但课堂上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了一下收集的对联就匆匆结束了。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也不会给学生留下任何印象。
其实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从课前收集的众多对联中挑选出一则认真研究,重点介绍,可以谈谈对春联的理解,可以谈谈长辈贴春联的寓意,还可以谈谈春联的对仗、声律美……这样的拓展才是与文本的紧密结合,才不会流于形式,效果也不言而喻。
再如六年级的《小草和大树》一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2―4小节进行阅读感悟。学生默读静思后很快找出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了几遍,紧接着出示了一道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这几个句子有没有能真正理解。整个教学环节少迈了一步,当学生找出那几个句子后,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感受,这才叫阅读感悟。感悟,感悟,有感有悟,仅仅让学生感知了,不让学生谈谈他的所悟,这样的教学缺少深度和广度。
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求真和创新都是为了教学的有效,我们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巧妙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最优发展。